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博物館裡,這位僧人的畫作默默走紅!

張琦 項聖謨《尚友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

近日,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中展出了一張“攝於”明朝永歷六年的“朋友圈ps合影”,匯聚了當時的一眾文藝界大咖。

在人稱“博物君子”李日華、“華亭畫派”董其昌等大V的光環籠罩下,卻有一位僧人始終保持著淡定的微笑。他的法號鮮有人知,但他的作品卻被不少人所閱覽讚歎,本期佛教藝術,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低調的法師。

張琦 項聖謨《尚友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

明朝文藝圈兒

五老皆深翰墨緣

1652年,距明思宗煤山殉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已有8年之久,而距上次收到好友的訃告也已有11年了。看著大明江山傾頹,年逾五旬的書畫收藏家項聖謨,想起了40歲時與五位好哥們一起縱情談笑的盛況。

只可惜如今五去其四,為了紀念這段情誼,他用一幅畫重溫了當時的情景,當時的人有《南西廂記》作者李日華、其入室弟子魯得之、“華亭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小窗幽記》作者陳繼儒以及自己的老鄰居釋智舷。

范蠡湖畔“老鄰居”

往還尚論稱忘年

1574年,范蠡湖畔的金明寺內,千江禪師正為一名十七歲的少年剃度。從此以後,毗鄰金明寺的項氏一族便多了一位法號“智舷”的鄰居。

每日裡,智舷在窗前的梅花樹下諷誦經文、吟詠詩歌、苦練書畫,他的行草也因此日趨精深,被譽為“如霜後擘柑,香味俱絕”。

纖塵不到水中央,仿佛琉璃砌滿塘

樓閣都從池湧出,峰巒齊向鏡舍藏

四時最勝看秋月,每日偏宜坐夕陽

若使仙人能一至,三神雖好不思量

而智舷對書畫的熱忱,也令他的老鄰居——著名收藏家項元汴青眼相加,於是他便經常招呼智舷來家裡欣賞藏品。

在這裡,智舷近距離欣賞著王紱的《江山萬裡圖卷》、祝枝山的《杜甫秋興八首》草書......也見證著老友兒孫的誕生。其中,又與項聖謨(項元汴的孫子)成了哥們兒。

據記載,智舷因其行草馳名東南,在吳越地區圈粉無數(吳越士大夫慕謁者接踵)。而每當項聖謨靈感爆發,畫完一稿,便請智舷為之寫詩題跋,哥倆聲名日顯。

明 釋智舷《初晴》 屏軸

懂茶的“老饕”

其實,在詩歌書畫之外,智舷還是一位懂茶的“老饕”,他專門寫過本《茗箋》的書用來講解茶道。

此書雖今已遺失,但幸運的是它被另兩位“饕餮之徒”一眼相中,把它引用到了自己的傳世之作中,而我們也可以借此書一窺詩僧智舷的才華。

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

於是,我們在《紅樓夢》中得以看到名目繁多的茶類:如需要三、四泡後方才出色的“楓露茶”;賈母所不喜的滋味濃厚的“六安茶”;清淡宜人的“老君眉”......

除此之外,書中對茶品、茶具、茶事、茶人、茶理、茶道、茶儀一應事宜,皆描寫詳盡,也無怪有人如是讚美:“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曹雪芹的祖父曾將古人的飲食烹調之法匯編為一冊《居常飲饌錄》,存於《四庫全書》中,其中便編入釋智舷《茗箋》,因此《紅樓夢》中寫茶多而細)

@張博力

黃葉庵中的乖僻老僧

不久,因久居的金明寺房產被佔,智舷無奈之下在西郊建了座“秋水”茅庵。

後於深秋散步之餘,見庵旁數十株高樹的樹葉紅黃如繡,索性改名為“黃葉庵”,自號“黃葉老人”。

駐錫黃葉庵的十年裡,他不領眾傳法,也無侍者在側,獨自一人種下百竿修竹,有客人來了,便撿幾片落葉煮茶待客,喝完邊走,絕無寒暄。可能有人認為他是個乖僻的老僧,但對懂他的人而言,自然知曉他的那份低調與淡然從未改變。

看著畫卷中的老友們,項聖謨提筆寫道“五老皆深翰墨緣,往還尚論稱忘年。相期相許垂千古,畫派詩禪已並傳。”

看展,走起!

畫派詩禪已並傳

項聖謨所謂的“畫派詩禪”,不僅包括哥們兒“釋智舷”,也包括好友“董其昌”——

董其昌根據佛教禪宗的南北宗說,將山水畫派也劃分為“南北二宗”。他把其中以李思訓父子、趙伯駒為首的“工細巧整”的繪畫風格列為北宗;以王維、荊浩、關仝等為代表的寫意淡雅的畫風列為南宗。

若您對董其昌頗具興趣,那麽即日起至3月10日前,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走起!

編輯 | 遠山

圖片 | 網絡

責編 | 明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