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坦度螺酮增效治療高焦慮狀態的抑鬱症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



9月27-29日,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精神醫學學術大會在瀋陽召開。會議期間,焦慮論壇邀請到了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第七屆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司天梅教授與大家一起探討了「坦度螺酮增效治療高焦慮狀態的抑鬱症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


抑鬱焦慮共病的流行病學情況,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數據不完全一樣。但是,幾項較大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抑鬱障礙伴有焦慮特徵的患者佔比為50%~80%。施慎遜教授所牽頭的一項全國大樣本調查得出的數據顯示,抑鬱患者伴有焦慮可達到70%。由於該病的臨床特徵給治療上帶來很大的困難,包括有效率和痊癒率較低以及患者的耐受性差等。研究表明,抑鬱伴焦慮的患者自殺風險非常高。患者最後轉化為慢性病程,反覆發作,導致患者生活受影響,身體功能和社會功能顯著受損。因此,在臨床上對伴有焦慮的抑鬱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特別重視。

抑鬱和焦慮的臨床表現並不相同,抑鬱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而焦慮患者表現為內心緊張、擔心和不安。抑鬱焦慮共病在臨床上很常見,可以觀察到四種不同的情形,一是患者既有抑鬱癥狀又有焦慮癥狀,同時符合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抑鬱焦慮共病;二是抑鬱障礙患者伴有明顯的焦慮癥狀;三是焦慮障礙患者伴有明顯的抑鬱癥狀;四是患者既有抑鬱又有焦慮,但抑鬱和焦慮都沒有達到疾病診斷標準。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中抑鬱障礙的第一個亞型,就是伴有焦慮特徵,臨床表現為焦慮、緊張、不安、失控、擔心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符合其中2個癥狀,為輕度焦慮特徵,符合3條特徵為中度焦慮症,符合3~4條為重度焦慮症。

由司天梅教授帶領的團隊今年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Effects of tandospirone augmenta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with high anxiety-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arallel-controlled, open-label study的研究,入組條件為MDD伴有焦慮特徵的患者,年齡分布為18~65歲的成年人,根據研究設計,選擇5-HT1A受體激動劑坦度螺酮為增效劑。目前關於5-HT1A受體激動劑的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很少,這也是迄今為止設計比較嚴格的大樣本研究之一。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接受SSRIs合併坦度螺酮治療或SSRIs單葯治療,研究過程為評估者單盲設計。本研究共納入247例患者。研究結果顯示,聯合坦度螺酮治療的患者,無論是抑鬱癥狀還是焦慮癥狀均獲得顯著改善,治療2周後就可以看出聯合用藥和單一抗抑鬱葯治療的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6周後的整體療效,聯合藥物治療效果比單一藥物治療的效果好。從整體上來說,添加5-HT1A受體激動劑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緩解率。在本研究中,兩組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比較少,沒有嚴重不良事件發生。

在治療早期加入5-HT1A

受體部分激動劑,能夠提高藥物的起效時間,不僅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和軀體性焦慮癥狀,同時能夠幫助SSRI類藥物快速改善抑鬱的核心癥狀。通過研究數據證實,SSRI類藥物早期聯合使用抗焦慮藥物5-HT1A

受體部分激動劑,可加快起效時間,而早期起效的這部分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功能結局都有明顯的提高。



司天梅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藥理室主任。任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藥理協作組組長等職務。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會執委,國際精神分裂症研究執委,多家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編委。作為主譯組織翻譯了《精神藥理學精要:神經科學基礎》、《精神藥理學精要:處方指南》、《Maudsley精神科處方指南》,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參與我國多種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編寫,這些已成為精神科醫生重要的參考書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課題、863計劃、國際合作項目等十餘項。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各1項)、首都發展基金聯合通關項目1項、北京市腦計劃1項。作為主要研究者主持或參與了多項精神藥物I-IV 期新葯臨床研究。發表SCI論文90餘篇,包括Molecular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Neuropsychopharmacology、Human Brain Mapping等,總引用次數近千次。參編論著10餘部,其中英文論著1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關於 抑鬱症 的健康資訊:

TAG:抑鬱症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