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00:30打針遭患者頻繁投訴, 醫院為何仍要堅持半夜行靜脈點滴?

經常有輸注了抗菌藥物的新入院患者,在第二天查房的時候向醫生「投訴」:

「我昨天晚上快1點了才打針,平時在家9點半就上床睡覺了,你們搞什麼鬼?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醫生,我的睡眠質量不好,半夜醒了就再也睡不著了,打完針都2點多了,我一點也沒睡意了,能不能白天把針一次性打完?」

面對患者看似「合理」的要求,我們為何要「殘忍」拒絕,非要半夜打擾患者與周公約會呢?下面就由呼吸內科的醫生來給大家普及一下抗菌藥物的點滴知識。

何為藥物的半衰期?

藥物的半衰期是指藥物從體內消除一半所需的時間,也就是血葯濃度(藥物吸收後在血漿內的總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每種藥物的半衰期不一樣,有的長達幾天,有的短至幾十分鐘;實際上同一種藥物對於不同的患者,因個體差異和藥物間相互作用等因素也會有區別。

為了使血葯濃度維持在有效範圍內,通常我們會根據藥物的半衰期確定給葯間隔時間。半衰期長的藥物,它在體內消除慢、停留時間長,用藥的間隔時間就要長一些,比如頭孢曲松只需每24小時一次。

而半衰期短的藥物在體內消除快、停留時間長短,給葯的間隔時間就要短一點,比如頭孢西丁需每6至8小時一次。

血葯濃度有安全範圍

每個藥物都有血葯濃度的安全範圍,下限為最低有效濃度,即低於這一濃度時往往無效,對於抗菌藥物,久而久之還可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上限為最低中毒濃度,除注意給藥劑量不超過說明書最大劑量外,對於半衰期長,體內消除慢的藥物,多次用藥還需注意給葯間隔時間,否則易引起蓄積中毒。

每8小時一次≠每日三次

俗話說,一日三餐,通常我們會在上午、中午、下午用餐。很多說明書指導給葯為每日三次的藥品我們也是按這樣的時間服用。

但如果使用某種抗菌藥物提示每8小時一次時,一定不要簡單地用「24除以8等於3」理解為每日三次用藥

為了確保抗菌藥物濃度能維持在有效濃度範圍內,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按0:30、8:30、16:30時間給葯,以便能夠讓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通過對半衰期和血葯濃度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能夠正確理解給葯間隔時間的意義了。

我們根據間隔時間選擇在零點靜脈點滴只為使藥物發揮它的最大治療作用,避免濃度不足或體內蓄積帶來的不良影響。

(編輯Rachel。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旺旺醫院 袁元 諶甜甜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