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葯非霍奇金淋巴瘤獲批上市

2月25日,國家葯監局對外發布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葯獲批上市的公告。復宏漢霖旗下利妥昔單抗注射液(HLX01)在2月22日率先拿到上市批文,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這也意味著國產生物類似葯實現「零突破」。

從2011年HLX01首次申報臨床實驗起算,復宏漢霖在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的賽道上已經長跑了8年。根據復星醫藥此前披露的信息,該品種的研發成本高達3億元。2017年10月,復宏漢霖遞交了HLX01上市申請並獲受理,隨後被納入優先審評程序藥品註冊申請名單。同年12月,國家藥典委員會就對HLX01進行核名,允許其藥品通用名使用「利妥昔單抗」。

公開資料顯示,利妥昔單抗是一種最先由羅氏開發的人鼠嵌合抗CD20單克隆抗體,1997年首次在美國獲得上市批準,次年獲得歐洲批準,其適應症集中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血液腫瘤疾病領域和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免疫疾病領域。

2017年,利妥昔單抗幫助羅氏拿下全球73.88億瑞士法郎的銷售額,其中,美國市場收入約為41.33億瑞士法郎,佔比為55.94%。2018年,利妥昔單抗在美國的專利保護到期,同年11月,Celltrion、Teva聯合開發的Truxima成為美國首個獲批上市的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葯,作為單一療法、組合療法的一部分或者維持療法用於治療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2000年4月,羅氏的利妥昔單抗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包括三生國健、復宏漢霖、信達生物、海正葯業、正大天晴、華蘭生物、麗珠單抗在內的數十家明星企業,也將國產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葯的研發項目提上日程。從國內生物類似葯的開發進程來看,復宏漢霖之所以能最先實現突破,一部分原因在於所採取的「高舉高打」策略。

不同於化葯仿製葯,2010年生物類似葯的註冊分類及申報路徑尚不明確。直至2015年,《生物類似葯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才確定生物類似葯的監管框架,進而加速國內生物類似葯的研發進展。復宏漢霖CEO劉世高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HLX01從立項之初就嚴格按照歐盟的質量標準開展藥學研究,並在2012年5月提交了臨床申請,2014年3月獲得CFDA簽發的HLX01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I~III期臨床大批件,距離遞交臨床申請不到2年

此次獲得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葯的突破,將打破原研利妥昔單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領域的壟斷,幫助復宏漢霖搶佔生物類似葯市場。目前,中國生物類似葯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2017年,國內生物類似葯市場規模為12億元,2018年增至15億元,市場增速不斷走高,潛力尚未完全釋放。

HLX01的價格方面,復宏漢霖尚未透露。不過劉世高曾對外表示,HLX01 在定價方面將有不小的操作空間和優勢。「首先,復宏漢霖採用了高表達的細胞株,將平均1g/L的細胞株單抗產量提高到了3g/L,直接降低了生產成本。其次,公司採用了先進的一次性生產技術,因建廠成本低,能耗少、環保等優勢,使整體成本降低了20%~30%。第三,細胞培養基是公司自主研發的,相比直接採購進口培養基使成本大幅降低。最後,公司的廠房設計允許同時生產多個項目,提高了廠房產能使用率,攤薄了固定成本 。」劉世高說。

參照2017年進入醫保目錄的羅氏利妥昔單抗, 500mg/50ml/瓶的規格從16041元降到8298元,100mg/10ml/瓶小規格也降到2418元,復宏漢霖想要獲得壓倒性的優勢,HLX01對應規格的產品定價很可能不會高過這兩項價格水準。

縱觀復宏漢霖的布局,其採取的是「循序漸進」的創新模式。從生物類似葯入手,一定程度地降低失敗率,從而為後續的價格優勢打下基礎。在生物類似葯的布局上,除去已經「跑」出來的HLX01之外,復宏漢霖旗下HLX02(曲妥珠單抗類似物)和HLX03(阿達木單抗類似物)目前都處於臨床III期。

而創新藥物方面,復宏漢霖針對已經驗證的優質靶點,開發Bio-Better和Fast-Follow的改良式創新葯。其中,代表性藥物HLX 06(anti-VEGFR2)和HLX 10(anti-PD1)均同時在中國大陸、美國、台灣三地申報臨床並且獲得了FDA的臨床試驗許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