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來雲南,這些美膩的房子,你見過幾個住過幾個?

看膩了高樓大廈,

住煩了鋼筋水泥,

我們開始懷念那些古老的文明,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少數民族的村落,

那裡依然飄散著

特有的原生態的氣息與韻味。

木楞房:納西族、傈僳族

木楞房形狀像一個大木匣,因此 又叫“圓木壘牆房”。

納西族的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

傈僳族的房子,一種是上下兩層都用木楞垛成,中間打樓板,形成樓上樓下居室的格局;另一種是下面一層多用來關牲畜或儲存雜物,上面一層作為居室。

土掌房:哈尼族

一句話形容:你家的房頂就是我家的院子!

土掌房依山而建。從高處望去,土掌房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甚是壯觀。村內巷道交錯,整個村子就像一個立體的迷宮,又像是一座城,“城子”村名由此而來。

竹樓:傣族、景頗族

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編篾子做牆體,樓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頂鋪草!

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不僅居住在“竹”樓裡,還吃著“竹”筒飯、喝著“竹”筒酒。來到版納,最令人心動的就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映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麗別致的竹樓。

三坊一照壁:白族

散布在蒼山洱海之間的白族村寨,青瓦白牆,綠樹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諧,宛如一幅幽美的水墨山水畫。

走進白族村寨,進入白族人家,你會發現許多外觀優美、造型精致的白族照壁。

無論是牆壁、簷角、磚瓦、壁畫……每一樣都十分講究,也讓人心生羨慕!

香格裡拉藏族

藏民的房屋,幾乎全是木質的,整幢屋子分三層,一層是關牲口和堆放雜物的;二樓是會客和住人的;三樓是晾曬食物的。

每家藏民屋裡都有一間佛堂,用於供奉神靈和早晚祈福。

茅草房:佤族

房屋為“乾欄式”的竹樓茅草房,上層住人,下層為牛圈。傳說佤族建房,還得了諸葛亮的暗示,所以,佤族的房子被人們稱為孔明帽。

佤族的住房,受漢族影響較大的地區,一般是四壁著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個別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區的住房構造和形狀與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築材料均為竹子與茅草。

落地式茅草:拉祜

拉祜族民居分落地式茅屋和樁上竹樓兩種。

落地式茅房由於矮小,隻留下一道不足1米高的門進出,形似雞窩,因此也叫“雞窩房”。

吊腳樓:壯族

壯族村落房舍則多數是土木結構的瓦房或草房,建築式樣一般有半乾欄式和全地居式兩種。

乾欄,也叫木樓、吊腳樓,多為兩層。上層一般為3天間或5開間,住人。下層為木樓柱腳,多用竹片、木板鑲拚為牆,可作畜廄,或堆放農具、柴火、雜物。

竹篾房、木楞房:獨龍族

分布於雲南各地,傈僳族住房大多竹篾房和木楞房為主。

這種就地取材和極易建蓋的竹篾房,由於房屋的四周和中間許多部位,都需用許多竹木樁直插入地,被當地群眾形象地稱之為“千腳落地”。

口袋房:滿族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采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

南北牆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多“高麗紙”,紙上淋油或鹽水,免得為雨雪淋濕脫落。

時間太短,

短到我們來不及欣賞更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時間很長,

長到那些攝入眼底的奇特景觀,

都成了心中雋永的記憶。

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了這裡列出的建築外,你還知道雲南哪些有特色的建築呢?

文章轉載自旭東詞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