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時代,QQ依然沒有被微信打敗

作者:栗栗粥

全文共 7734 字 13 圖,閱讀超過 15 分鐘

題圖來自正版圖庫:圖蟲創意

———— / BEGIN / ————

移動端的時代裡,微信佔據了社交領域的半壁江山,不得不讓人想起曾經PC時代裡的王者“QQ”,微信的爆發和QQ的停滯讓很多人認為微信已經徹底將QQ打敗,QQ已經不再適合這個時代了。

前不久看到一句有意思的分享說:

“與其說微信為什麽能打敗QQ,不如說QQ為什麽沒有被微信打敗。”

好像又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微信與QQ之間的“較量”。

艾媒谘詢發布的《2018年3月中國APP活躍用戶排行榜(TOP1000)》中,排在榜單首位和次位的分別是微信和QQ,其中微信的活躍用戶數為101568.19萬人,遠高於榜單中的其他應用,獨佔鼇頭。

位列第二的QQ6月活躍用戶數為64966.43萬人。

雖然和微信差距越來越大,但在如此多的移動應用中能位居前列,何來“衰落”的說法?

在同類型APP中,QQ與居於後位的陌陌相差接近60000萬。

雖然越來越多的聊天社交類APP,通過投放大量的廣告為人所知——比如愛奇藝自製網劇網綜裡,隨處可見的熟人社交APP派派號稱廣告預算達2億元,但是也很難超過社交的元老級產品QQ。

在今年3月的APP榜單中,微信以97.09%活躍用戶佔比位居榜首,QQ以67.08%活躍用戶佔比位居第二。

說微信已經取代QQ有點為之過早。

比起微信已經坐擁10億用戶的成績,我更好奇當初明明有了QQ這個現象級社交產品,騰訊為什麽還要推出微信?

微信誕生於2011年,當時還是部落格不溫不火、微博大放異彩、BBS和論壇淡出江湖、移動互聯嶄露頭角的年代,可以說微信的“出生”離不開正步入轉型期的互聯網環境。

QQ是PC互聯網的產物,而微信是移動互聯網的產物。

截止到2010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03億,佔網民總數的66.2%,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6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4%。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國內移動通信網絡環境的改善,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最好的時代,用戶對移動終端的使用需求已經超過了對PC端的需求。

因此,2010年上線的手機通訊社交APP“KIK”在上線後不到15日就吸引了 100萬的用戶,而微信正瞄準了這樣的時機破殼而出。

可能會有人和我一樣感到疑惑的是:手機QQ不也是順應移動端發展而產生的終端應用嗎?為什麽手機QQ不能像微信那樣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奇跡呢?

手機QQ是把PC端的QQ移植到移動端的結果,體現的依舊是PC產品的特徵。

手Q和微信的體驗差異其實是很明顯的,但是很難說清楚兩者的差別到底在哪裡,最後我只能用這樣的話來概括。

雖然手Q是以APP的形式存在於移動端中,但是不管是聊天、添加好友/群、QQ太空這些已有的功能,還是新增的遊戲中心、興趣部落、附近的人等功能體現的均是PC端使用的流程,而手機隻不過是迷你版、可以隨時帶在身邊的“小型PC”而已。

為了滿足移動用戶的需求,手Q在好友聊天界面中也上線了QQ電話、語音傳送、戳一戳等功能,但這些功能是在微信上線後才相繼開發的,並且電腦版QQ也同步增加了這些功能,儘管有些功能並不適合在PC端使用,比如發紅包、發送語音消息等。

截取了添加好友中的陌生人查找和創建群聊兩個功能模塊,可以看到:除了陳列板式不一樣外,內容基本是一致的。

手Q並沒有過多的創新,所有的功能點都是基於電腦QQ,只是有些簡化了操作流程、改了新的名稱、陳列布局進行了調整以適應移動端的界面,本質是沒有改變的。

但微信的形態根植於移動端,基於本地通訊錄直接建立與聯繫人的連接,在此基礎上實現語音通話、微信支付、掃一掃、朋友圈、微信公眾平台等充分體現移動端的便捷性的功能。

雖然手Q後來也上線了包括討論組、QQ電話、公眾號在內的功能,但顯然已晚,旁人開來隻不過是模仿微信而已。

wifi的大規模覆蓋、3G的普及使大量用戶有了使用移動應用的需求。

根據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披露的2011年全年用戶數據,2011年國內新增3G用戶超過8000萬戶,而中國移動也失去其2G時代的霸主地位,三家電信運營商在3G市場呈現三足鼎立的格局。

同時無線局域網在2010年開始大規模覆蓋,2011年的wifi運營市場更是實現了55%的增速,流量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網絡環境卻越來越流暢。

此時的APP需要滿足的是更小的安裝包、更流暢和便捷的使用流程、更快的打開和運行速度,微信便舉著即時通訊的“旗幟”出現在大眾眼前:比QQ更方便的安裝方式和更小的安裝包、更快注冊方式、比手Q更便捷的會話發起、更即時的回復、更暢快的溝通、更私密的社交圈子,這些恰恰是移動用戶在通訊和社交上所渴望的。

因此,微信產生於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滿足的是所有移動用戶的社交需求。

而QQ雖然推出了移動應用,但其核心還是PC端的內容,即使可以看到手Q在功能上的優化更新,但作為注冊用戶數過10億的產品,想要轉型成完全與移動端貼合的新產品是很難的。

因為用戶養成了對一個產品的使用習慣後便很難再更改,不如重新研發新的產品培養新用戶的習慣;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什麽騰訊在有了QQ後又推出了微信,並且沒有把手機QQ變成微信的原因了。

QQ誕生於1999年,離微信的誕生過去了12年,12年前的青少年已經長大了,需求也隨著互聯網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社交圈子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僅僅圍繞同學,反而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圈子和熟人網絡;於是很大一部分QQ用戶轉化成為微信用戶,這也是早期微信用戶的主要來源。

縱然如今微信已經達到了QQ所不及的高度,但QQ也沒有被微信和其他移動應用打敗,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這是為什麽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用戶基數大

2018年Q2季度的QQ月活躍账戶數達到8.03億,如此龐大用戶群體,自然使QQ在IM市場呼風喚雨,縱然被微信超越也不會喪失其絕對統治地位;況且最初微信也是通過QQ引流從而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注冊使用,更別說其他社交類產品(陌陌、脈脈、派派、探探等)只能在夾縫中謀生。

在微信上線前的10年中,QQ已經實現同時在線人數破1億,移動端時代來臨後,也有很大一部分用戶轉移到了手機QQ上。

2018年Q2季度的QQ智能終端月活躍账戶數達到7.0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7.0%,佔到整個活躍用戶數的88%。

得益於QQ20年積累的較龐大的用戶基數,這是其他APP很難超越的。

雖然很多QQ用戶已經轉移到微信上,但不代表他們已經停止使用QQ;QQ好友列表中有曾經的同學舊友班級群,並不是所有QQ好友都轉移到了自己的微信社交圈裡,因此用戶也許會降低對QQ的使用率和粘性,但不一定會解除安裝或注銷QQ。

“情懷”總還是停留在那裡的。

二、高度活躍的年輕用戶

前面提到說曾經的QQ用戶大規模地轉移到微信,但他們保留QQ的原因可能是那些不存在於微信好友列表中的QQ好友,或者對QQ還有情懷。

但對於現在的年輕用戶來說,QQ卻是他們的聚集地。

騰訊的2017年財報中指出,年齡為21歲或以下用戶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账戶同比增長,並且彼等的每個用戶使用時間亦增加,表明QQ在年輕用戶中有較高黏度。

春節的除夕至初五期間,QQ上共收發紅包44.5億個,其中發出QQ個人紅包的用戶中,00後佔比接近四成。而全國三分之二90後參與了QQ“走運紅包”。

QQ看點中21歲及以下用戶佔比超過50%,QQ興趣部落年輕活躍用戶超八成。

這些數據均說明QQ的用戶越來越年輕化,這也與QQ針對年輕人推出的一系列新功能有關,也能看出是為了和微信產生區分的做法,微信注重對用戶的去年輕化,因此更多的用戶是已經工作的白領。

QQ非活躍用戶減少的原因之一是向微信的轉移,用戶年齡增長一些之後,使用微信的時間更多,而這個情況出現在21歲,雖然21歲後用戶使用QQ的越來越少,但00後開始重新喜歡上QQ,也可以理解為QQ為年輕用戶所喜愛的特點有所加強。

三、深受年輕用戶喜愛的新功能

“年輕化”正式提出大概是2014年,隨後新增的功能也是針對年輕人喜歡表達個性、樂於接受新玩法、同時尋求更多的關注和認可而提出的。

包括興趣部落、QQ看點、懟圖功能、語音變聲、跨屏互動、高能舞室、坦白說等,都是2014年後新上線的針對年輕人的娛樂功能,體現了QQ對“年輕化”的功能戰略布局。

3.1 興趣部落

興趣部落於2014年正式上線,是為QQ用戶打造的興趣社區,其中包括“興趣圈”、“話題”、“部落”和“我的”四個功能板塊。

興趣圈展示的是資訊流推薦,但是瀏覽下來感覺推薦的內容不是那麽優質,可能00後對內容的品質要求不高,能達到娛樂消遣的目的就行。

發起的話題與年輕人的興趣比較吻合,比如“對最喜歡的人說一句話”、“你最喜歡的偶像團體是”、“表白被拒絕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麽”、“你看過最好看的網劇是”等,都是年輕用戶關注的內容,用戶可以直接在感興趣的話題下留言答覆。

部落比較像百度貼吧,可以為自己感興趣的部落打榜提升該部落的人氣被更多用戶看到,也可以進入相關的部落群和其他興趣相投的用戶交流。

興趣部落上線就和QQ群互相打通,而QQ群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沉澱了無數的興趣群體,產品功能的打通實現用戶的相互轉換,並通過QQ太空、NOW直播等內容分發管道,獲取更多用戶的關注。

但對於興趣部落內容的監管明顯較松,有些不合時宜甚至會誤導年輕人的內容也會出現在推薦欄中,我覺得平台應該加強對內容的監管,尤其是年輕用戶居多時,更需要健康的社區環境。

3.2 QQ看點

改版後的QQ看點會“強製性”地出現在功能板塊中,並作為單獨的板塊陳列,用戶如果不希望看到這類資訊可以在設定中關閉該功能。

但是我想大部分用戶應該是不知道怎麽關閉,或者懶得花時間去尋找關閉入口;雖說可能QQ想極力推廣這一功能,但這樣的布局感覺還是不太照顧用戶體驗的。

QQ看點更像集圖文、影片、話題於一體的內容生產平台:所有類目下的內容都是系統推薦的資訊流內容,右下方有影片入口,進入後可以看到短影片的自動推送,呈現方式和抖音如出一撤,但是內容方面更像快手。

QQ看點在用戶方面更像是涵蓋了不同年齡層次的用戶,至少在我看來不像是針對年輕人產出的內容——也有可能是算法算出我不屬於00後用戶的原因吧,給我推薦的都是些生活技能和時下熱點,這也體現了資訊流內容的特點。

QQ看點在對優質內容鑒定的算法方面采取的是“賽馬算法”:

對進入平台的新內容,首先在此類目下的小部分高等級用戶中試投放,對內容進行驗證。

如果內容通過多項數據指標,比如點擊量,評論,Biu等被驗證確實受歡迎,那麽平台會加大該內容的曝光,從而使好內容獲得更多的流量。

同樣,如果內容被驗證不受歡迎,甚至有用戶投訴,那麽該內容就沒有機會獲得下一步更多的曝光。

不過這種算法的局限性在於:如何保證數據指標較高的都是優質內容呢?

推給我的資訊流中感覺靠標題嘩眾取寵、實際價值不大的內容佔多數,因此過多依賴數據指標而缺乏人工內容審核監管不一定能讓內容生產進入良性循環。

3.3 懟圖功能

95後用戶每天發送多次表情圖片的佔比很高,同時近年來鬥圖文化越發成為潮流,緊跟時事熱點或個性化的圖片表情更加深受年輕用戶喜愛;但鬥圖過程中,找不到可以懟回去的圖也是用戶一大痛點,於是QQ的懟圖模式便在這樣的需求下產生。

用戶在選擇內置GIF或表情入口目錄選項後,確認發送表情,間隔在20S內連續出現三張後,聊天視窗的小圖上,會出現一個“懟”字,這時候懟圖遊戲就開始了:

雙方就可以在聊天框中進行瘋狂表情狂刷模式了,為了讓用戶玩的更爽,手機QQ會彈起智能推薦表情圖片,如果正符合你意,就可快速選擇發送。

懟圖模式給聊天帶來更多趣味的同時,也增進了雙方的感情和親密度。

懟圖模式最有意思的是:一旦觸發就可以為用戶智能匹配到一大批可以鬥圖的素材,用戶看到喜歡的素材就可以添加至常用表情中,延續了QQ作為表情包生產平台的優勢。

相信很多不滿微信對表情收藏有數量限制的用戶,會很喜歡QQ的這個懟圖功能。

此外,QQ在聊天過程中巧妙結合了例如“戳一戳”、“懟圖”、“塗鴉”、“匿名聊天”等功能環節增加了聊天過程中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這點是遠勝於微信的,也能理解為什麽00後喜歡用QQ——因為他們可以從聊天中就能找到快樂的源泉。

3.4 語音變聲

變聲最開始應該是從短影片流行過來的,QQ也推出了變聲功能,從最開始的發送語音消息的變聲到實現電話實時變聲,不同的音效可以打造個性化的聲音,讓用戶玩個性。

用戶使用QQ音影片通話的場景主要為與密友、情侶等同齡人溝通,而年輕用戶更愛使用“搞怪”、“賣萌”的互動功能,因此變聲功能延長雙方的通話時長。

3.5 跨屏互動

跨屏互動被稱為“異地戀神器”,主要是為情侶在影片過程中提供的互動環節。

在布局上,左右分屏時影片雙方的畫面大小一致,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自己和對方,畫面均等能夠營造一種平等交流和溝通的感覺,增加親密感。

在互動方面,用戶不僅可以嘗試平台提供的互動特效和雙人掛件,也可以對對方進行一些行為上的親密互動,例如比心等,為年輕用戶與密友、情侶間的溝通提供更多互動的可能性。

這裡隻展示下這個功能,就不露臉了:

3.6 高能舞室

2017年手Q的高能舞室正式上線,用戶可以根據螢幕提示動作錄製跳舞短影片,有點像遊戲廳裡的跳舞機。

高能舞室也可以說是人工智能的產物——通過身體識別實現人機互動;用戶通過好友列表右上角“+”目錄中進入選擇拍攝影片,在掛件選項中選擇“高能舞室”,即可選擇舞曲開始錄製。

根據螢幕上的動作提示做出相應動作,系統會根據動作契合程度出現“perfect”、“great”、“good”、“miss”等提示,完成後會得到相應的分數。

完成錄製後可以進行回放,也可以進行塗鴉、添加文字和表情,以及音樂編輯等操作,舞蹈影片可分享給好友或者保存本地。

高能舞室將技術融入到年輕人最喜愛的尬舞場景以及短影片形式中,豐富了年輕人的社互動動方式,為不擅長跳舞,或者不好意思在大眾前跳舞的用戶提供了釋放自我、渴望與他人互動的平台。

當然除了這些外,QQ還有像坦白說、送禮物、為好友打上個性標簽等為年輕人社交打造的功能,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可以看出:QQ大概是感受到了來自微信的壓力,開始轉型抓年輕用戶市場,使之與微信的對比更加鮮明。

四、無法被取代的基本功能

對我來說用的最多的,也微信沒有辦法替代的功能主要是檔案傳輸、群組和太空相冊。

4.1 檔案傳輸

微信最讓人頭疼的地方是傳檔案功能,不能傳送超過20M的檔案,並且在檔案稍大時,速度會很慢(微信有這樣的限制也是因為移動用戶的記憶體比較緊張,如果檔案佔存過多會影響到產品的使用流暢性)。

QQ在檔案傳輸方面沒有大小的限制,完全由用戶手機平台自身可儲存量決定,所以我平時凡是需要穿檔案時都會優先使用QQ,速度也更快。

4.2 群組

由於微信的私人性很強,在加群方面需要通過掃碼進入,當人數超過100時需要通過建群人的邀請才能進入(尤其是當看到熱門群很想加入時),就不得不通過管道獲取群主的微信账號,等到對方通過驗證成為微信好友後才有機會加入熱門群中(加群流程太繁瑣了,並且感覺浪費了一個通訊錄名額)。

而且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但這樣我們不就多了很多不熟的好友嗎?

然後就衍生了一系列如三天可見、設定誰可以看將發的朋友圈狀態、不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朋友圈等令人尷尬的功能(但是偏偏還可以讓自己知道哪些好友是把自己屏蔽/刪除/拉黑了的,何必呢?)。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微信的所有產品經理都說微信團隊最重要的產品觀念之一是克制,而QQ似乎卻一直在不斷擴充功能,讓自己臃腫起來。

不能說哪種產品理念更好,但我很好奇的是:

當一個產品已經邁向成熟階段後,還會做到克制嗎?

而微信也從原本的通訊聊天產品演變成研發了公眾平台、小程式、微信支付等於一體的微信生態圈。

言歸正傳,QQ的群組功能進入門檻比微信低很多,並且可以讓用戶通過搜索關鍵詞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社群。

比如現在正值秋招季,很多應屆生需要獲得企業相關資訊,與目標相同的其他用戶建立聯繫,就可以直接搜索“秋招”、“互聯網求職”、“2019校招”、“產品經理交流”等關鍵詞找到目標群組,獲得管理員同意後就能加入。

同樣對於喜愛二次元、遊戲等不同方向的年輕用戶而言,群聊是資訊共通,找到一群有共同愛好的人建立社交網絡的過程,也就慢慢產生了新的類似社群運營的工作。

4.3 太空相冊

有了微信朋友圈後,相信很多用戶已經慢慢“拋棄”了QQ太空,曾經風光一時的偷菜小遊戲也慢慢被微信裡的小程式取代,但是太空相冊應該是很多用戶無法放棄的功能吧。

除了為了保留曾經上傳過的青澀的照片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把它當成照片儲存的平台。

手機存的照片太多佔掉很多記憶體又不忍心刪除,放到雲盤中又不想自己花時間分類整理,太空相冊就成了我儲存照片的地方。

除了上傳更加方便節省手機太空外,每張照片它都會幫用戶記錄拍攝時間和地點,每次翻看以前的照片時就會湧出很多回憶,這也是微信暫時沒有的功能。

五、總結

最後回到最開始的那句有意思的問題:

為什麽QQ沒有被微信打敗?

1. QQ產生於PC互聯網剛興起的時候,20年的時間讓QQ積累了較高的用戶基數。

微信最初的用戶有大半來自於QQ引流,試想若不是同一個公司,微信失去QQ這個最佳的用戶獲取管道,還會如此成功嗎,其實還是難以保證的吧。

2. 2014年QQ提出“年輕化”戰略方向後,上線了大量的針對年輕用戶的功能,滿足用戶對社交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的要求,這些年輕用戶也慢慢成為了QQ的核心用戶。雖然年輕用戶會成長,但總有年輕用戶會降臨。

3. QQ的一些基本功能是微信暫時無法取代的,這也是基於兩者的形態的差異。

4. 至於很多人批判的QQ的臃腫化,我是持保留意見的。雖然平台的功能太多不是好事,但是當產品快速發展後,用戶增長、創新迭代和商業價值會被看得越來越重要,此時衡量產品的維度也不再僅僅是用戶體驗。

目標用戶看中的是它能不能滿足需求,投資者看中的是它有沒有商業潛力、競爭對手看中的是它缺少哪些可以彌補的功能、企業高管看中的是它能不能盈利……

平台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流程越來越複雜,往往是所處階段的環境決定的。

———— / END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