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國跟進美聯儲降息 中國央行不降息不代表不作為

熱點聚焦

央行不降息,並不代表貨幣政策不作為。當前階段,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主要集中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上。

8月7日,三個國家央行在同一天宣布降息,分別是紐西蘭、印度和泰國。其中,紐西蘭央行降息50個基點,為年內第2次降息;印度則是年內第4次降息。今年以來,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降息。雖然降息國家以新興經濟體為主,但也不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發達經濟體。

在多國降息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坊間甚至一度出現“央行將降息”的謠言。但是,以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而言,降息並非刺激政策的首選。中國經濟的運行與發展目前堅持“穩增長”的基調,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的調控取向,隨著供給側改革進入第二階段,解決結構性問題,主要依靠財政政策的加碼來實現;貨幣政策則要在深化金融業供給側改革上做足文章,加大點對點的支持,例如加大對民營及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確保金融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與之相比,降息更適合總量調節,對結構性的調節效果並不明顯。

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但是,目前國內各項宏觀經濟數據仍在預期的合理區間,尤其是上半年,在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大增的背景下,國內GDP增幅仍達到6.3%,彰顯了中國經濟“韌性強、回旋余地大”的特點。從貨幣政策服務實體經濟的舉措及效果來看,2019年新年伊始,央行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1.5兆元,並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的覆蓋面,開展2575億元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已取得明顯的刺激效果。5月15日起,央行對千家縣域農商行實施定向降準,並分3次實施,共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保持了信貸投放的平穩有序,將長期資金精準地投向民營和小微企業,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海關總署8月8日發布的2019年前7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已成為拉動中國外貿的主力軍,進出口額達7.31兆元,同比增長11.8%,增速居各類型企業之首。

在上半年一系列貨幣政策的推動下,2019年上半年,無論是貨幣供應量還是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等數據均保持較快增長。6月末,M2增速為8.5%,已連續保持了三個月。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3.23兆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18兆元;人民幣貸款增加9.67兆元,同比多增6440億元。由此可見,中國經濟保持著自身的發展特色和優勢,貨幣政策的調控也應“以我為主”,不能因為全球其他經濟體在降息就亦步亦趨地跟隨降息,這樣反而會打亂中國經濟的運行節奏,加大調結構和防風險的難度。

央行不降息,並不代表貨幣政策不作為。當前階段,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主要集中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上,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把控好風險處置節奏和力度,實現“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的綜合調控目的。具體體現包括: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銀行更多運用市場報價利率作為貸款報價的參考,疏通貨幣政策向貸款利率傳導、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

同時,財政政策也在積極發力,在“提質增效”方面擔負起主攻作用。一方面,落實國家頒布的2兆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降低實體經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此外,財政政策還要發揮投資公共服務和基層設施建設等功能,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為中國經濟穩增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木丁(財經評論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