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止疾病的發生,就從養生開始學起吧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臥睡必將引發風濕症、濕性皮膚病等疾病。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

在未病先防的養生中仍然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的病理觀。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並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醫學還認為疾病的發生,關係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的因素。


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人體的正氣不足則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況下的主導作用。因此,「治未病」應該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由於小滿節氣是皮膚病的高發期,按未病先防的養生觀,我們重點講講「風疹」 的防治《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古代醫家對此病早已有所認識。「風疹」的病因病機不外乎三點:一,濕鬱肌膚,復感風熱或風寒,與濕相博,鬱於肌膚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二,由於腸胃積熱,復感風邪,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鬱於皮毛腠理之間而來;三,與身體素質有關,吃魚、蝦、蟹等食物過敏導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鬱於肌膚髮為本病。風疹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病迅速,皮膚上會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塊成片,或呈丘疹樣,此起彼伏,疏密不一,並伴有皮膚異常瘙癢,隨氣候冷熱而減輕或加劇。當我們了解了發病的機理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預防和治療。


一般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三型:

(一)風熱證 其疹色紅赤,癢甚,遇熱加重,脈見浮數,此為感受風熱之邪;

(二)風濕證 皮疹色白或微紅,兼有身重,脈見浮緩,身受風濕之邪鬱於肌膚:

(三)胃腸積熱證 疹色紅赤,兼見脘腹疼痛,大便秘結或泄瀉,脈多見數風疹色紅為熱,腹痛便秘為腑氣不通,胃腸積熱之徵。在治療上應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