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養生:由「冬藏」轉「春生」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輸電線路、水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氣象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

1.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2.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3.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

此外,可多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相比小寒,大寒的氣溫算是仁慈的了,但經常上上下下不穩定;氣溫的劇變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大,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大寒進補宜「封藏」,但進補到這時需收尾,偶爾吃些狗肉、羊肉無妨,為了逐漸適應春季升發的季節特點,可適當吃些白菜、油菜、胡蘿蔔、菜花等蔬菜,此外,還需多飲水。

建議睡前養成熱水洗腳或泡腳的習慣。「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熱水或葯湯先泡泡腳,以達到暢通血脈、改善睡眠品質的功效,尤其是對那些經常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臨睡前更應熱水泡腳。

在「大寒」節氣裡,氣候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所以如果要運動的話,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戶外鍛煉。由於戶外氣溫比室內低,人的韌帶彈性和關節柔韌性都沒有之前的靈活,為避免造成運動損傷。專家建議冬天在運動前先要做一些運動前的熱身準備。

大寒時節,護心暖腳,注意飲食,適宜的運動,調節情志,那麼我們就可以很快渡過寒冷的冬天了。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每天為你推送最貼心的健康養生知識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談說健康(tbszytl)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