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了《少年說》才知道,中國父母都被孩子寵壞了

洞察|見解

每晚十點,1000萬人陪你讀洞見。

作者:洞見Neo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

01

最近,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說》在網路爆紅,其中有不少孩子的「吐槽」成了朋友圈中的熱門影片。

比如這位剛剛上初中的小姑娘袁璟頤,她的吐槽對象就是自己的媽媽。

她說她的媽媽讓她很「受傷」,因為她總拿自己跟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聯盟第一的學霸女同學比較,每回成績出來都拿她最差的說事,卻從來看不到她的優秀和努力。

但是面對孩子的痛苦和傷心,母親的回答又是什麼呢?

在母親的眼中,自己的女兒需要接受「打擊教育」,她並不認可女兒口中的「委屈」,並且語氣異常固執,總是把「我認為」掛在口中。

她絲毫沒有想過女兒站在這裡對她進行「天台告白」,並非是對她進行反抗,而是在尋找一種更合理的溝通方式。

小姑娘本來是充滿期待地走上節目,最終卻掩面而去。

而台下有很多同學也都心有戚戚焉,這樣的事情看來並非隻發生在袁璟頤一個人的身上。

然而在母親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又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女兒的呢?

在學霸女同學的眼中,袁璟頤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她的勇敢和善良無可替代,讓她艷羨。

每一個孩子都是落入凡間的天使,只是有很多父母缺少了一雙發現的眼睛。

節目的最後,袁璟頤的母親雖然態度有所緩和,但是依然沒有放下「盛氣凌人」的姿態,還是將學習成績掛在口中。

接下來的一場「告白」更加令人「啼笑皆非」。

一個酷愛舞蹈,並且有很強舞蹈天賦的女孩子,被母親不分青紅皂白地阻撓,將其和學習成績強行掛鉤。她希望母親能夠支持她的夢想。

母親說可以考慮女兒的建議,但是非得讓女兒保證學習成績進入全年級前100名。

這顯然有些強人所難,這可是一所重點高中,女孩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成績。女孩子當場就急哭了。

情急之下,她哭著讓母親給她「打個折」,要了個前200名。

可母親並不買帳,最後竟然「討價還價」,要求女兒至少達到全年級前150名。

可即便如此,女孩子還是答應了母親的要求。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類人能忍受你的臭脾氣,第一類是愛你的人,第二類是怕你的人。

如果把這兩類人相結合,TA的名字就叫孩子。

有時候,被慣壞的也許不是孩子,反倒是很多父母,被孩子「寵」壞了。

02

「我是一個機器人,只要輸入程式我就會照做。

曾經我的主人無論吩咐我什麼,我都會乖乖去做,風雨無阻,在他們眼中我是一個好機器。

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開始不聽使喚,無論主人輸入任何修復程式,否無法將我修復,主人手足無措,他們將我所有的程式全部刪除一空,無論好壞。」

你也許以為這是科幻小說中的一段內容,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這是央視耗費十年時間打造的教育紀實大片《鏡子》的開場白。

說這段話的是一名18歲的高中生晏恆(化名),他當時正在一所心理康復學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治療。

像晏恆這樣的學生,來來去去,已經陪這所學校走過了138期。

他們都曾是父母眼中「聽話」的好孩子,但是最後都走上了極端的另一面。

澤清(化名),14歲,這期學員當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也是暴力傾向最嚴重的一位,他來這之前剛剛舉起刀子,威脅自己的母親。

你一定不會相信,這樣一個「暴戾」的孩子,會出身在一個書香門第,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全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有著體面的工作。

在節目裡,心理輔導老師試圖走進澤清的世界。

澤清給她的回應是:「我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我將用我的行動,把家人從夢中喚醒。」

他說:「我媽脾氣暴躁,講到最後都是她對。我爸在一邊躺著,受不了了,就會使用暴力。」

原來,澤清所有的「暴力」全部源自父母,父母從來沒有傾聽過他的心聲,剛開始他只是一味地順從,把一切過錯歸咎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一定做錯了什麼,沒能讓父母滿意。

實在無法排解就在紙上用文字宣洩,寫上一些暴力的語言;然後就是自虐,踹門、踢櫃子、錘牆。

而在此之前,他不止一次地尋求過父母的溝通,但是父親的冷漠,母親的不耐煩,最終讓他們喪失了所有的勇氣。

當所有的隱忍換來的是父母的「依然如故」,甚至是「變本加厲」,暴力就誕生了。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找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

你能想像得出這是一個14歲孩子的內心獨白嗎?

人與人的關係就如同照鏡子,越是親近的關係,這面鏡子越清晰。

孩子們從來都是單純善良的,TA會一次又一次地包容下父母的過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TA變得不可理喻的時候,身為父母首先要檢討是自己。是不是自己給了TA某些不可理喻的先導。

正如澤清自己說的那樣:「要在這裡待81天的是他們(父母),我這是在為他們付出。」

最應該接受教育的有時候恰恰是父母,因為父母的錯誤最終都會由孩子買單。

03

伊阪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寫道:「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的確,開車需要考駕照,老師要考教師資格證,醫生要醫師證……

各行各業,很多都要執證上崗,但是沒有一場考試是針對父母的,沒有人會在備孕前測試父母的資質和能力。

可為人父母,卻是世上最難的「職業」。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如何看待子女必須順從父母的觀念?」

復旦大學教育學者@瀟曉給出了下面一段耐人尋味的回答:

中國的很多父母並沒有學過怎麼做好父母的角色,他們會把所有的控制欲粉飾成:都是為你好。

他們在「為你好」,你的任何不順從都變成不知好歹。要是去反駁他們,他們可能就會說:

「翅膀硬了,會飛了!你個白眼狼!」

「老子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

「我這一輩子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你好?」

順從父母成了美德,不順從就是傷天害理。

當父母的控制欲得不到滿足,父母立馬會以「受害者」的心理去和你對抗,讓你受到強烈的道德綁架。

父母說那樣的話似是在彰顯自己的無私,但這種無私無異於是自私。

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最無私的。

如果你不想做一個被「寵壞」的父母,那麼在孩子依然愛著你的時候,請給TA同樣的回饋:

第一,尊重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教養。

中國式父母很怕孩子打破自己的權威,誤將「懂事」、「聽話」當做判斷孩子好壞的標準。

但是,沒有什麼千人一面,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聆聽他們內心的真實的想法。

這樣,你或許可以從中發現孩子的很多「隱藏天賦」。

第二,學會溝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龍應台說:「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父母孩子一場,有多少是不珍愛彼此的呢?

但是有時候,父母常常用自以為是的愛代替了溝通,讓彼此產生深深的隔閡,卻美其名曰「代溝」。

第三,凡事不著急,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人生節奏,為人父母無須看到別的花早早的怒放,無端端做出「揠苗助長」的昏招。

花有千百態,花開不同時。靜待花開便好。

最後送上美國教育學家傑恩·梅傑在《雙向養育》中的一段話:

「假如我們對家人抱有無條件的愛,知道即使犯錯也不會受到不公對待,我們就能徜徉愛河不再恐懼;

假如我們都能關注彼此,讚賞各自的優點,那麼我們就能收穫積極的心態;

假如我們尊重差異,沒有人要求我們只服從一個信仰,那麼我們就能自由展示出各自的與眾不同。」

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