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端硯製作技藝”傳承人梁煥明:守正創新見雲龍

治硯中的梁煥明。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肇慶2月16日電 題:“端硯製作技藝”傳承人梁煥明:守正創新見雲龍

中新網記者 索有為

“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因為其在當下生活中的應用,為‘非遺活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路徑,但要真正讓端硯與世界文化接軌仍需探索。”中國文房四寶製硯藝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梁煥明說。

廣東肇慶是端硯的出產地,有著“中國硯都”的美譽,當地端硯廠有上千家,從業人員達幾萬人,而大部分從業者聚居於端州區黃崗白石村。記者日前在白石村採訪時,見到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端硯製作技藝”傳承人梁煥明。

梁煥明近年來創作了大量的端硯精品,不少作品被故宮博物院和多省博物館收藏。2014年文化部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的牌匾頒給梁煥明創辦的華興端硯廠。

水雲龍巨硯 索有為 攝

梁煥明曾祖父梁耀南是聞名遐邇的製硯高手,清光緒年間在廣州開懋隆硯鋪,獨創硯雕絕技“陰陽雙刀”。梁煥明稱,祖傳的“陰陽雙刀”,就是一刀直一刀斜,使淺線浮雕圖案給人玲瓏浮凸的感覺。運用得精妙,能使雕刻出來的線條細如發絲,卻具有強烈的凹凸感覺。摸起來平滑,看起來立體,呈現出精微而又顯著的藝術效果。

梁煥明說:“摸索‘陰陽雙刀’幾乎耗去我整個青壯年黃金時代的心血。在承襲先輩製硯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我對刀法進一步改革與創新,產生了水、雲、龍三位一體的硯雕創作理念,使它更為實用和完美,因此創立了端硯界首個注冊品牌‘水雲龍’”。

梁煥明耗四年之工精雕細刻而成的《水雲龍巨硯》陳列在梁煥明端硯藝術博物館內,巨硯材質取自千年宋坑,重6噸多,曾在第十一屆中國(深圳)文博會上獲評“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龍從雲,虎從風’,我以清朝康乾盛世時的瑞龍圖案為藍本,雕出的龍威風而不凶悍,勇猛而不怙惡。還特別注重對細部的運刀,刻出的龍須好象被噴出的鼻息所掀動,增強了龍的動勢。”梁煥明說。

在台北市2016年9月舉辦的“守望精神家園——第三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活動中,梁煥明作為指派代表前往現場表演硯雕技藝。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室專門委員陸仲雁看到梁煥明所雕“水雲龍”端硯中的瑞龍圖案後,表示這正是他18年來苦苦尋覓的端硯,遂出高價將這方端硯入手。

出於保留和傳承歷史文物的需要,肇慶市博物館曾指定梁煥明大師將館藏的一批知名古硯進行摹仿製作。梁煥明早得名師點撥,又通讀了《西清硯譜》等古籍,通曉古人製硯技法,很快就仿製出古硯,其形質、神采、氣韻與真品幾乎一致。日本、韓國的不少客商紛紛慕名而來請梁煥明製作仿古硯。

水雲龍拓片。受訪者供圖

“現在寫毛筆字的人,一般都直接用墨汁了。”梁煥明感慨稱,其實,古代用優質的墨條在端硯上研出來的墨寫的字,不怕蟲蛀,因為墨條和硯台中有金屬。常常是承載書法的紙被蟲蛀了,字卻沒有被蛀。用墨條研出來的墨汁寫字,筆鋒特別犀利好看。

梁煥明認為,硯台用於寫書法、畫畫的功能雖然在逐步減小,但在其它用途上則越來越大。現在中國許多家庭會擺放端硯來提升文化品味,收藏端硯的人群和學習書法、繪畫的學生們用硯的數量都在增加。現在強調文化自信,中小學甚至大學都在重新開設毛筆書法課、傳統繪畫課,來訂購端硯的學生們日益增多,這都為端硯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梁煥明的兒女們也繼承祖業、學有所成。兒子還多次組織端硯展覽團隊參與法國盧浮宮卡魯塞爾廳和巴黎紅氣球畫廊展覽,並作為特邀嘉賓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開設講座。

在中國,祖傳獨門技藝以前是“傳裡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但梁煥明打破了“本源性”傳承的桎梏,實行“外源性”的傳承。他早在2012年一次性招收75名入室弟子,將祖傳“陰陽雙刀”雕硯技藝無私傳授。他與徒弟們的關係是亦師亦友、合力發展。在白石村頭引資4.5億元建設的中國端硯文化村內展示端硯的不少工匠藝人,也是梁煥明手把手帶出來的。

梁煥明介紹端硯藝術博物館館藏精品 索有為 攝

梁煥明還受廣東省、肇慶市文化主管部門的委派,先後參加北京、深圳、黃山等地舉辦的全國性文化交流活動和藝術展,通過現場演示刀法、展示作品及講解端硯文化等形式推介端硯藝術。華興端硯廠也敞開大門歡迎硯界及和廣州美術學院的師生來基地參觀學習。

“端硯是嶺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我將秉持‘工匠精神’守正創新,盡我所能推動端硯文化走向世界。”梁煥明說。(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