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德魯克:領導藝術的32字方針

領導藝術(Theart of leadership)是指在領導的方式方法上表現出的創造性和有效性,領導藝術是領導者個人素質的綜合反映。一方面是創造,是真善美在領導活動中的自由創造性。“真”是把握規律,在規律中創造升華,升華到藝術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領導使人愉悅、舒暢。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領導實踐活動是檢驗領導藝術的唯一標準。

面對企業發展的新形勢,核心管理層的領導藝術在企業的運營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複雜的經濟環境和前所未有的競爭挑戰也要求企業領軍人物必須具備卓越的領導藝術。提升核心管理層的領導藝術,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另據調查,麥當勞店長的個人情商能影響該店面10%的績效差異,我們也都知道,60%的員工離職與直接主管有關。其實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麽很多公司把90%的培訓經費用在10%的人身上,尤其是領導藝術培訓。

1、果斷決策、果斷執行

在現實中有一些領導不能認清形勢,看不到工作的中心,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從而不能制定正確決策,結果將大量精力耗費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工作中,不僅無助於關鍵問題的解決,並且由於不解決好主要矛盾,活局變成僵局,僵局變成死局。

還有一些領導,雖然認清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到了工作中心,但不懂得抓重點,在各個方面的工作上平均使用人力物力,結果雖然最終解決了問題,但是卻浪費了時間。有些領導雖然知道工作的中心,但是懼怕困難,想先易後難,不懂得集中力量首先解決主要矛盾的道理,結果等到把容易的工作做完時,才發現錯過時機,解決主要矛盾的難度加大了,導致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

在緊急時刻,我們往往缺少力挽狂瀾的氣魄與機智的決策,糊裡糊塗地踏上一條離目標越來越遠的路,仍沾沾自喜地認為這是脫離困境的正確選擇。我們被紛繁複雜的世界搞暈了,看不清最本質的問題,隻去抓一些無關痛癢的細枝末節,結果當然很糟糕。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彭傑老師認為只有抓住最核心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使個人、團隊、組織與企業贏得成功。決策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的決策能力不是在偶然中進發的,也不是從別人那裡得到的。它需要從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培育:家庭、學校和職場。

每個人都是個決策者,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都需要做決策。尤其對身為主管的人來說,做決策的目的,就是要能夠把事情做好──透過別人來完成某些事情,產出想要的結果。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好的結果,就需要做出更好的決策;而想要做出更佳的決策,就需要做更多的思考。生活中,人們經常面臨許多決策,作為一個領導者,更是如此。領導者的級別越高,做的決策越重大。決策越重大,其影響就越深遠。如果重大決策出現失誤,那無疑會使員工的努力付諸東流,使企業的財力、物力都遭到損失。管理學上有一句名言:100個行動也無法挽救1個錯誤的決策。

2、關注結果,提高績效

近年來,績效考核方法引入國內之後,真正創新的少,照搬照抄的多,結合企業實際的少,千篇一律的多,為了扣工資扣獎金的多,為了激勵鼓勵員工的少,離不開專家指導的多,企業能獨立操作的少……導致績效考核成了HR們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績效考核原本應該與具體工作的員工息息相關,結果卻成了企業少數“精英”才能理解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仿佛沒有複雜的公式就不能進行績效考核,似乎離開了希臘字母就無法表述計算依據。一句話,脫離具體企業的格式化考核害人不淺,導致今天國內的企業不是考核過度,就是考核不足,不是過左,就是過右。

3、善於激勵,重在用人

古人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著眼於人的優點和長處,就能發現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當領導的,若求全責備,對下屬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在巨大的壓抑之下,就會人心離散。而只有用其所長,各得其所,大家才能心情舒暢,團隊效率自然會不斷提高。

要能夠發現下屬的長處。員工的長處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需要你去發現,這是用人所長的前提。有幾個方法可供參考:借助素質測評的工具和方法;注意在日常工作中觀察員工,看他們什麽事情乾得又好又順手,什麽事情則做起來費力又沒有成效;傾聽員工的意見;給員工充分的發揮空間來自我發現;多授權,“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其次,量才適用,力求最佳和最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每個人的能力都呈現出一定的傾向,就是說,在一些領域能力表現突出,而在另一些領域裡能力表現一般或低下。作為領導者,應該優先在人才擅長的領域內配置崗位。比如:長於空間思維能力而人際能力較差的人,適合技術性的崗位;有較強計算能力的人適合做會計、投資類工作;統籌能力強、頭腦清晰的人適合做生產調度;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的人適合做行政、人事、行銷等工作等。

4、行為修煉,領導藝術

一個人在群體中獲得領導地位,可以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而這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處於方法本身有關外,還受各種其他因素的製約;任何一種領導行為,都不可能導致其他人對其行為的全面追隨,追隨關係只能存在於某些方面;領導行為並不總是有效的。領導行為僅僅是個人行為,而這種行為能否達到其預期目的,要受各種因素的製約。

對於領導者、高層管理者層面的智慧來說,就是戰略、謀略、商業模式。作為一個管理者,手中把握的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那麽他所帶領的企業前景必將暗淡。我們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裡包含著“知”與“能”。彭傑老師(部落格zhiliangguanli.com)表示,“智”正是讓我們正確的把知識運用到管理之中,並把之轉化為力量發揮能量,而管理者則恰恰需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資源,使之發揮能量為企業所用。

古人說:“下君之策盡自之力,中君之策盡人之力,上君之策盡人之智。”一個人能竭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項事業,這是難能可貴的,亦必須要那樣去奮鬥。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實施自己的計劃,這個人很難事業有成。更為值得注意的,人的智慧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盡人之力遠不如盡人之智,所以古人已道出了下中上的策略。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天。”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凡是善於借助別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達到成功的目的。猶太人不論是商界或科技界的成功者眾多,普遍都具有善於借助別人之智本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