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天我們應該怎麼養生,才能度過多事之秋

秋天,有利於調養生機,去舊更新,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因此,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營養基礎,以增強體內應變能力,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複發。

秋季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餐具有健補脾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

秋季容易出現口乾唇焦等「秋燥」癥候,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銀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可用水浸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對治療和預防「秋燥」有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


那我們應該怎麼去養生呢

一、精神調養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情結。

秋高氣爽,秋天是宜人的季節,但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垂慕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因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我國古代民間有重陽節(陰曆九月九日)登高賞景的習俗,也是養收之一法,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二、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過。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氣象變化無常,則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裡不聞天」的情況。因而,應須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不宜一下子著衣太多,否則易消弱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容易受涼感冒。深秋時節,風大轉涼,應及時增加衣服,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尤應注意。

三、飲食調養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可能少食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點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秋燥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臞仙神隱書》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於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