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靶向藥物治療癌症,靠譜嗎?

眾多的醫學研究顯示,癌症現在已經呈現出全面的高發態勢,特別是肺癌,近年來已經佔據我國城鄉居民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患癌後,必然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也會大大縮短其預期壽命。病人和家屬的絕望情緒常常無以言表。

從上個世紀20年代細胞毒性藥物的問世以來,其在各類型惡性腫瘤的治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到目前為止,化療藥物(細胞毒性藥物)仍然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線藥物。但是其無差別殺傷人體細胞的作用,又讓人很受傷,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出現加速病人死亡的效應。

導彈

那麼,有沒有一種藥物,像導彈一樣,能準確殺滅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損呢?隨著惡性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逐漸深入,靶向藥物也應運而生。靶向藥物顧名思義,就是此類藥物能針對癌症細胞的特異性分子變化進行攻擊,改變或摧毀可能導致細胞癌變的環節,從分子水準來逆轉這種惡性生物學行為,從而達到抑製腫瘤細胞生長,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種全新的生物治療模式。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癌症作為一種由眾多致瘤因素導致生物學紊亂的新生物,由100多種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組成。其複雜的致病因素和生物學變異環節以及致癌片段(基因)是各國科學家研究的方向,要確定其靶點和研製出相應的藥物,絕非易事。

基因

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為例,其為一種可口服的選擇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絡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製劑,可抑製異種移植於裸鼠的人腫瘤細胞的生長,抑製其血管生成,而蛋白絡氨酸激酶在細胞生長、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該酶在肺癌原癌基因異常表達中最明顯。在動物實驗或體外研究中,已經證實吉非替尼可提高化療、放療及激素治療的抗腫瘤活性。

在由日本大阪大學醫院和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症和腫瘤中心的臨床試驗中,確定了吉非替尼的使用劑量為250毫克/天。大多數腫瘤病人的客觀緩解發生於治療的第一個月,少部分病人的客觀緩解可發生在治療的第四個月,從而促使美國食品藥品管理監督局在III期臨床試驗尚未完成時,就迅速批準了吉非替尼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三線治療藥物。

前進的道路泥濘而曲折

吉非替尼雖然作為一種靶向藥物,但是其並非沒有毒副作用,最為常見的為腹瀉、皮疹、瘙癢、皮膚乾燥和痤瘡,同時其也有引起間質性肺病的可能,治療的同時需要觀察肺損害。

靶向藥物聯合化療會取得更好的療效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一項探討吉非替尼為肺癌一線用藥的可能性的研究中,其結果表明,在常規的化療中加入吉非替尼並不比單純常規化療更能改善生存。

這個結果是否讓您心情沮喪呢?任何一項醫學研究在廣泛應用於臨床前,都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驗證過程。靶向治療藥物目前雖然不夠成熟,但是其仍然是今後治療癌症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讓我們共同期待科學家們攻克這一難關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本文參考眾多醫學文獻資料而成,在此不一一列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