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疏影稱夏天吃火鍋能減肥,但吃火鍋的正確姿勢你了解麽?

日前,一則健康類新聞由江疏影而火,這源於江疏影在微博上發的一則言論「相信我,夏天吃火鍋是減肥的」。

言論一出,頓時引起粉絲一片熱議,當然也有不少粉絲盲從跟隨。

但也有不少人存在疑問:吃火鍋本身是攝入能量的一件事,為何還能減肥?

其實,這件事情,並沒有各位想的那樣簡單。

吃火鍋真能減肥嗎?

對於這件事情,首先建議大家不可盲目信從,凡事都有兩面性,吃火鍋亦是如此,「九宮格」是火鍋,「白水煮菜」也可稱之為火鍋,但是食用二者攝入的能量物質完全不同,自然產生的作用也就不同。

另外一方面,人與人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更是如此,某一個人可能本身就屬於「乾吃不胖型」,那白水火鍋對於他來講可不就是「減肥之物」,但對於有些人可能就是「增肥利器」了。人群不同,代謝不同,切不可一概而論。

此外,減肥並不是僅僅靠飲食就可以達成的,很多人刻意「節食減肥」,這是存在風險的,因為身體常處於半飢餓狀態,很容易導致營養素攝入不足的狀況,長時間下去易引起營養不良相關疾病。

而且這樣的減肥並不長遠,容易在半飢餓狀態之後突然暴飲暴食,造成反彈,不利於減肥。減肥,一定是飲食、運動、休息等方面共同達成的,只有多方面齊下手,才能真正的健康減肥。

綜合以上,「夏季吃火鍋減肥」純屬個例,且存在「誇張事實」,不可深信。

吃火鍋常有哪些誤區?

1、生熟不區分,造成交叉汙染

大多數人在吃火鍋的時候總是「生熟不分」,剛用筷子夾完生肉,就立即又去夾冷盤,經常如此很容易攝入細菌等微生物物質,對身體帶來威脅。

2、吃的過於著急,給食道帶來隱患

有些人習慣吃燙食,特別是對於火鍋,但是一般滾燙的火鍋濃湯溫度可達到110攝氏度以上,而我們的食道黏膜、胃黏膜所能承受的溫度僅在60攝氏度左右,經常這樣攝入,很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甚至容易誘發潰瘍。

3、喜歡「嫩口」,容易被微生物侵襲

吃火鍋,有些人鍾愛「嫩口」,往往是食物經開水一燙便吃,對於生肉和海鮮來說,攝入不熟的食物,很容易被微生物侵襲,導致腹瀉、腹痛甚至食物中毒情況的發生。

4、湯底煮的太久,對身體留下隱患

火鍋湯底煮的太久,其中脂肪、嘌呤以及鈉的含量就會急速飆升,有人甚至還喜歡喝這樣的湯;經常這樣做,容易增加肥胖、痛風以及高血壓等慢病的發病風險。

5、冰啤(飲)配火鍋,腸胃很「可憐」

啤酒+火鍋,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成為了大家的一種飲食習慣,但是吃火鍋時喝冷飲很容易刺激胃部血管收縮,從而減少消化液分泌、影響消化。

火鍋怎麼吃才更健康?

1、合理選擇火鍋「食用地點」

吃火鍋的地點五花八門,但建議您最好在家自己烹食,這樣一來可以規避相關的食品安全風險,自己操作更加放心;二來還可以「降低成本,節省開支」。

2、鍋底選擇需靠譜

火鍋鍋底五花八門,重口味居多,高鹽、高油、高熱量的鍋底無疑會給健康減分。所以,建議您選擇清水或者清湯的鍋底,加些枸杞、紅棗、桂圓、黨參、蔥薑蒜以及一些調料,這樣的鍋底相對而言幾乎沒有熱量物質,油脂很少。菌湯、番茄鍋底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喜歡吃辣,可以稍加一些辣椒,避免加入辣椒油,防止脂肪攝入過高。

3、拒絕「涮火鍋」中的飲食誤區

為了避免「燙食」對身體帶來的風險:

撈出的食物請晾一晾再吃

②生熟分開,筷子分食,可以用兩雙筷子區分夾食,夾菜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汙染;

③食材需完全煮製,特別是肉類,當肉類由紅色變為灰白色時才可食用,對於海鮮類更要煮製完全,避免微生物侵襲;

吃火鍋,請選擇伴以常溫飲品,溫白開、乳製品是不錯的選擇;

⑤鍋底還是不喝為好,無論是何種「底」。

4、吃火鍋的順序很關鍵

最先涮蔬菜、豆類和菌菇

蔬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熱量較低,先食可以優先「佔領高地」,減少肉類等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同時也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豆製品和菌菇類食物還可以提高鍋底鮮味,同時也可以增加植物優質蛋白等營養物質的攝入。

薯類必須有

蕃薯、土豆等食物中含有大量澱粉,涮火鍋時吃些澱粉類食物,一方面能保護腸胃,另外一方面可增強飽腹感,減少肉和海鮮的食用量,同時澱粉類食品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減少身體對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建議大家把薯類當作主食食用。

肉類跟上,不必著急

肉類的涮製並不需要著急,後半程食用可以減少食用量,降低熱量的攝入。另外選擇肉類盡量選脂肪含量低的肉類,進食量以小於半斤為宜;肉一定要煮製完全,拒絕威脅。

如果沒「飽」,主食到位

吃到最後,如果您沒吃飽,那就再稍微來些主食墊底,雜糧麵條(蕎麥麵、蔬菜面)、雙色(玉米面+白面)饅頭都是不錯的選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