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 本書帶你全面了解女性主義

我們所經歷的社會熱點,並不是偶然。關於侵害女性權力的反思,中國社會剛剛開始全社會的啟蒙,但絕不是從零出發。已經有那麽多的女性,她們面對歷史剖開自己內心,讓全世界看到自己的創傷、勇敢和反擊,並把自己的經歷和思想匯集成冊,希望益於他人。

單讀編輯部整理了一份女性主義的書單,從性暴力、性別權力、家庭結構、生育權利、女性友誼、單身主義等角度,陪伴每一個進入反思的個體。

《違背我們的意願》

《違背我們的意願》被奉為“研究強奸問題的經典”, 蘇珊·布朗米勒在這本書中立足於女性的立場,運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對發生在戰爭、種族、監獄和警察當中的男性強奸女性問題進行了心理學、社會學、犯罪學、法律和歷史分析。

蘇珊用了大量篇幅分析戰爭中的強奸行為,在這種極端狀態下,可以清晰地看出,強奸並不是有些別有用心之人所說的那樣僅僅是施暴者的性衝動所致。強奸問題在動物中並不存在,作者指出,強奸的重要功能是“有意識的威懾功能”,它是要讓弱者在心理上對強者產生天然的畏懼,同時強化強者的地位。因此,對於身體的侵犯,不僅僅存在於男人對女人,也同樣可以聽到看到一些有關男人侵犯男人、女人侵犯女人,甚至極少數的女人侵犯男人(比如關塔那摩中女獄警對男囚犯的性虐待)的新聞。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幸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你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作者林奕含談到此書成書歷程時,曾說到:“我怕消費任何一個房思琪。我不願傷害她們。不願獵奇。不願煽情。我每天寫八個小時,寫的過程中痛苦不堪,淚流滿面。寫完以後再看,最可怕的就是:我所寫的、最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實發生過的事。而我能做的只有寫。女孩子被傷害了。女孩子在讀者讀到這段對話的當下也正在被傷害。”

《樂隊女孩》

《樂隊女孩》是“音速青年”的主唱金·戈登的回憶錄,是一本關於尋找女性自我聲音的故事。作為投身於搖滾樂的第一代女性,戈登多年來在舞台上以神秘而疏離的氣質著稱,毫無女孩氣,也不倒向男人氣,與這支男性主導的紐約噪音樂隊共同奮鬥三十年,更將自己的活動擴展至時尚、表演和藝術等領域,被視為女權主義力量的燈塔。

此書譯者董楠在譯者序中提到,金·戈登“不是樂隊中的‘第二性’,而是男人平等的夥伴,以專業技能和和人格魅力平等地為樂隊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完整的女人》

傑梅茵·格裡爾(Germaine Greer),是西方著名的女性主義作家、思想家,近代女性主義先驅。她和美國的貝蒂·弗裡丹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性主義運動的兩面旗幟,其代表作《女太監》名列西方七大女性主義著作之一,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知識女性的思想和生活。

這本書從女性的肉體、靈魂、愛情與權利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剖析了女性――主要以西方女性為代表――在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中所遭受的壓迫、凌辱與閹割,呼喚建立完整健康的女性人格。同時對男權為中心的社會中的男性生理和心理也做了精彩的解構。作家文筆犀利辛辣,思想極具穿透力,常常發人所未發,妙語迭出而又出語驚人,為中國讀者帶來了當代西方女性的另類聲音。

《使女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是一部未來小說,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以女性主義和神話題材見長。故事發生在後核戰爭時期,由於核汙染,不育的男性越來越多,育齡女性生育正常胎兒的概率只有四分之一。

奧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國的一名使女。她是這個國家中為數不多能夠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沒有後代的指揮官家庭,幫助他們生育子嗣。和這個國家裡的其他女性一樣,她沒有行動的自由,被剝奪了財產、工作和閱讀的權利。

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們每天只被允許結伴外出一次購物,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眼目”的監視。更糟糕的是,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裡,人類不僅要面對生態惡化、經濟危機等問題,還陷入了相互敵視、等級分化和肆意殺戮的混亂局面。女性並非這場浩劫中唯一被壓迫的對象,每個人都是這個看似荒誕的世界裡的受害者。

《單身女性的時代》

[美] 麗貝卡·特雷斯特 著

管燕紅 / 賀夢菲 / 薛軻 譯理想國 | 廣西師大出版社 出版2018-5

《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的時代》是一部關於 21 世紀美國單身女性議題的紀實作品。作者特雷斯特聚焦這一群體,從近百個原始訪談中選取了約 30 位女性的故事。當中有叱吒職場的女強人,有兼兩份零工的單親媽媽,有敢愛敢恨的女大學生。儘管她們的膚色、族裔多樣,生活環境與教育背景不盡相同,但這些單身女性積極爭取自身權益(選舉權、墮胎權益),影響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單身女性正在這個本不是為她們設計的世界裡,逐漸佔據一席之地,是時候開啟一個“單身時代”了。

作者以此書提醒我們:女性命運不再是簡單的“二選一”(不結婚就養貓),在她們面前會有更多的選項、更出彩的人生。結不結婚,女性都需要一種保持單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經濟上獨立。由此我們將無可避免地迎來一個單身時代。

《瑪麗蓮·夢露:我的故事》

《瑪麗蓮·夢露:我的故事》是瑪麗蓮·夢露的自傳。瑪麗蓮·夢露在這本書中講述了自己被遺棄的童年、孤獨的青春期、在好萊塢從配角到明星的艱難歷程、以及與喬·迪馬吉奧的婚姻。在這場親密的絮語中,她以第一視角談及了自己童年時被強奸的經歷。她甚至預見了自己的死亡,將自己描述成“被人發現死在走廊盡頭的小隔板間裡,手裡還抓著空安眠藥瓶的女孩”。

瑪麗蓮·夢露性感張揚的笑容、傲人的身材、吸引眼球的裸照、撲朔迷離的戀情以及備受爭議的特立獨行,都吸引了這個世界所有人的目光。而她所從事的職業也對她的形象有更多平板化模式化的要求,她只能被塑造成一個性感芭比,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後,你也許會迷惑、也許會感歎,原來夢露的一生如此立體多變跌宕起伏。

《女性貧困》

2014 年初,日本的公共電視台 NHK 連續播出了兩個紀錄片《看不見明天:越來越嚴重的年輕女性之貧困》和《調查報告:女性貧困——新連鎖的衝擊》,觀眾的反應特別強烈。據報導,目前日本有約三百萬未滿三十五歲而年薪不到兩百萬日元的女性非正規工作者。在日本,年薪兩百萬被視為陷入“貧困”狀態、需要申請公家補貼的界線。

本書由日本 NHK 電視台特別報導組所製作的《看不見明天--越來越嚴重的年輕女性之貧困》等節目集結而成,重點關注女性與兒童貧困、單親母子家庭及貧困的代際傳遞等在日本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如今的日本,個人的不幸被視為“自我責任”所致。其實她們的“貧困”,不僅是經濟上的,而且是教育、資訊等多方面的。還有感情上的,自尊上的;各方面的需要都滿足了以後,人才能夠做最合理、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那不勒斯四部曲》

[意] 埃萊娜·費蘭特 著

陳英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

2017-1

2011 年至 2014 年,埃萊娜·費蘭特以每年一本的頻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這四部依照時間線索推動的系列小說,被稱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們以史詩般的體例,描述了兩個在那不勒斯窮困社區出生的女孩持續半個世紀的友誼,尖銳又細膩地討論了女性命運的複雜性和深度。埃萊娜·費蘭特,目前意大利最受歡迎也最神秘的作家。埃萊娜·費蘭特是一個筆名,其真實身份至今是迷。

整個系列對於女性心理犀利、具象、像站在針尖上跳舞一樣準確細密的刻畫剖析——從一個單純而敏感的女孩,到迷茫中鋌而走險的少女,到活在暗流洶湧中富有魅力和思考力的女人,再到經歷過人生最終渴望安寧和親近的老年知識女性,幾乎要讓我脫口而出:不是女性故事的親歷者,怎麽可能在故事當中化入此濃烈豐富的情感線索,一氣呵成,如同傾瀉,讓人難以去計較它的技巧,在乎故事之外旁的什麽東西。

埃萊娜在故事裡說: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我是被男人創造的。反抗被男人捏成的女人命運,是兩個主人公一體兩面的共同精神,她們一生都無法擺脫城區的男人們——索拉拉家的男人,尼諾,還有自己/對方的兒子和兄弟,因此她們一生都在自我獨立的鬥爭當中。這個故事裡的女人們互相踐踏、仇視、攀比,也彼此相愛、支援、陪伴。同時,正如作者決定疏離Ta的讀者一樣,整個故事裡的女人們,也想通過疏離世界來獲得自己,避免被世界的形狀消融、吞噬。而她們停留在世界的勇敢之處,是因為愛。

《記憶的性別》

張贇 譯

人民出版社 出版2017-4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集體化給中國農村帶來了巨大變化,後世著作也對此多有研究論述。然而,中國女性,特別是農村女性,卻對此鮮有發聲。本書開創性地從性別研究和集體記憶的角度切入了中國當代史研究。作者用歷時 15 年收集的口述史資料,向我們描述了陝西省某農村的 72 位老年婦女在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生變遷。通過深入分析這些被訪者的人生故事,作者從女性視角出發,記載了農村社會變遷對於婦女生活產生的影響。

作者通過性別差異這個權力軸線,切入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農村的集體化,探討了社會主義的性質以及性別在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作用。著作通過女性視角,豐富了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史,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客觀地認識那一段歷史。

編輯丨大雅

圖片來自豆瓣讀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