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瞭望|中國網文出海20年得與失

◆ 截至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0000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 不少海外作者在創作中,其世界觀架構都受到了早期翻譯的中國網文的影響,有的融合了仙俠、道法、武功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的也運用了熊貓、高鐵等中國特色現代生活元素

◆ “數字化傳播開啟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三次系統化傳播。”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馮源 商意盈

從20年前的名不見經傳,到20年後成為擁有上億海外市場規模的“世界級”文化現象,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屢屢受到矚目,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亮點。

這條路起自何處?將走向何方?網文出海向世界講述什麽樣的中國故事?期間又會經歷幾重風浪?

20年間的“四功五法”

“目前,中國網絡文學已形成從線上到線下,從PC(個人電腦)端到移動端、從文本閱讀到IP(知識產權)開發的多元化國際傳播生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何弘說。

2021年9月,該中心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共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0000余部。其中,實體書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2001年,一批網絡小說在港台地區出版實體書,迅速擴展到東南亞,開啟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之路。

作出上述闡述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發展報告》顯示,此後20年間,中國網文出海經歷了平台對外授權階段、在線翻譯傳播階段、海外本土化生態建立階段。目前,實體書出版傳播、IP傳播、在線翻譯傳播、投資海外平台傳播和海外本土化傳播,已成為中國網文出海的主要傳播方式。

近年來,多家網絡文學平台通過投資,與外方形成戰略合作關係,擴大了中國網文海外平台的傳播新路徑。同時,一批海外網絡文學平台也通過翻譯中國網文作品,吸引本土作者創作,建立起了本土化傳播的運營生態。研究發現,不少海外作者在創作中,其世界觀架構都受到了早期翻譯的中國網文的影響,有的融合了仙俠、道法、武功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的也運用了熊貓、高鐵等中國特色現代生活元素。

“從實體書出版到愛好者自發翻譯在線發布,從建立線上互動閱讀平台到建立海外本土化發展生態,中國網絡文學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何弘說。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傳播處負責人張富麗分析說,網絡文學敘事能力強,消費門檻低,適宜國際傳播。而且,它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具備了強大的外溢能力,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內容生產與分發的商業模式日漸成熟。同時,當前各國線下人際交流頻率大大降低,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以閱讀為主要形式的網絡文學也契合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國際傳播需求。

讓外國讀者看到中國

對於網文出海,浙江網絡作家王泰(筆名“發飆的蝸牛”)認為,成績最好的恰恰是一批最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作品。“我們往往會認為,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外國人接受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但是實際上,外國人希望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看到一些新奇的內容。”

王泰的代表作《妖神記》講述了一個出生在被妖神圍困的城池的少年,繼承祖輩遺志,保護家園的故事。改編的漫畫已在東南亞、日韓、北美等國家和地區上線。

同樣走紅的還有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燕雲台》,自2020年11月起相繼在馬來西亞、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國家播出,在海外評分網站上得到高分。小說作者、網絡文學作家蔣勝男表示,網絡文學如今不僅是對內講故事,還是對外講故事。“網文出海的成果,最重要的一點是讓老百姓為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蔣勝男說,情緒最能讓人們產生共鳴,如果讀者能和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情緒共鳴,最終就能實現文化上的共振和價值上的共情。

網絡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張威)表示,網絡文學具有強故事性和強代入感,“抓人”能力很強,如果能讓外國讀者喜愛,就能增強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方向應該是傳播中國文化。”

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的研究報告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讀者對中國網絡文學的偏好有異也有同。北美讀者偏好男性為主的仙俠以及玄幻、古代言情類型,歐洲讀者則偏好武俠和仙俠類型,東南亞和日韓讀者偏好女性為主的古代言情作品,和都市言情作品。中國傳統文化是網文出海的一大“讀點”。

“好萊塢的超級英雄們到處去做世界警察,信奉拳頭。中國的文化是愛好和平、幫助弱小、尊重他人,對待強權要勇敢抗爭,對待挫折要迎難而上、力爭上遊。”王泰認為,這些價值更能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鳴。

“我們擁有一群最勤奮的網絡作家,他們筆耕不輟,每天都創作出了超過1億字的作品。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學樣式,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都是從無數作品中廝殺出來的,所以故事性很強,傳播到海外也能收獲一大群粉絲。”王泰說,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力來自於龐大的基數,這是無數人智慧的融合。

前景廣闊仍有短板

“回顧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我認為有三次比較大的傳播:首先是張騫通西域開始的陸路傳播,然後是從鄭和下西洋開始的海陸系統性傳播,現在,數字化傳播開啟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三次系統化傳播。”國內知名網文平台中文在線董事長童之磊此前曾作此表示。他認為,由於自身的獨創優勢,網絡文學會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最成功的形式之一。

“‘後疫情時代’下,網絡文學多形態輸出空間巨大,內容也將進一步迭代,快節奏、強情感作品會更受歡迎,而傳播環境也會變得更複雜。”國內知名網文平台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表示,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需要業界冷靜面對,“但是我們有信心,因為基於中國個性和全球共鳴,經過讀者驗證的好故事,是很難超越的。”

去年,中國作協在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2020)的評審中,已經注重突出了國際傳播,在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還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2021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多位專家表示,網絡文學“走出去”還存在短板。例如,反映當代中國發展新成就的現實題材作品偏少,翻譯是製約網文出海的重要因素,此外市場推廣和傳播渠道拓展不足,海外盜版嚴重且作者維權困難,在線支付的閱讀模式也不成熟。為此,中國網絡文學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形成合力,特別是加強翻譯扶持力度。同時,也要聚合國際傳播資源,推動海外平台的規模化發展,加強海外推介和海外版權保護工作。國家有關部門需加大選題引導和項目傳播力度,在條件適合時,進一步推動國際網絡文學交流。

杭州師范大學國際網絡文藝研究中心主任、知名文藝評論家夏烈教授則認為,當前網文出海雖然已經在著力構建全鏈條生態,但是主要贏利模式為收費閱讀,業界應該更注重探索“IP出海”,尤其是影視改編、動漫改編、互動閱讀和遊戲改編,要參照世界文化娛樂工業和產業鏈的先進經驗。

他建議,充分認識網文出海中產業和資本的協同作用,進一步推動實施文化貿易大發展,充分認識網文出海中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價值,提供出一批真正受世界閱聽人喜歡、有流行度的文化符號和消費作品。

刊於《瞭望》2022年第4期

長按上圖,關注【瞭望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