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琴與劍,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何為琴?

是聲聲風雅,聲聲慢;

美人如花解語。

何為劍?

是馬前桃花,馬後雪;

英雄一騎紅塵。

琴與劍,

是柔腸百轉與豪情萬丈;

是庭院深與江湖遠;

是詩意與殺機。

琴與劍,

是一柔一剛;

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兩面;

是不同的故事。

01

有一種相遇叫綠綺琴

綠綺,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通體隱隱泛著幽綠,

猶如綠藤纏繞於古木之上,

琴身內有銘文“桐梓合精”。

彈綠綺琴的郎君正是司馬相如。

他為梁王作《玉如意賦》,

梁王非常喜歡,便將珍藏的綠綺送給他。

就像酒逢知己千杯少,

遇到司馬相如,綠綺琴才有了靈魂,

名聲越傳越響亮。

卓文君也善於彈琴。

她是蜀中首富的女兒,

生得美貌動人,

“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

十六歲時,她嫁做人婦,

不久後丈夫去世了,

她便返回娘家居住。

卓家常常舉辦宴會,

這天,司馬相如在宴會上受邀彈琴。

琴音嫋嫋,引來了卓文君,

她躲在屏風後面偷聽。

司馬相如假裝不知道,

卻又彈了一首《鳳求凰》。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眾人都拍手叫好,

卓文君卻聽懂了曲中的繾綣。

果然,他當天晚上就賄賂她的侍女,

轉達自己的傾慕之情,

兩人連夜私奔。

原來,愛是目成心許的纏綿。

用一曲琴音,撥動一顆芳心;

用一次晤面,換來一生相守。

02

有一種相守叫越王劍

越王勾踐,有好幾把佩劍,

最有名的當然是那支在荊楚出土的。

劍鋒寒光冷冽,歷經千年不朽,

劍身刻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字。

越王的劍,怎麽會在楚國呢?

它的主人其實是勾踐的女兒越姬。

這位貴女聽從父親的意願,

千里迢迢嫁到楚國。

兩姓聯姻,只為結盟,

根本沒有半分情愛,

越王以隨身的寶劍作陪嫁,

是一份昂貴的補償。

出乎意料的是,楚昭王竟然很寵愛越姬,

出行時也常常將她帶在身邊。

有一次,楚昭王和越姬、蔡姬遊玩,

他心情大好地對兩位夫人說:

“如果我死在這裡,你們誰願意陪我呢?”

蔡姬回答:

“能得到你的寵愛,是我莫大的榮幸,

我願意陪你同生共死。”

越姬卻駁斥道:

“大王下重禮從我父王那把我娶回來,

難道是要我陪你去死嗎?”

後來,楚昭王病重在床,

越姬主動向神靈禱告:

情願自己先走一步,去黃泉照顧君王。

楚昭王製止了她:

“以前遊玩時說的話,純粹是戲言而已。”

越姬聽了,說:

“當初您約我同生同死,我雖然嘴上沒有說,

但其實心裡已經答應了。

我不會負你的。”

她拔出劍,自刎在楚昭王的病榻前。

原來,愛是生死相隨的剛烈。

一柄天下無雙的利刃,

可以削鐵如泥,

卻不可以斬斷兒女情絲。

03

有一種知音叫號鍾琴

號鍾,是周代名琴。

據說此琴音色之宏亮,

猶如號角長鳴、鍾聲激蕩。

伯牙曾經演奏過號鍾琴,

聞者無不感動落淚。

伯牙自小就精通琴律,

是戰國時期有名的音樂家。

有一年,他回楚國探親,

夜晚宿在漢陽江邊。

雲開月出,

伯牙興致勃勃地彈了一曲又一曲,

有個樵夫就站在江邊靜靜聽著。

“先生,您不用疑心。

因為您琴聲絕妙,我才聽得入迷了。”

鍾子期主動上前攀談。

伯牙驚奇地問:

“你真的能聽懂我的琴聲嗎?”

他又彈了一曲,心裡想著高山,

鍾子期高興地說:

“彈得真好,我仿佛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伯牙又換了一曲,心裡想著流水,

鍾子期神情愉悅地說:

“彈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湯湯的江河。”

伯牙放下琴感慨:“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兩人當下結為兄弟,

約定來年再到這裡相會。

第二年,伯牙帶著琴回到漢陽江邊,

等了許久卻沒有等到鍾子期。

原來,鍾子期已經不幸染病去世,

臨終前還留下遺言:

要把墳地修在江邊,

這樣就能聽到伯牙的琴聲了。

伯牙悲痛欲絕,來到鍾子期的墳前,

彈了一曲《高山流水》,

然後將心愛的琴摔在墓碑前。

他悲傷地說:

“知音已經不在,這琴還談給誰聽呢?”

原來,朋友是心領神會的懂得。

十五弦斷有誰聽?萬丈紅塵無人和。

易求好琴,難得知音。

04

有一種知己叫魚腸劍

魚腸劍,古代名劍之一,

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所製。

劍身小巧柔韌,能夠沿魚口插入,

劍鋒卻銳不可當。

魚腸劍為吳王所有,

不,他那時候還只是吳公子光,

他將這把劍送給了好友專諸。

專諸原本是一個在市井中賣肉的屠夫,

長得虎背熊腰,孔武有力,

伍子胥就將他推薦給公子光。

兩人一見如故,成為至交。

公子光的父親去世後,

他的幾個叔叔依次繼位,

最後,堂弟僚竟然成了吳王。

公子光自認是長子嫡系,不甘居於人下。

專諸便主動請纓:“我可以殺了吳王僚。”

公子光立刻行禮跪謝:

“我的身體就是你的身體,

如有意外,以後我會照顧好你的家人。”

四月,公子光宴請吳王僚,

酒喝到酣暢時,他借故退下,

專諸則端著一盤烤魚上前進獻。

到了吳王僚的跟前,

專諸掰開魚,趁勢取出魚腸劍,

向著正對面的人一擊即中。

兩旁的侍衛立刻衝過來,擊殺了專諸。

公子光趁亂自立為王,

就是赫赫有名吳王闔閭,

他封了專諸的兒子為上卿。

原來,朋友是奮不顧身的扶持。

意氣相投,寶劍相贈,

許君一場生死相酬。

05

有一種牽念叫焦尾琴

焦尾琴,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是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親自所製。

據說,他在烈火中搶出一段沒有燒完的梧桐木,

製成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

因為琴尾還留著燒焦的痕跡,

就取名“焦尾”。

蔡邕在琴樂上很有造詣。

他住在陳留時,

有個鄰居準備了酒菜請他赴宴,

他到的時候宴會正熱鬧著,

有個客人在屏風後彈琴。

蔡邕悄一聽,說:

“邀我上門做客,為什麽琴聲中卻藏有殺心?”

於是他就打道回府。

主人知道後,連忙派人去追趕。

彈琴的客人解釋說:

“我剛才彈琴的時候,看見一隻螳螂正要撲向蟬。

蟬正準備飛走,我心裡有些擔心,唯恐螳螂喪失了機會。

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殺心流露到音樂中來嗎?”

眾人都對蔡邕的琴藝驚歎不已。

蔡邕有個女兒叫蔡文姬,

自小對琴藝也很精通。

她九歲時,有天蔡邕在夜間彈琴,

突然斷了一根弦,

蔡文姬聽到了,說:“是第二根弦斷了。”

蔡邕驚奇地問:“你不會是偶然說中的吧?”

於是他又故意彈斷了一根弦,

蔡文姬說:“是第四根。”

漢末大亂,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奴所虜。

遠居塞外的她無時無刻不思念故土,

只能借琴聲抒懷,

編寫了著名的琴曲《胡笳十八拍》。

好在曹操感念與蔡邕的交情,

以金璧贖回了故人之女。

歸漢後,蔡文姬得知父親臨刑前曾提出

“願接受刻額染墨、截斷雙腳,以求繼續完成漢史”。

她悲慟不已,跪倒在父親墓前立誓:

“我一定要完成父親的遺願,整理遺著,修成漢史,

否則我就真的成了不孝的女兒。”

此後,她潛心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餘篇,

便續寫了父親未完成的《東觀漢記》。

原來,親情是耳濡目染的傳承。

琴聲如訴,弦歌不輟,

是綿綿不絕的家學,

是一脈相承的風雅。

06

有一種信念叫莫邪劍

莫邪,本是女子的名字,

她和丈夫乾將都是有名的鑄劍師。

兩人為楚王造劍,

三年乃成,一雌一凶

分別以夫婦倆的名字命名。

乾將把雄劍藏起來,

對即將分娩的妻子說:

“我三年才鑄成劍,楚王一定會殺了我。

你如果生下男孩,等他長大成人,

就告訴他‘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

不久,楚王果然殺了乾將。

莫邪生下一個男孩,名叫赤鼻,

赤鼻長大後追問自己的父親,

莫邪就把乾將的那句叮囑轉告給他。

他走出門,劈開屋前松木下邊的石塊,

找到了那把雄劍,

日日夜夜想著為父報仇。

這天,楚王夢到了赤鼻:

雙眉間寬有一尺,相貌出奇不凡,

拿著雄劍來刺殺他。

楚王醒後以千金懸賞,赤鼻不得不躲進深山。

他痛哭不已:

“楚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定要報這殺父之仇。”

剛好有個俠客經過,說:

“拿你的頭和劍來,我為你報這冤仇。”

赤鼻立即割頸自刎,兩手捧著自己的頭和雄劍奉獻給俠客。

他僵直地站立著,死而不倒。

俠客說:“我不會辜負你的。”

屍體這才倒下。

俠客拿著赤鼻的頭前去見楚王,

楚王讓人用熱水鍋燒煮頭顱,久煮不爛。

他好奇地上前去查看,

俠客趁機用雄劍砍下楚王的頭,

緊接著又拔劍自刎。

三顆頭顱在熱水中相纏相鬥,分不清彼此。

眾人便將三顆頭顱葬在一起,

史稱“三王墓”。

原來,親情是血脈相連的惦念。

再好的劍也是凡鐵,因人而通靈。

敲打砍剁,本是工具。

廝纏搏鬥,才是殺器;

07

有一種風雅叫琴與劍

琴音何來?聲聲寄相思;

情絲百轉,纏人猶不知。

弦上黃鶯語,

入耳白頭吟。

劍身三尺,堪配七尺男兒;

劍芒如霜,需以熱血澆灌。

天下至剛劍,

揮劍難斬情。

有“為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的柔,

有“男兒何不帶吳鉤”的剛,

有“綠綺琴中心事”的幽,

有“一劍霜寒十四洲”的烈。

為你撫琴,為你拔劍。

兩種風流,一般情長。

本文轉載自“古典書城”,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