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節氣 ▏秋分節氣 ,晝夜平分,養生謹記,陰陽並調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秋分,又稱「日夜分」或「宵中」,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9月22日至24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80°時,今年秋分具體是9月23日。「分」為「半」之意,故有「鬥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這一天,太陽光直射赤道,晝夜等長。自此開始,陽光直射的位置開始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逐漸晝短夜長,地面向天空散失的熱量逐日增加,氣溫則越來越低。同時北方的冷空氣開始頻頻南下,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雨,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這個階段,降水量不是很大,但降水的次數較多,正是北方冬小麥、南方水稻播種的好時期,固農諺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秋分氣象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

這時,我國南方地區則開始進入初秋氣象,秋雨和秋燥會交替出現,這時的秋燥尚處於溫燥向涼燥過度的階段。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有疏泄趨向收斂、閉藏,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所以秋分節氣養生要本著平衡、調和陰陽的原則,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的調攝皆不能離開「收養」。

起居調攝要節律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曰:「秋三月, 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早臥可順應陰精的收藏, 以養「收」氣;早起可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斂太過。秋分過後,秋燥漸顯,涼意已濃,白天溫度若不是過高不建議使用冷氣機,否則易遭寒邪、燥邪侵襲。早晚溫差明顯,體質虛弱、患有胃腸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不能盲目追求「秋凍」,要結合實際氣溫及自身身體條件,尤其要注意頭部、腹部的保暖。

飲食調攝要寒熱均衡

山楂具有很好的開胃消食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能夠起到活血行氣的效果。專家推薦愛美又愛健康的你每天喝一杯山楂茶,因為山楂有明顯地降低血清膽固醇、降血壓、利尿、鎮靜等功效。可以說山楂是每個女人都該吃的「好臉色」食物。

運動調攝要動靜結合

秋分過後,秋意漸濃,秋風陣陣,秋雨綿綿,但也多有秋高氣爽之時,這就是開展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高、散步、慢跑、打球、游泳,或打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養生氣功均可。在開展「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站樁、打坐、誦經等。動可強身、靜可養身,動靜結合可達身心康泰之功。

明日即中秋節,為大家精心準備一款極具中秋特色的節日甜品,又怕月餅吃多了會油膩,再貼心送上一款開胃消食菜肴。(本膳食推薦來源於楊志敏教授主編的《每日一膳·秋令節氣養生篇》)

椰汁奶芋水菱角(3人量)

食材:椰汁適量,芋頭350克,水菱角150克。

做法:芋頭去皮切小塊,與水菱角上鍋蒸熟。把蒸熟的水菱角去殼。鍋中加水煮沸,放入水菱角和芋頭,大火煮5-10分鐘,調入椰汁即可。

專家點評:水菱角,《隨息居飲食譜》載:「鮮者甘甜;老者風乾,肉反轉嫩;熟者甘平,充饑代谷,補氣厚腸。」蒸製能減低水菱角的寒性,果腹代餐而不傷脾胃。芋頭煮熟甘滑,補虛。搭配香滑的椰汁,成就一碗香甜濃鬱的糖水。

小貼士:水菱角和芋頭澱粉含量高,脾胃虛弱、血糖高及痰濕人群不作推薦。

山楂烏梅蒸排骨(3人量)

食材:排骨350克,鮮淮山150克,烏梅醬、山楂醬、紅糖、食鹽、生抽、蔥花適量。

做法:排骨用食鹽、生抽醃製30分鐘。把烏梅醬、山楂醬、紅糖混合均勻備用。將鮮淮山切片,置於碟面,鋪上排骨,再覆蓋醬料、蔥花,隔水蒸10-15分鐘即可。

專家點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自然,則可常保健康。秋季進食山楂醬和烏梅醬不僅消食開胃,還有助於人體陽氣的潛降,利於冬日收藏,以保來年健康。酸甜的醬料搭配排骨,能補虛健脾,開胃助消化,特別適合食慾不佳、體型瘦肉、體重難增的兒童;具有相似癥狀的承認也可食用。

小貼士:山楂有活血的租用,早孕女士不作推薦。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林嬿釗 譚健成

編輯: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 (圖片來源於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