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大新,為首屆“南丁文學獎”亮出第一張名片

昨天,首屆南丁文學獎頒獎,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從十部河南籍作家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獎金十萬元。

“南丁文學獎”以對河南文學影響深遠、貢獻突出的河南籍著名作家南丁先生之名,由河南省文學院與瓦庫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後者出資設立。旨在獎勵一年中創作出優秀文學作品的在豫或豫籍作家,評獎結果每年9月揭曉。評獎工作由南丁文學獎評獎委員會負責,王守國、劉震雲、李佩甫、李敬澤、何弘、何向陽、張宇、邵麗、周大新等9人為“南丁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終身評委。入圍短名單的評委不參與當屆投票。

變老並不是悲慘的事,

那像是夏季天黑得很慢。

評獎委員會給《天黑得很慢》的頒獎詞是:

周大新秉承中原作家群關注現實的優秀傳統,致力於對社會、人性、生命的種種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文學表達,在鄉土、歷史、都市、生命等題材領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成為中原作家群的重要代表性作家。《天黑得很慢》以直擊現實的勇氣和切身的獨特體驗,逼近生命本質;以“擬紀實”的曉暢文學表達,反映老齡化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及由此帶來的老年人精神上的刻骨之痛,對生命的思考臻於哲學高度,體現了周大新敏銳的問題意識、自覺的社會責任和溫暖的文學情懷。

據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有2.5億,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4.8億,比現在美、英、德三個國家人口的總和還要多。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學著老去,是一門新課。而這第一個課本,就是《天黑得很慢》。

這是小說,同時,更是一本變老的教科書。它用人到老年時可能面對的各種困境:身體的衰老,伴侶的失去,精神的孤獨,兒女的遠去、醫療的不便、再婚的困難、騙局的煩惱、適應能力的下降等等,展示了一幅真實的老年圖景。在那個已經到來、終將到來的“老”的世界裡,技術、制度、人都開始為老人服務了,於是,老人也開始慢慢學著,從容面對太陽落山,直至子夜降臨。

或許,在面對現實方面,在感同身受方面,宗教和哲學都不能如小說一般,帶給人最直接的感觸、方法和經驗。在發表獲獎感言的過程中,66歲的周大新一直微笑,但讀者卻總難忘記,他在家鄉的松社書店演講時,放下了軍人的剛毅,放下了失獨父親的堅強,一度老淚縱橫。他說:“沒有文學,我會活得更苦!”

“沒有文學,我會活得更苦!”

他說:之所以寫這個小說,選這個書名,是想說:天黑得很慢,你可以慢慢享受時間;同時,天黑得很慢,你得做好迎接黑夜的準備,準備迎接期間的痛苦和孤獨。最重要的是,儘管天終究是黑了,但愛還在,它溫柔有力,綿延不絕。

下面是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為《天黑得很慢》寫的書評:

人生的“預警”

周大新的長篇新作《天黑得很慢》(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月版),因主要利用出差時間抽空閱讀,讀得斷斷續續、磕磕絆絆,讀後的感覺也若芒刺在背,令人驚恐不安。一部小說能令人有一種疼痛的感覺效果,委實也並不多見。

從寫作的題材上說,《天黑得很慢》所描寫的退休老人餘生晚景的生活故事,是當下的小說寫作裡較少反映的,帶有一定的彌補空白的性質。但周大新的這次小說寫作,用心比較狠,手法也比較辣,他把人到老年之後從心理狀態到生活情態的種種無奈情景、無常情狀,描寫得彰明較著,入木三分,猶如放大鏡一般歷歷在目,纖細無遺,讓人看的有些心有戚戚,更心有余悸。

回味《天黑得很慢》的閱讀感受,應該說,作品在真實揭示退休老人蕭成彬變著花樣的“抗老”鬥爭以及與小保姆鍾笑漾的別樣情感中,既蘊含了一定的批判的成分,也釋放出了不少溫暖的氣息。這樣的一個冷熱的相互“對衝”,使得作品彌漫著一種氤氳乃至渾象的意蘊,從而既引人深省,又耐人尋味。

退休多年已年過七旬的老法官蕭成彬,步入老年之後,越來越“恐老”,為別人把自己“看老”而不安和不服,為自己身體的日漸衰老的而焦躁和焦慮,因而想方設法地“抗老”,並不遺余力地尋求各種長壽方法:練延壽操、學龜齡功、吃千歲膏等,結果,無論是采自民間的,還是來自網上的,都被證明是稱偽行詐的伎倆與以售其奸的騙術,他既花了錢,受了累,還上了當,受了騙。只有去到遠近聞名的長壽村——元陽村與一些高齡老人接觸之後,才由他們的無欲無求的自然生存方式得到觸動,心態逐漸回歸自然,“精神狀態好了不少”。在他的這些紛至遝來的“抗老”戰術的背後,深藏著的,是蕭成彬“不認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的心態,是一直“努力消除自己身上‘老’的痕跡”的企圖。但一場意料之外的口角引發的腦溢血,卻使從不服老的蕭成彬接連遭遇了耳聾、失明的劇烈病變,乃至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在86歲上完全變為了一個失去記憶力,沒有了認知力的癡呆者。

一心“防老”、“抗老”,老境依然如期而至;力求長壽、高齡,卻使餘生缺少了原本該有的品質。怕什麽,來什麽,求什麽,缺什麽,一切都朝著蕭成彬個人意願的相反方向發展。不能說蕭成彬自己是自己悲劇的製造者,但他的“不認老”,不服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悲戚的成分,加快了走向悲劇的節奏,卻是顯而易見的。

人要走向老年,是人生歷程的一個自然階段。在這樣的人生後半程裡,既要乾好自己該乾的,做好自己可做的,也要學習在人生舞台上的“退場”,在事業打拚中的“收尾”,在人們視線中的“淡出”,善始善終地做好人生最後階段的“謝幕”工作。但有些人並不這樣去想問題,更不這樣去看自己。他們在年齡上已邁入老年,心態卻不情不願,總是不甘,甚至以違背自然規律的方式去對抗“老年”,進入一種自欺欺人的“瞎折騰”的惡性循環。蕭成彬的晚年悲劇,是作者筆下虛構的一例個案,但卻帶有極大的社會普遍意義,在某種意義上是許多老人晚年人生真實寫照的一個縮影。作者把蕭成彬的悲情故事告訴人們,是給進入類似狀態的人們以警醒,給更多可能進入這種狀態的人們以警策。

《天黑得很慢》所以沒有讓人陷入悲觀失望之中,蓋因作者以故事中的故事,又岔出了新的意蘊。這就是作品由蕭成彬對鍾笑漾的傾力幫襯,鍾笑漾對蕭成彬的全力呵護,以及由此生產的超常情感糾葛,讓人感受到一種異乎尋常的愛的力量。蕭成彬在鍾笑漾與私生子被男友無情拋棄,幾近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儼然以與鍾笑漾假結婚的方式,使鍾笑漾母子得以在北京落戶和立足,他為此卻付出了幾乎是身敗名裂的代價。而鍾笑漾在蕭成彬痛失愛女又完全無人照顧之後,就把自己的全部工作放在了照顧蕭成彬上。在蕭成彬罹患癡呆症之後,她沒有撒手不管,而是到處求醫問藥,甚至聽從道士講說的秘方,以喂奶的方式來喚醒毫無意識的蕭成彬,可以說是為了救助蕭成彬其人而逾越了人際倫常,而這終於使得蕭成彬逐漸有了意識,也證明愛的力量的神奇與偉大。

蕭成彬與鍾笑漾,有愛有情,但無關愛情,這是相互的愛護,這是彼此的傾情,它超越了男女兩性的世俗範疇,是帶有不是父與女、母與子又勝似父與女、母與子的複雜元素的綜合情愫。因為這種情愫,蕭成彬沉睡的意識被喚醒了,鍾笑漾的特別努力成功了,他們也都在這一相互付出的過程中,從平凡中顯出了非凡,使平淡的生活添加了色彩,讓人們從中感到了情的力量,愛的能量,從而使悲劇在落幕的時候閃現出一絲亮光,讓人受到了某種撞擊,感到了某些溫暖,這使故事的悲涼題旨得到了某種調適,也使作品富有了另外的人生意涵。

大約在2009年間,周大新創作了《預警》一書,由某機密部隊作戰局局長不知不覺地被情報分子所利用一事,既向國家安全工作的防漏洞提出“預警”,也向人性弱點的不自知提出“預警”。他在近10年之後寫作這部《天黑得很慢》,其實也是一種“預警”,是向步入老年的朋友“預警”。這種“預警”,因為涉及了眾多已經步入老年的人們和更多即將步入老年的人們,更有現實性的力量,也更具普遍性的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