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募21年,這些基金公司坑慘了投資者!

新金融圈(ID:New_Finance)

自老三家創立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已經走過了21個年頭。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1998年至2008年,公募為投資者創造了利潤總額高達2.11萬元。不過,中郵基金、申萬菱信這些基金,也把投資者坑慘了。成立以來,兩家公司利潤總額分別為-129.12億元和-26.96億元。

2019年以來的“春季躁動”行情,也令公募基金行業迎來了春天。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公募基金淨值達14.29兆元,較2018年年末上漲1.25兆元。火熱的股市行情令很多投資者湧入資本市場,直接進入股市搏殺。出於時間以及專業程度的考慮,也有不少投資者把資金交給更專業的公募基金。

但是,公募基金產品有優秀的,也有業績不佳的,有時候選基金產品的難度甚至高於股票。眼下,公募基金產品已經超過5000隻,而上市公司僅為3000多家。近日,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公布了公募基金們1998年至2018年這21年間為投資者創造的利潤。或許,基金投資者可以從這些數據中窺得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自1998年至2018年,這21年時間裡,公募基金產品累計利潤總額為2.11兆元,投資者年均收益為1005億元。其中,天弘基金、華夏基金累計利潤分居一二位,利潤總額分別為1843.30億元和1832.63億元。而中郵創業、申萬菱信則成了最拖後腿的兩家,利潤總額分別為-129.12億元和-26.96億元。

分析上述4家基金公司迥然不同的業績表現,以及造成如此業績的具體原因,或將對投資者挑選基金產品有所幫助。

//

中郵13年,虧損超百億

//

2006年5月,首創證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於北京發起成立中郵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基金)。在公募基金行業,中郵基金一向以作風勇猛、重倉持股和操作大膽聞名。在發展初期,這樣的風格令其迅速崛起,但也隨時資本市場風格的變化而逐漸隕落。

而這一切,與中郵基金靈魂人物周克喜歡引進風格激進的基金經理不無關係。自2006年擔任中郵基金總經理至2018年突然離世,周克先後引進了彭旭、任澤松、鄧立新和許進財等多位基金經理。

2007年,剛成立不久的中郵基金,迎來了被稱為“滿倉一哥”的彭旭。在別的基金產品紛紛不看好鋼鐵行業的時候,彭旭重倉鋼鐵股,最終收獲豐厚的回報。2007年,彭旭管理的中郵核心優選基金以191.47%收益率勇奪亞軍,僅次於王亞偉的華夏大盤精選,成為基金業一大黑馬。

在明星基金經理的效應下,2007年8月,中郵核心成長首發便吸引了超過600億申購資金。在他的帶領下,中郵基金的規模,不到一年時間,就從40多億元擴張到850億元。

然而,名噪一時的中郵基金卻迅速隕落。由於2008年股市暴跌,加上中郵基金規模的急劇膨脹,彭旭的拿手好戲“高倉位、高換手率”陡然失效。2008年,中郵基金旗下兩隻股票型基金淨值跌幅均在60%以上,位於行業墊底的位置。

2012年,狼性十足的彭旭選擇離開中郵基金。不過,一心想打造第二個王亞偉的周克並沒有放棄,他又找來了同樣激進的任澤松。相似的業績再度上演,初期的任澤松廣受讚譽,被稱為新的“公募一哥”,後期慘淡不已,多隻基金虧損嚴重。

任澤松2012年12月加入中郵基金,趁著創業板大牛市的東風,他第一年當基金經理就跑成了全市場的股基冠軍,並連續三年高歌猛進。結果2016年開始,資本市場風格轉換,白馬股走強,創業板卻頻遭黑天鵝事件,樂視網、爾康製藥紛紛暴雷,而這些上市公司的雷,任澤松全部踩中了。2016、2017年創業板指年度跌幅分別達到27.71%和10.67%,任澤松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也分別虧損26.7%和28.09%。

可以說,任澤松成也創業板,敗也創業板。雖然任澤松曾一度創造輝煌,但長期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任澤松曾管理8隻基金,5隻任職回報都是負的。除了王牌基金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外,其余基金產品表現均比較一般。如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3年時間裡竟虧了45%;此外,就連一向穩健著稱的債券型基金,中郵增力債券也在任澤松管理的2年又95天時間裡虧損了3.90%。

來源:天天基金網

//

“分級之王”申萬菱信的隕落

//

如果說中郵基金任澤松是“成也創業板,敗也創業板”,那申萬菱信則是“成也杠杆,敗也杠杆”。2014年至2015年的這波牛市行情中,具有杠杆效應的分級基金大出風頭。一些基金公司,也憑借分級基金的爆發式增長實現基金規模的“彎道超車”。其中,申萬菱信就是分級基金領域的佼佼者,被業內成為“分級之王”。

據了解,申萬菱信於2004年由申銀萬國(現為申萬宏源)與三菱UFJ信託銀行發起成立,成立十年間一直不溫不火。截至2014年3季度末,申萬菱信資金管理規模也僅有165.95億元。

彼時,其前董事長薑國芳也發現了分級基金這個突破口。他表示:“堅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是基金公司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以申萬菱信要做好細分領域,尤其是分級基金這一特色產品。”

在分級基金產品的帶動下,申萬菱信基金規模迅速擴大。2014年年末,申萬菱信規模就達到了486.27億元,光第四季度就暴漲了320.33億元。隨著牛市的火熱,申萬菱信規模繼續膨脹,截至2015年2季度末,該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達到了1024.92億元。其中,分級基金的規模就超過了700億元。

這是因為,普通投資者加杠杆主要是三種方式: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和分級基金。相比前兩個融資方式,分級基金加杠杆的效果好、門檻還低,分級基金很快在牛市中成為“香餑餑”。

然而好景不長,牛市的分級基金被投資者捧上天,遭遇熊市時,分級基金立馬成為千夫所指。隨著2015年年中A股市場暴跌,申萬菱信分級基金也發生了慘烈的虧損。2015年3季度末,申萬菱信基金管理規模縮水605.23億,縮水幅度接近60%。

由此可見,高倉位、高換手率以及高杠杆的基金產品,雖然在短期能取得令人怎舌的收益率,但是長期來看,難以保持收益的穩定性。當資本市場陡然變化時,這類產品便很難抵擋。彭旭、任澤松雖名噪一時,但終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那麽,什麽樣的基金才是較好的選擇呢?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按類型來看,混合基金的收益最高,21年間累計利潤總額達1.09兆元;其次為貨幣基金,利潤總額為8726億元;位居第三的為債券基金,利潤總額3246億元;而股票基金的利潤總額為-1474.57億元,成為虧損最多的種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