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醫為何把「酒」看成寶?「酒」在中醫裡的妙用!

「酒」在方劑中往往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然而後人往往忽略和輕視其作用而棄之如蔽履,結果往往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使方劑的功效大打折扣。

酒運用到醫藥上由來已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十三方中,記載用酒治療疾病的就佔有五個方子,如《素問·湯液醪醴論》的「醪醴」,《素問·繆刺論》的「左角發酒」、《素問·腹中論》的「雞矢醴」、《靈樞·經筋篇》的「馬膏膏」法、《靈樞·壽天剛柔篇》的「寒痹熨法」等,以上五個方中,都用到酒。

其中不僅有內服劑,而且還有外用法,這對後世醫學用酒劑治病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後漢張仲景在《內經》的基礎上,他在著《傷寒雜病論》裡,記載用酒的方劑更多了,如《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篇》載:「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方是用清酒及水同煎的,清酒即米酒之陳香者,取酒以宣通百脈,流通氣血,使經絡暢利並引諸葯更好地發揮作用,氣血和,經隧通,則陰陽得平,脈復而心悸自安。


多年來,老中醫在臨證時,對用炙甘草東加酒煎與不加酒煎,曾多次作了比較,感到其療效確有差異。

適當地選擇運用,不可拘泥

再有如《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載:「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此方加清酒同煎者,以其助諸葯活血而散久寒也。

又如《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說:「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括蔞薤自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以上二方,均以白酒為葯,方中所稱之白酒。


據《千金方》《外台秘要》謂:「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

米酒即今之醪糟。現市上所售之白酒,也稱燒酒,但在臨床運用上很不一致,有用高梁酒的,有用紹興酒的。

但在用途上,應根據病情、體質、天性等不同情況適當地選擇運用,不可拘泥。

瓜蔞薤白半夏東加味

據聞一老年患者,突患胸悶心痛劇烈,短氣不得臥,頭汗淋漓,手足發冷,病勢急重。

醫者按其脈象沉緊,舌苔自膩,即問平素會飲酒否?曰:「會」。

醫者隨即處方以瓜蔞六錢、薤白四錢,半夏三錢、淡附片五分、乾薑五分、白酒四兩,囑其家屬加水適量速煎予服,並教導說:此即《金匱要略》所載之胸痹心痛證也。


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東加味。

而其中白酒為必用之葯,因為酒性大熱,能通血脈,並助藥力,血脈通暢,通則不痛矣。

翌日,其家屬又邀複診,雲服藥後心痛漸止,昨夜已能安臥,要求再去複診。

可以和血止血,亦可以暖宮調經

又如《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載:「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膠艾湯方用清酒以行葯勢,與全方合用。


可以和血止血,亦可以暖宮調經,更可以治腹痛、安胎兒,所以本方為婦科中常用的有效方劑。

酒能行血,紅花能活血止痛

再如《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載:「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

藥用紅花一兩,酒一大升,煎減半,未止再服。

按本方亦用酒,以酒能行血,紅花能活血止痛,二葯合用,則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中醫在平時臨證時,凡遇婦人因風寒而致閉經腹痛,或月事愆期,少腹冷痛者,常用此方煎服,或用紅花一兩,高粱酒一斤,浸後早晚各服半兩,(具體劑量靈活掌握)常能收到滿意的效果,此方價廉葯美,誠良方也。

可惜現在有的臨床醫生已很少用了。


民間常用紅糖燒酒隔水燉暖內服,以治脘腹受寒冷痛,往往獲效,因紅糖甘溫,酒性大熱,溫通血脈,亦即取甘者緩之,熱以療寒的旨意。

酒性溫熱,能活血行瘀

據初步了解,某些地區,(如宜興等地)民間有這樣的傳統習慣,婦人產後,必定要喝點酒。(不會喝的例外)這是什麼道理呢老中醫認為:酒性溫熱,能活血行瘀,中醫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論,產後喝些酒,是有利於養血活血,早日恢復健康的作用吧

對風寒濕痹患者

根據其風、寒、濕邪的偏勝,正氣的強弱,氣血的盛衰等不同情況,常用蠲痹東加減,藥用羌活、防風、薑黃、當歸、赤芍、黃芪、生薑等為基礎方。

如風偏重者重用防風、海風藤、秦艽、五加皮等以祛風為主,寒偏勝者加乾薑、桂枝等以祛寒為主;濕偏勝者加生苡仁、蒼朮、萆薢等以化濕為主,上半身關節痛者用羌活,下半身痛者用獨活;腰部酸痛者加川斷、狗脊,杜仲、桑寄生;正氣不虛者可去黃芪;病久氣血兩虛者加益氣養血葯。


另外,如烏梢蛇、青木香、威靈仙、千年健、牛膝、防己等均可適當選用,以上藥物,劑量可以根據具體病情靈活掌握,並囑用高梁酒浸後常服,夏天浸兩周,冬天浸三周,或者將葯及紹興酒放在砂鍋內密封蓋緊,隔水蒸煮三小時,然後濾去渣滓,即可服用。

但酒宜選擇品質好的一種,便於存放,否則易於變質失效。這樣辨證用藥浸酒,服後多能獲效。但對熱痹一證,不宜用酒,葯以水煎為妥。

根據藥理學報導,某些中藥的有效成分,常需酒、乙醇中提取,如五味子水煎不及乙醇中提取好,丹參煎劑不如酊劑等等,所以目前新葯(包括部分中藥為原料)以酒、乙醇中提取為多。

酒在醫藥上的用途是十分廣泛的,它可涉及到內、外、婦、兒、傷、針灸推拿、中藥炮製、預防等各科的部分適應病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