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雲南有個模仿山羊聲音和動作的舞蹈,全村人可以跳幾天幾夜而不停

同樂村地處雲嶺山脈與碧羅雪山山脈之間,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的核心腹地。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傈僳族山寨。

同樂,傈僳語為“怒妥樂”, 意為一張牛皮大的坡地。整個村寨的房屋建築呈階梯狀分布,一層層、一台台,整個村落錯落有致。

傈僳族民居建築全系原木搭成,當地人稱此種建築為“木楞子”。其特點是木頭不上漆,不用鐵釘,全靠木料之間相互牽製。屋頂用木板覆蓋,家家戶戶院落都用木柵欄相圍。

門頭上家家戶戶都懸掛著山羊頭,可以看出傈僳族人與山羊之間的親密關係。寨子內,至今沒有一棟水泥建築,全部都是傈僳族同胞的木頭房,依山而建,層層疊疊,林林總總有500多棟。

傈僳族服飾極具民族和地區特色,自織自製的麻布衣是大部分傈僳族都穿的衣服。種麻和織麻以及紡羊毛、織毛布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每天清晨,那趕羊的婦女手中總是拿著麻或羊毛,他們一邊放養,一邊紡線;傍晚,牧歸的羊群後面則緊跟著無數身負柴擔的傈僳族婦女。

同樂村是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的發源地。“阿尺木刮”是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不用樂器,自始自終踏歌起舞,其曲調可緩可急,音符的跳動較頻繁,且跳動幅度較大,給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

每逢佳節和貴賓來到,全村老少都要穿戴好整齊的民族服裝,一起跳起“阿尺木刮”舞蹈,開懷暢飲、激情歌舞,通宵達旦,享受生活。

“阿尺木刮”的聲音和動作,都明顯模仿山羊的聲音和動作,以及遊牧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整個唱曲模擬山羊叫聲,悠揚婉轉,曲折多變,引發人的遐想。如果男、女兩隊的領唱者旗鼓相當,往往一場“目刮”唱幾天幾夜尚不能絕。

每一樂曲開頭,都有一個無唱詞內容的起音,其聲顫抖而悠長,宛如曠野裡山羊悠悠長鳴。全體參舞者隨著節奏順時針方向走動,直到最後一句用襯詞幫腔而停止歌唱,全體參舞人員按原節奏踏腳起舞兩圈。

唱詞內容豐富博大,從天上唱到地下,從高山唱到河流,從大自然唱到人類社會,從遠古洪荒時代唱到現今現實生活。人情世態、悲歡離合應有盡有,可謂傈僳民族的百科全書,對傈僳族文化的船承起到了極其重要的的作用。

“阿尺木刮”2006年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阿遲木刮”涉獵傈僳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喪嫁娶、節日喜慶、歡慶豐收、喜迎賓客等日常活動,都離不開它。

舞蹈的來源和形式與傈僳族群眾半牧半農,特別是喜愛飼養山羊有關,是傈僳族人民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作為一個重要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民族歌舞載入了《中國民族歌舞集成》之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