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至,做好兩件事,一年少生病,有啥習俗,你知道嗎?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明天,將迎來二十四節氣的——冬至。

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關鍵節氣。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一陽節」等。

在古代,冬至,是十分重要的節氣,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專門有屬於冬至的慶典活動。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糜角解

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陽氣慢慢回升,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可流動並且溫熱。

明日冬至,北吃餃子,南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在北方,冬至吃餃子。

很多地方,有「吃了冬至餃,不冬耳朵」之說。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他,冬至舍葯。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據說是,古代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鄉親們,在冬天耳朵受凍,遂於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

使人吃了以後,隻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為了紀念他,民間百姓就將「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傳承延續至今。

南方吃湯圓

北方人,冬至吃餃子,而南方人,則大多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

湯圓,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湯糰,可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湯圓風俗,更早在南北朝南方荊楚一帶就有。

康熙皇帝弘曆《元宵煮浮圓子》詩中說道「道古傳是荊楚,而今滿市城」,就說了湯圓的起源於南方荊楚一帶。

冬至將至,做好兩件事,一年少生病

第一件:藏陽氣,做三事

冬至,白晝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是「陰衰陽盛」的開始,此時,要注意補陽氣。

此時,不妨做好這三點,有益藏補陽氣:

飲熱茶

冬至時節,陽初生之際,善護陽氣,要少喝冷飲、涼水等,以免損傷陽氣

此時,天寒冷,乾燥,多飲熱茶,是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可驅寒暖身,幫助藏陽氣,另一方面,還可滋潤身體,對抗燥邪,緩解咽乾等症

蒲公英紅茶,護肝養胃去火消炎,對抗冬燥

經過發酵工藝,大大降低了其寒性,更適合冬季飲用。

蒲公英,入肝、胃二經,不僅可排肝毒,降肝火,防肝損傷,還可清胃熱、消胃炎,殺滅幽門螺桿菌,改善胃脘痛等。

此外,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去火消炎,效果尤佳,冬至過後,用其泡水喝,可預防上火,養胃護肝,改善胃部不適

尾參茶,養陰生津,對抗乾燥。

尾參,是一味養陰生津的良藥,味甘多汁,質柔而潤,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用其泡水喝水,可清熱潤肺,養陰熄風,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

此外,尾參還含有維生素A,對改善乾裂、粗糙的皮膚狀況有不錯的作用。

冬至過後,用其泡水代茶飲,不僅可以養陰生津,亦可對抗皮膚乾燥等不適。

刺玫花茶,性質溫和,氣味芳香,是不錯的花茶飲品。

用其泡水喝,可疏肝解鬱,調節心情,更可滋養心肝血脈,調節內分泌,具有一定的「淡斑」之效。

曬太陽

曬太陽,是補陽氣,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曬腿腳,寒從足下起,經常曬曬腿腳,可驅寒暖神,溫補腎陽。

曬頭頂,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

曬後背,人體腹為陰,背為陽。

背部有一條不可忽視的經絡——督脈。

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總督一身之陽氣。

把背曬熱、曬舒服了,人體的陽氣也就充足了。

躲二事

一個,是要盡量躲避房 事,冬至,人體陽氣弱,應該要養精蓄銳,而不是過度把精力放在房 事上,邪淫易傷身。

另一個,是要躲大汗,身體大量排汗時,也會耗費巨大的人之精氣。

因此,冬至時節,要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的運動,大量出汗。

第二件:適當進補,辨證施補

冬季,是為健康而「儲蓄」、進補的大好時節。

冬補三九,冬至日,數九的第一天,此時,是進補好時節。

但要注意,進補適當,更要辨證施補。

忌虛實不分

「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

進補的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針對不同體質各有不同的補法。

陰虛之人,多食補陰之物

如芝麻、糯食、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魚類等清淡食物。

陽虛之人,多食溫陽之物

如韭菜、狗肉等;

氣虛者,應食人蔘、蓮子、山藥、大棗等。

血虛者,應食荔枝乾、黑木耳、淡水魚、羊肝等。

痰濕者,多食蘿蔔、紫菜、海蜇、扁豆、白果等。

氣鬱者,少飲酒,多食佛手、橙、陳皮等。

忌無病進補

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

尤其是,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平時的生活中,人們的補品也不少。

所以,如果沒有病痛,正常飲食皆可,不宜盲目過補。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