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幫瑤族老人圓一個建房夢

  第一次見到76歲的潘耀和老人時,黃鐵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位住在大山深處的瑤族老人,用了整整5年時間,獨自一磚一木地搭建起了一棟近200平方米的磚瓦房。因為缺乏資金和勞力,除了堂屋,其他幾個房間的牆磚都隻砌到一半。

  潘耀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古棠村提便屯人。古棠村是國家級一類貧困村,潘耀和是遠近知名的貧困戶。

  黃鐵生是共青團南寧市委學校部部長,2017年11月他被團南寧市委選派到古棠村任第一書記。古棠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區,基礎設施較差,部分屯尚無砂石路。駐村後,他首先走訪了老幹部、老黨員、村民代表,了解村情民意。

  村支書潘曉梅在向他介紹情況時,多次提到提便屯的潘耀和老人。提便屯住著6戶人家,潘耀和獨自生活,治病的醫藥費用以及家中勞動力的缺失,讓老人家經濟狀況十分困難。

  今年春節前夕,黃鐵生帶著愛心企業家一同去看望慰問潘耀和。潘耀和家在距離村委5公里遠的山谷中,有一段山路原本鋪設的砂石被常年累月的雨水衝走,隻留下坑坑窪窪的泥路,車開不進去,他們只能步行前往。

  在潘耀和家的房子裡,沒有多少像樣的家具。經過進一步了解,黃鐵生得知潘耀和家裡有5畝多田地,幾年來都是種植玉米,按常理一畝地一年兩季,每畝地一季最少能收入400元,5畝地一年可以收入4000多元,可山谷裡住著很多猴子,剛種下去的玉米種子經常被猴子挖出來吃掉,種出來的玉米收成總是寥寥無幾。

  “他一年到頭除了過節很少出門。”潘曉梅介紹說,老人家地裡收成少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建房了。

  老人的家除了堂屋和廚房,還有六七間建到一半的房子。

  走出堂屋,黃鐵生看到屋門口堆滿了木材,這些碗口粗、重達七八十斤的木材,都是這位70多歲的老人一根根從山裡扛到家中的。旁邊的地上還堆著一些磚瓦和沙石。

  當問起這些建材的來源時,潘耀和說,這些磚都是這幾年,他每次領到低保補貼和公益林補貼後出去採購的。4年來,潘耀和花了1.1萬多元購買這些磚頭和沙石,經過他日複一日的辛苦勞作,才建起這幾間半成品房子。

  “您的孩子去哪裡了?”

  “不知道去哪了。”

  “為什麽要建起這麽大的房子?”

  “起好了房子,以後我幾個小孩都回來住,給他們足夠大的房子,才好等我兒子回來住。”老人反覆念叨的幾句話,讓黃鐵生聽後一陣心酸。

  經過實地探訪,他發現老人自己修築的房子,有的牆面是歪斜的,加上屋子周邊堆滿了木材,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幾經溝通,他建議潘耀和老人建好其中的三間房子,騰出一間作廚房,一間作臥室,另一間作客廳。同時安裝燈管,清理雜物,改善老人的居住條件。停止建設並陸續拆除那幾間有安全隱患的屋子,騰出建房的勞力和時間來發展生產,直至脫貧。

  儘管老人當時同意了黃鐵生的建議,但之後黃鐵生幾次帶著愛心人士去他家探望時,卻發現老人依然在搜集建築材料,對他之前的勸說並沒有聽進去多少。黃鐵生明白,只有拿出實際的行動,幫老人落實建房遇到的困難,老人才會真正配合。

  經過跟村裡施工隊溝通,結合現場預算,黃鐵生計算出給潘耀和建房預計還需要6856元。在村委的辦公室裡,他花了幾個晚上將老人的遭遇寫成一封求助書,再配合實地拍攝的照片,做成一期公眾號推文,發表在共青團南寧市委的公眾號“南寧青年圈”上。沒想到第二天,他在南寧市委黨校中青年幹部補習班上的同學從微信朋友圈看到文章後,很快就給他籌集了7500元,還有幾名同學打來電話表示要來村裡給老人出點兒力。

  在村裡找工人幫老人建房時,剛開始有的村民聽說要去提便屯,路不好走,不太願意去。黃鐵生多次上門,勸他們從支持村委脫貧攻堅工作的角度來幫老人建房,做通了他們的工作。

  5月6日開工,經過20多天陸續建設,5月28日,潘耀和老人期盼了多年的新房終於完工了。新房落成那天,黃鐵生帶著村裡的幹部,給老人家收拾衛生,安裝燈具,看著煥然一新的房子,老人終於可以安心地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了。

  經過商量,黃鐵生跟潘耀和老人達成了一致,今年不再種植玉米,改種辣椒,由村裡給老人免費提供5畝辣椒苗,化肥及殺蟲劑由村委賒借,待收成後再從中扣除,種出辣椒按照1.8元一斤送到村委保價回收,使老人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此外,他還爭取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給老人贈送50隻雞苗,待雞苗收成後以每隻100元的價格幫忙出售,並爭取政府的以獎代補政策,養殖50隻以上的雞苗每隻雞政府可以補貼10元,盡可能地幫其增加收入。

  “非常感謝黨,感謝你們。”臨別時,潘耀和握住黃鐵生的手,激動地說。

  通過細致耐心的工作,潘耀和老人的思想轉變過來了,這讓黃鐵生極大地增強了信心,“儘管扶貧的任務還很艱巨,但只要一點一滴地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得到他們的信賴和支持,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