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到底科學嗎?

「酸性體質」這個概念,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酸性體質」基本觀點為:人體體液的pH值處於7.35~7.45 的弱鹼狀態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慣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這些人就是酸性體質者。其實,身體的某些部位就是偏酸性的健康,某些部位就是偏鹼性的健康。

近幾年來,有關「酸性體質」的致病說法有很多,比如:「酸性體質」是生病的根源;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癌症患者百分之百是「酸性體質」,在酸性環境中,癌細胞的活性大大加強,繁殖活躍,「酸性體質」十分有利於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諸如此等等,看到這些觀點,很多人都擔心自己是「酸性體質」,在想著如何調節自身體質的酸鹼度,趁機許多高鹼性營養品、保健品等就新鮮出爐了。很多癌症患者到處打聽吃什麼可以改變「酸性體質」,然後就總是吃某一類食物,甚至吃一些昂貴的自稱可以「排酸」的保健品。所謂的這些說法到底科學嗎?可謂是「真真假假,傻傻分不清楚」。針對於這些流言,在此給大家解答一二。

首先,醫學上並沒有「酸鹼體質」這個概念。只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體內不可避免地產生酸性的代謝產物(碳酸、乳酸等)和鹼性的代謝產物,但人體有三個調節系統可以進行酸鹼平衡,體液(緩衝液)能平衡酸鹼,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餘的有機酸,呼吸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因此正常生物體的體液酸鹼度(pH值)總是穩定在一定範圍之內。在臨床中,確實有很多酸中毒的情況發生,但不是酸中毒導致了某些疾病,而是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引起了酸中毒。再說,臨床中,還有鹼中毒(持續嘔吐,過度失去胃酸可以引起鹼中毒)。

其次,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不會輕易被飲食或者環境而改變。而且身體很多部位必須偏酸身體才健康,大家都知道的是胃,食物需要胃酸才能腐熟;再就是皮膚,弱酸性皮膚不容易滋生細菌;女性陰道必須是酸性,一旦PH值大於4.5,就會引起炎症;正常人的尿液是呈酸性的,如果是鹼性,這個人反倒是不健康了。所以不同體液有不同的酸鹼度,體質的酸鹼度無法衡量,並不是所以鹼性就是健康的。

所以說,「酸性體質」更容易生長腫瘤的說法並不科學,只是腫瘤患者機體容易產生酸性的代謝產物,並不是「酸性體質」導致了腫瘤,癌症患者可以在生活中適當多吃一點鹼性食物來減少酸性的代謝產物的產生。不管是癌症患者想通過食物或者保健品改變機體酸鹼度的行為,還是擔心自己是「酸性體質」,害怕得癌症而偏食鹼性食物或者服用一些成分不太清楚的保健品的行為,其實是不對的,甚至會讓身體營養失衡,從而導致一些疾病。

雖然食物有酸鹼性的區分,但無論食用酸性還是鹼性食物,人體記憶體在緩衝系統,可以自動調節,使之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所以,健康的飲食就是營養均衡,合理搭配。尤其對於癌症患者,飲食更是要營養豐富均衡,切不可亂吃一些高鹼性營養品或者保健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