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至:黃鍾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一陽生,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相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以冬至為界點,古代節氣開始新的輪回,《淮南子》記載:“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

——《通緯·孝經援神契》

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

故謂之冬至也。”

——《三禮義宗》

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這時節陽氣初生,山上的冰雪漸溶化,並且成水流動下山,成為明春灌溉的水。

冬至起源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製訂的一個,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系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製禮作樂,詳細製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冬至習俗

在北方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相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張仲景製作的“驅寒嬌耳湯”。在北方還有一個說法,是當天如果不吃餃子,在這個冬天,要凍掉耳朵的。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台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這一習俗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養生

1

藏精納氣,早睡晚起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時節,早晚寒氣逼人,中醫認為早睡晚起有助於身體內器官的保暖,避免受到風邪入侵。在這點上,西醫也認為冬季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人體的新陳代謝在冬季比較緩慢,如果睡眠不足,白天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補充,體質就會變弱,容易畏寒、發困、乏力、感冒。有晨練習慣的朋友也應當注意,最好不要天不亮就出門鍛煉,此時氣象陰冷寒氣重,而鍛煉後皮膚毛孔是張開的,特別容易受涼,誘發感冒和偏頭痛等疾病。

適量運動,重在熱身

2

由於氣象寒冷,人體自然有惰性不願意運動,加上攝取的熱量會比平日裡高,久之容易長胖。我們建議冬至時節還是要適量運動,但切忌運動過量,特別是運動過後如果大汗淋漓,此時風邪極易入體,容易感冒生病。一般運動以額頭輕微出汗,身體感到溫暖即可。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人體的關節在冬季會減少分泌液,如果一上來就劇烈運動,關節得不到充分潤滑,很容易扭傷,甚至傷及關節軟骨,熱身運動可以選擇快走、關節操、慢跑等。

3

冬至進補,三春打虎

冬至進補是我國由來已久的民俗之一,易經中說“冬至陽生”,即是說陰極生陽,如果在此時進補,由於冬藏的自然效應,效果是極好的。進補一般有“藥補”和“食補”,我們建議“食補”,正所謂是藥三分毒。為了禦寒,我們應該進食富含蛋白質、脂肪、糖份的食品,冬季寒冷,人體排尿增多,會流失部分的鈉、鉀離子,也應該相應增加蔬菜的攝入。

溫補類食物,人中之龍眼肉、荔枝、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等。

冬至讀詩

冬至

左河水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

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偈頌四十一首

釋慧暉

辜月今朝初一日,正當冬至滿霜月。

一陽佳節大家間,字字含玄向白日。

偈頌一百零四首

釋紹曇

小春才過,冬至相催。

光陰駒過隙,須鬢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

凍膝擁深霜樹葉,禪心清點野橋梅。

喚起來打,更莫遲回。

蟄龍須奮躍,保待禹門雷。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趙孟頫

冬至陽來複,草木漸滋萌。

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孫列前榮。

再拜稱上壽,所願百福並。

人生屬明時,四海方太平。

民無劄瘥者,厚澤敷群情。

衣食苟給足,禮義自此生。

願言興學校,庶幾教化成。

支 持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

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請聯繫本平台及時增補。重編錄用者請注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犯著作權及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