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加倉中國 外資A股“掃貨”路線圖曝光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出現放緩勢頭,導致全球風險偏好降低。不過,複雜的國際形勢並未阻止外資配置A股的步伐。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A股超過1200億元。與此同時,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公司先後提高A股納入比重,海外資管巨頭更是加速布局A股市場。摩根士丹利預計,2019年A股的外資流入量將達700億美元至1250億美元。未來10年,預計每年都會有約1000億美元至220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

實際上,“加倉中國”正成為不少知名資管機構的共同選擇。全球頭號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聯席首席投資官瑞·達裡奧、擁有80年歷史的老牌資管巨頭路博邁,以及亞洲最大資管公司之一惠理創始人、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拿督斯裡謝清海,均曾公開唱多A股,稱A股是越來越難以忽視的市場。從外資的布局路徑來看,消費加科技兩大板塊正成為其大舉布局的主要“戰場”。

外資“購物車”中裝了些啥?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淨流入A股市場的總額達到1215.99億元,超過了2014年至2016年每年的淨流入總額。其中,今年1、2月份,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額分別為606.88億元、603.92億元,成為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單月淨流入額最高的兩個月份。

那麽,北向資金在其A股“購物車”中裝了哪些貨呢?數據顯示,貴州茅台、五糧液、中國平安、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成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加倉市值最多的股票,外資持股市值相較於年初分別增加了576億元、248.42億元、242.92億元、197.2億元和193.97億元。

從持倉佔比來看,北向資金對上海機場、華測檢測、方正證券、顧家家居、美的集團、宇通客車、中國國旅等18隻個股的持股比例均超過10%,說明這些股票是目前外資最為青睞的A股標的。

作為外資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QFII的持倉情況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根據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報,在3680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290隻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而2018年年報披露數據顯示,僅有248家隻股票被QFII持有,說明今年以來QFII對A股的投資範圍有所擴大。

從QFII的持倉佔比來看,截至上半年,包括北京銀行、信捷電氣、鵬鼎控股、安徽合力、家家悅在內的10隻股票,QFII持股佔比超過5%。其中,荷蘭安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北京銀行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持股佔總股本比例達11.77%;摩根士丹利公司則是信捷電氣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持股佔比為4.9%。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19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有4隻股票同時獲得了4家QFII的青睞,分別是寶鈦股份、聚光科技、樂普醫療和啟明星辰。其中,安本亞洲、挪威中央銀行、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等知名外資扎堆出現在啟明星辰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上。

這些獲得外資加持的股票今年表現如何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QFII持有的290家A股上市公司中,今年以來上漲的公司有211家,佔比達73%。具體來看,深南電A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89.29%,排名首位。此外,五糧液、匯頂科技、生益科技、立華股份、三棵樹等11隻股票的漲幅也實現翻倍。

除了在海外進行直接投資,不少知名資管巨頭還通過獲取中國私募基金牌照並發行產品來布局A股。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目前已有21家外資私募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登記,除了安聯寰通、德劭投資、霸菱投資、野村投資暫未發行產品,其余17家外資私募共計備案發行51隻私募產品,全部資管規模超過58億元。

在21家備案的外資私募中,富敦投資、路博邁投資、貝萊德投資、畢盛投資、安本標準投資、元勝資產等6家公司獲得了投顧業務資格,可以開展機構業務。

數千億增量資金等候入場

去年6月1日起,A股正式被納入MSCI全球市場指數,海外資金吹響了加速湧入A股市場的號角。

根據MSCI此前的時間表,MSCI將在2019年底前分三步將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到20%(5月、8月、11月)。第二步在8月27日收盤後生效,即A股納入因子從10%擴至15%;2019年11月,MSCI將進行第三次擴容,納入因子將從15%擴大至20%,同時將中盤A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20%納入因子納入。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團隊發表評論稱,MSCI對A股的納入因子從10%提高至15%以後,將為A股市場帶來約45億美元(大約322億元人民幣)的被動資金淨流入。如果中國進一步開放和發展市場,預計MSCI將開啟進一步提升A股權重的市場意見征詢。

“MSCI指數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股票指數,同時也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採用最多的基準指數,97%的全球頂級資管以MSCI指數為基準。MSCI 的市場地位決定了一旦某個市場被納入其指數,就有可能獲得大量資金的青睞。”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如此評價。

除了MSCI,A股也獲得了全球其他主要指數的青睞。8月24日凌晨,富時羅素指數宣布,將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由5%提升至15%,於9月23日開盤前正式生效,預計將為A股帶來40億美元(大約280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金。此外,標普道瓊斯指數納入A股也將於9月23日盤後生效,市場預計將帶來100億美元(大約700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金。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三大國際指數紛紛提高A股的納入因子,體現出國際資本對A股市場整體的認可,他們還會繼續提高A股的配置比例。在他看來,這會同時吸引被動和主動管理資金流入A股。“很多主動管理型基金,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對衝基金,業績比較基準就是這三大國際指數,隨著這些國際指數將A股的納入因子提升,主動管理基金也要相應提高A股的配置比例。”

“中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投資組合的比重上卻不相符,A股被低配是顯而易見的事。從國際主流股票指數提供商的A股納入方案來看,中國A股通過指數納入步入國際投資者的視野才剛剛開始,從初始比例到完全納入中間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安聯寰通中國多元資產投資總監曾睿稱。

實際上,近年來,“加倉中國”正成為不少全球知名資管機構的共同選擇。

今年8月7日,全球頭號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聯席首席投資官瑞·達裡奧發布了他與橋水基金高級組合策略師吉姆·哈斯克爾的對話。對話中,達裡奧喊話全球投資者:不投資中國是危險的。

擁有80年歷史的老牌資管巨頭路博邁中國區CEO劉頌表示,從在戰略角度考量,任何人都不能忽視中國作為資金來源或投資目的地與日俱增的重要性,這將是全球資金長期競爭的熱點。

“市場大到無法忽視。”亞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惠理創始人、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拿督斯裡謝清海對中國市場如是評價。

種種跡象顯示,外資正成為A股市場除了公募、保險資金之外的另一股舉足輕重的機構力量。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A股持股市值為1.65兆元人民幣,分別佔境內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3.1%和7.5%。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境外機構與個人持有境內股票市值與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的差額僅為3503.31億元人民幣。

消費+科技“雙輪驅動”

從投資方向來看,消費和科技兩大板塊已成為外資布局的主要“戰場”。一方面,不少業績穩健、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消費股仍然備受外資追捧;另一方面,在轉型升級、科技興國大戰略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外資對於科技股的投資熱情與日俱增。

從東方財富Choice統計的最新調研數據來看,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或地區的機構投資者正密切關注著A股上述兩大方向上市公司的動向。

數據顯示,多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今年下半年以來均有調研A股的記錄。消費板塊中,高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調研了尚品宅配、森馬服飾和周大生,摩根資產管理公司調研了涪陵榨菜,摩根士丹利公司調研了中順潔柔,南方東英資產管理公司和三井住友資產管理株式會社調研了五糧液。

在科技股中,高盛資產、摩根資產、柏瑞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及安聯環球投資有限公司均調研了匯川技術,摩根資產8月20日調研了華宇軟體,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調研了歌爾股份,三井住友資產管理株式會社調研了廣聯達、超圖軟體、海康威視等。

“我們繼續看好龍頭公司,建議投資者超配盈利相對穩健的消費板塊(食品飲料、家電、免稅運營商和機場),並增加投資組合的防禦性以應對各種潛在的不確定因素。”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團隊稱。

施羅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國A股研究總監李文傑表示,在強調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選股方面會更加關注高質量的科技類和醫療公司,而消費還是他重點關注的領域,但將避開估值過高和投資者過於集中的公司。

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投資主管施斌表示,中國經濟朝著服務業和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趨勢發展,消費、信息科技、醫療保健類板塊的許多新興驅動因素和創新企業正在崛起,發展速度超越了由投資主導的傳統板塊。

“積極謀求自主可控的技術發展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比例較低,整體市場規模發展空間龐大。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不及發達經濟體,國產品牌所佔的市場份額尚有限,因此機器人產業也充滿潛力。除上述領域外,我仍持續關注和看好消費板塊和經濟轉型帶來的結構性機遇。”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周文群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