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咽炎反覆好鬧心, 5種方子來幫助, 常吃利咽解毒, 咽炎慢慢不見了

治療慢性咽炎,倡導從脾論治,治癒率達89%,有效率達98%!對於慢性咽炎這個頑固病症,如此高的有效率,其造詣之高可見一斑!

慢性咽炎歷代文獻多認為是陰虛火旺之故,常以滋陰降火,養肺腎陰論治。乾祖望教授積累其豐富的臨床經驗認為臨床上虛火喉痹「真正屬陰虛者,十無二三,出於脾虛者常居八九」,從而提出從脾論治虛火喉痹的理論。

乾老認為,脾的運化功能正常與否影響著津液的盛衰,脾氣健運,水谷精微運化輸布正常,津液充盈上潤眼耳口鼻諸竅則不為病;若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常,則津液衰少,諸竅失養而為病。因此脾虛津液不足,不能上行濡潤咽喉,是導致慢性咽炎的重要原因。而造成這種脾虛不化精微的原因很多,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寒涼濕濁,久困傷脾;呼號多言,傷津損氣;煙酒辛辣,熱傷三陰;七情抑鬱,思慮傷脾;久病元虛,中土衰弱等均可傷脾,導致脾失健運,不能化生精微,則肺金失養、輸布失職,腎精失充,水源枯竭,導致虛火喉痹。

乾老認為「喉需液養,咽賴津濡」,咽喉乾燥,養陰生津固然重要,但脾主升清,脾氣健運,才能化生精微,上行濡潤咽喉。用健脾法治療,使脾氣健運而津液自生並上行輸市於咽喉諸竅,此不言養陰卻達養陰之效,實為治本之法也。

乾老從脾論治慢性咽炎,常用五大療法:

①:健脾益氣法:症見咽乾不欲飲,或喜熱飲,咽痛,面色無華,少氣懶言,聲低氣怯,畏寒怕風而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脈細。證屬脾胃氣虛,方選補中益氣東加減。

②:健脾滲濕法:症見咽中乾澀而不思飲,咽痛,咽部粘膜充血不明顯,咽後壁淋巴濾泡團塊樣增生,或伴胸膺不暢,食後不舒,大便多溏,舌有白苔甚至較厚,舌質胖嫩,甚至舌邊出現齒痕等,證屬脾虛濕困,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③:健脾潤燥法:症見口咽乾燥,飲不能解,倦怠乏力,或有低燒。咽粘膜乾燥或萎縮。舌淡苔少脈細。證屬脾虛氣弱,兼用陰虛津虧者,多用於乾燥性、萎縮性咽炎,或患鼻咽癌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的咽喉乾燥者,方用生脈散加味。

④:抑肝扶脾法:用於治療肝氣橫逆侮脾證。肝為風木之臟,肝氣橫逆乘脾,則可使脾氣困頓,運化失職,從而出現咽喉不利,或乾痛,或如有梅核或痰塊阻塞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等癥狀。乾老自訂支脾伐木飲治之,以疏肝健脾。藥用柴胡、白芍、金鈴子、橘葉、黨參、白朮、茯苓、山藥、白扁豆、甘草。

⑤:補脾益氣降陰火法 用於治療脾虛陰火證。主要表現:素體稟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容易感冒,入冬重裘難溫,咽乾燥,微痛、口乾欲飲、喜熱飲,咽部有異物感.受涼、疲勞、多言或稍進食燥熱之物則諸證加重,大便多偏溏。局部粘膜輕度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多數呈團狀增生,間隙間粘膜增厚或萎縮而枯槁。舌苔薄白、或白膩、或膩而罩黃(為脾虛濕困的陰火外在表現,並非濕熱),舌質淡而胖嫩或嫩紅、邊有齒痕;脈細弱或沉細、或浮大按之無力。方用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或益氣聰明湯配合益胃湯、增液湯或沙參麥冬湯等。

乾老的五大療法,是其畢生醫學經驗的結晶,若能妥善運用,必能為廣大慢性咽炎患者解除病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