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雲南農村這種土房,老人不捨得,年輕人渴望推倒蓋新房

土掌房常見於雲南少數民族地區,但因為各個民族生活習性,自然環境不同,居住的土掌房又各自有不同的區分。但在現代生活的影響下,這種傳統民居正被慢慢消失。【攝影:雲夢辰|來源:去驢行】

哈尼族居住的土掌房在雲南已經變得越來越少,目前保留比較多的土掌房主要在雲南墨江縣龍壩鄉和聯珠鎮癸能村。

所謂的土掌房,其實用料十分簡單,一般用泥巴、草木混合而成,再砌成土磚曬乾即可使用。事實上上個世紀年代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是採用這種簡陋的築房方式。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類似這樣的土掌房大部分消失在農村地區,被越來越多的小洋樓代替。

雲南的土掌房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得到了不同的命運轉折,有的形成一定的規模,又恰好自然環境優越,轉型發展成為旅遊名勝,當地的土掌房也作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得以保護和利用。

而大部分土掌房隨著本地居民收入提升,被推毀後並在原址上修建了更嶄新的現代居住建築。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演變過程,傳統的土掌房無論是采光還是在安全系數上都無法與現代建築相比擬,但從情感上這或許是當下時代的一種遺憾。

除了轉型發展旅遊業之外,如今能夠保留著土掌房的,大部分是雲南偏遠地區較為落後的山村。這些寧靜的山村平時很少看到年輕人,許多年輕人一走就是一年時間,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帶著辛苦一年的收入回到家鄉。

人們迫切地渴望著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或許對於老一輩人來說土掌房代表著一種習慣,舊時代的符號,但對於走出大山見過城市的年輕人,土掌房卻代表著落後,不方便,不宜居的符號。

這是一個很難判定對錯的現象,在向前不斷推進的時代下,土掌房的命運可想而知,畢竟歸根結底建築的使命是以人為本,當人們有更好的條件時,必定會果斷選擇更好,更舒適的空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