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俗稱「八八青餅」,國營猛海茶廠1989年7542普洱茶之神話

撰文 石一龍

世界上,當一個東西變成神話的時候,就是封神記。神需要到人間歷劫,這些天神在凡間,櫛風沐雨,日以繼夜,鶴立雞群,仰之彌高,終於餐霞飲景,羽化登仙。

佛說眾生平等,萬物輪迴輾轉,諸神亦然,《說文》曰:「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此文涉普洱茶商人們所撰的之父、教父,大師、嫡傳弟子,以及台灣同胞著書立說圖集普洱老茶的教授、茶癡迷芸芸似乎都有著這樣的因緣。正所謂機不至,無不知不墮地獄也(與吉林長生的疫苗案不一,茶喝了死不了人,但也是業力)。

▲西雙版納古茶山的風景

在雲南,高原山林間,茶樹蔥鬱,這幾年來,茶葉的生態和茶農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想告訴喜歡普洱茶的朋友,不必論是古樹山頭茶,也不必論是小樹茶還是台地茶,只要具備自然生態,無農殘(符合最新的國家標準),味覺好,體感佳等基本條件,量力而行消費,都能喝,都能存。

雲南普洱茶年產量約為40萬噸,古樹普洱茶在廣義上的產量一般不會超過三四個百分點。有倉味(濕倉茶,多出廣東與香港,台灣地區)的茶堅決不能喝,「倉」味就像六六粉,正如方舟子那瘋子口中的「真有毒」這詞一樣劇毒無比。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些「神話的締造者」恐將覆滅,因為在我眼中,每一位愛茶人士都是涓涓清泉。

▲陳國義簽名版俗稱「八八青餅」

號稱「八八青餅之父」、「八八青餅大師」的陳國義和「普洱教父」的白水清,二者都是香港的茶商。他們基於台灣省鄧時海教授「越陳越香」的理論賣老茶,聲名鵲起,尤其號稱教父者,蜚聲華夏,還有教職為雲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客座教授、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顧問導師。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的《極端之美》一書中收錄有《品鑒普洱茶》一文詳細撰傳了「教父」的來頭,談及老茶來歷出處無不出其左右,甚至有小道傳某副省級貪官(已獲刑入獄改造)有某商人以「七百餘萬元」巨款買下「教父」倉中產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福元昌號」一筒七餅送之。

在已知的故事裡,他們都在昂貴的老茶世界裡直面人生的跌宕。時至今日,產此「良」茶的國營猛海茶廠已經改製,一大批投身於國家計劃經濟的工人、技術人員在這裡力盡其才,孜孜不倦,比起那些所謂的普洱茶「之父、教父、大師」,他們樂享其職,默默無名。

「之父」即「父」,從又舉杖。家長率教者。矩也。此外,古人以為天地生萬物,故稱天為「父」。「教父」猶言教戒的開始。《老子》曰:「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河上公註:「父,始也。」而在西方宗教中主要指在製訂或闡述教義方面有權威的神學家。從東方,「之父、教父」是萬物之始;從西方,似引領者。由此可見,以「某父」稱謂陳國義、白水清等諸「神話」,實屬玷汙「父」、「大師」諸字詞的大逆不道之行。

▲1990年代初期7542

確切說來,這款茶是國營猛海茶廠1989年生產的普洱茶生茶,嘜號為7542。知名民營茶企大益茶業自2005年改製至今,作為一款常規產品,仍然有持續產出。2018年7542一餅(357克)的市場均價在200元左右,是小樹茶、台地茶按照7542嘜號配方拚配的普洱茶產品,但若想以不足200元的價格買到古樹茶的茶青,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有故事說:「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這故事是真俗,俗不可耐,但類似這故事的炒作事件卻時常出沒於我們的生活周邊。某日,我在讀「今日頭條廣告推送」時偶然看見,自稱「普洱教父」嫡傳弟子的魯文鋒先生在其茶產品宣傳中說:「這個1989年份的7542從10元到11萬了。如今,經過近30年轉化,白水清先生珍藏的這批88青,茶餅呈烏潤油亮,湯色紅濃透徹。入口飽滿厚滑,彰顯獨特的梅子香,回甘連綿,經久耐泡。今年(註明2018年),白水清先生還授權嫡傳弟子魯文鋒,把這批88青餅放上淘寶旗艦店『普洱藏家』,與各地茶友分享這片經典普洱茶的魅力。」

▲1989年7542餅面

對此,我不敢說「教父嫡傳弟子」言中的這個7542普洱茶是假的,但我想盡自己的所知為普洱茶正名敘事。「教父之名是誰封授的?」一商人耳,收徒這等大事,既非高僧大德,又非宗師大儒,「有何德何能大噪收徒受業之事?」作為「教父」和「嫡傳弟子」一不學炒茶,二不會殺青,既有自封天人之勇,實乃蚍蜉撼樹,不知恥也。

行文至此,我想簡單介紹一下7542及其配方。1976年,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召開全省普洱茶生茶會議,根據出口需要規範了普洱茶嘜號。「7542」的前2個數字是代表配方的年份,第三位數代表茶青的級別,第四位數是茶廠代碼。7542即:1975年的配方,4級茶青製作,猛海茶廠出品(猛海茶廠代碼是2)。目前,「7542」是國營猛海茶廠改製後的大益茶業出產量最大的青餅。

▲1990年代初期 7542

嘜號7542在1989年產出每一批,3噸茶,共100件,每件84餅。一年有不到10個批次,幾百多件,約5萬餅上下的產量。1990年、1991年產量大致相同。改製前(2005年之前)國營猛海茶廠嘜號7542茶品質都差不多,神話某一年某一批茶本身就是一個笑話,但是這幾個 「父」、「大師」編故事炒作的俗稱「八八青餅」,按照行內人士的說法這三年的7542怎麼也不會超過20萬餅吧(傳說1993年陳國義先生買下的1989年至1991年國營猛海茶廠生產的嘜號7542不到400件,約有3萬餅,早以一二百港元於2000年左右都賣完了)。現在市場上以陳國義簽名的茶為假茶標準,市場上這老茶崇拜心理確實需要矯正,而市場經過近20多年的消化,估計沒多少是真的了,在流通市場造假俗稱「八八青餅」的數量肯定天文數字。

▲嘜號7542一件84餅之大票

商人就是商人,嘗利則止。據網路文章查詢知道,前不久,這位「八八青餅之父」陳國義去南昌就曾鬧了大笑話。事發在某日、某地,傳說中的八八青「大師」陳國義應邀到某會所品茗,享盡「眾星捧月」般的接待。事後,該會所某員工在朋友圈大曬與「大師」的親密合影,並「巧妙地」將一張類似「八八青」的照片置於朋友圈九圖正中央,加上配文「……共聊八八青的傳奇……」,好像是有意在暗示「大師」與這款茶的淵源,以此蒙蔽真正的普洱茶人與從眾喝普洱茶的「上層人仕」之間的關係。事後陳國義矢口否認聊過八八青,並發文聲討。此事真假無可詳細考證,但「無風不起浪」,話茶人不知茶之真味,不學無術、不學為人,濫竽充數終究會為世人貽笑大方。

對此事,周重林先生也在朋友圈幽默地調侃了一番,他說:「鄧時海,普洱茶第一人;白水清,普洱茶教父;石昆牧,普洱茶大師;何作如,普洱茶上帝;廖義榮,普洱茶判官。我想請他們吃個飯,拍賣飯局費。」周先生講了個冷笑話,很顯然是要告訴愛茶的人萬不可迷信那些個「父」「上帝」「大師」,他們的名頭不過是一紙空文,終究會在虛無的封號裡垮掉,作為普洱茶人,怎能因名逐利糟踐雲南這片乾淨天地產出的爾等好物。

▲西雙版納古茶山上的芽葉

上世紀90年代末,雲南人普遍喝大葉種曬青散茶,不喝普洱茶餅茶,後因台灣省鄧時海教授《普洱茶》一書推廣,普洱茶從此在其原產地江湖鏖戰二十年。

二十年的茶史是不難研究清楚的。國營猛海茶廠1957年後生產的七子餅圓茶被上文那些「神話」稱作為「紅印、藍印、雪印、橙印、水藍印」雲雲,命名和定義在我看來無非是為抬高茶的身價。這些茶多藏於香港濕倉、廣東濕倉,昆明倉鮮為少見。

▲俗稱「八八青餅」拍賣成交價

講一個笑話,2017年秋天深圳茶博會期間,吉普號創始人小黑被人帶到「普洱茶大師」何作如那裡喝了「紅印」,照相發朋友圈很是歡欣,第二天見到我說喉嚨發癢一晚上啊。我告訴小黑,你還沒有喝濕倉茶的抗體,這很正常,你的喉嚨之前喝下去都是雲南天然生態的古樹茶湯,所以那「紅印」還是留給有濕倉茶抗體的人喝吧,等他們高溫乾燥後再拿出來騙人害己,毀壞身體。

我說1989年的7542這個「八八青餅」,就是想說今天的老茶魚目混珠,茶人雲龍混雜,強不知以為知、附庸風雅、名過其實諸事比比皆是,不必追之。

▲1990年初期7542

愛茶、喝茶之趣如參禪悟道,於人於己原本就是很好的事情,然而一個門道有一個門道的規矩,萬事萬物生於天地,成於自身修行。「業精於勤荒於嬉」,愛茶就應懷抱樸素之心對茶發自肺腑的居敬,至善至仁,尤其話茶人、做茶人,應持大悲大慈之心,精行儉德,懷素抱真,將親近茶、弄懂茶、了解茶、研究茶、做好茶、喝好茶作為一生為藝的始終、修行的過程、朝聖的方式,博學之,信仰之。無論為茶為藝,還是為文為人,「葉公好龍」式的誇誇其談和「半罐水」傾盆而出的虛妄之言,終究逃不過自取其辱的結局。


作者介紹:石一龍,安徽宿松人,別署宿松居士,詩人,普洱茶獨立批評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追風少年》、《行旅蒼茫》、《軍旅作家訪談錄》、《宿松》等作品集。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南京大學中文系、長江商學院EMBA。曾在軍旅十載,任過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投資家》雜誌社總經理。2010年後,旅居雲南。最喜古樹純料普洱茶,最愛古六大茶山的茶,癡愛易武彎弓和易武茶王樹。

星標後 → 點擊「訂閱號消息」三條橫線(「≡」) → 即可查看星標☆「法律讀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