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值退市股數量顯著增加 為何會出現市場化的退市潮?

面值退市股近期數量顯著增加,本周一,深交所正式決定*ST雛鷹(002477)終止上市,成為繼中弘股份之後的“面值退市第二股”;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的*ST華信宣布停牌,等待深交所做出決定。另外,*ST華業(600240)、*ST大控(600747)、*ST印紀(002143)等股票目前都在面值之下。

以跌破面值的方式退市,可以說是市場的選擇,為什麽會出現市場化的退市潮?

幾家公司基本面惡化

首先是這幾家面值退市公司,本身基本面惡化,面臨退市風險,即使現在不退市,未來還是可能退市。

以*ST雛鷹為例,公司主要是債務惡化,公司發行的幾個債券都出現違約,公司總負債18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2.68%。公司2018年年報被會計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這是股票被戴上*ST帽子的原因,如果2019年年報依然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就將暫停上市。

但是,公司基本面惡化後,公司並沒有采取多少有力措施來擺脫這種困境,使得投資者失去了耐心,不斷拋售股票導致最終以跌破面值這種方式退市。

*ST華信也有這種情況,公司在股價跌破面值已經10多天情況下,臨時抱佛腳推出一個債務重組方案,但依然沒有挽救股價持續20個交易日跌破面值。

政策變化殼資源貶值

其次,市場發生很大變化,退市規定經過不斷修改,退市力度大大加強,殼資源已經大大貶值。

上市公司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並非今天才有,滬深股市歷史上一直有這類公司,但以前為什麽股價沒有跌破面值呢?主要是以前大家看重的是殼資源價值,不管公司多爛,但只要重組就會烏鴉變鳳凰,於是,博重組成為炒作績差股的理由。

但是,加大退市力度後績差股重組難度大大增加。而且,隨著上市公司數量大大增加,殼資源已經大幅貶值,這次科創板試點注冊製,創業板又要創造條件推進注冊製,未來滬深股市全面推行注冊製是完全可以預期的,那麽,借殼上市數量會大大減少,殼資源失去價值。

在政策、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後,績差股回歸基本面後股價下跌就難以避免,跌破面值的事情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投資者觀念發生變化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資者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變化體現在2015年以來的股價結構變化上。

2015年6月以來,A股市場已經持續調整了4年,這4年股票並不是全線下跌,而是該漲的繼續上漲,該跌的大幅下跌。從2015年6月15日至今,超過800隻股票是上漲的,就是說,這些股票股價已經超過5000點,其中,像貴州茅台上漲了4倍多,一批股票股價不斷創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包括*ST雛鷹、樂視網、暴風集團這些問題股,跌幅超過90%。

於是,股價結構差異極大,高的像貴州茅台,股價已經超過1000元,目前百元股依然有30多隻。低價股數量更多,1元股目前有60多隻,是歷史上最多的。

績優股與績差股價差完全拉開,這幾年,價值投資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無論機構還是普通投資者,都扎堆在績優股中,績平股、績差股乏人問津,即使前幾年專門炒作重組股的牛散也撤出了這些股票。投資者觀念發生變化,不願意買績差股、問題股,缺乏接盤使得這些股票上漲難,跌破面值很容易,這是面值退市股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連建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