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防曬,需要認真寫在小本本上的8個筆記

Dying in the SunThe Cranberries - 體育&足球音樂雜輯

自從立夏以來,防曬這件事就被提上日程。事實上,在防曬廣告多年的狂轟濫炸下,「一年四季每天都要防曬,室內、陰雨天也要注意塗抹適量防曬品」的意識已經深深的植入廣大群眾的心裡。

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句「UVB會曬傷、UVA會曬黑」的小口訣,買防曬產品時也能像高手那樣去分析一下SPF和PA係數。可即使如此,似乎也並不耽誤每年夏天很多人都會黑上幾個色號。

這當然是因為防曬的知識體系實在太過龐大,時至今日依然有超多誤區和知識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解8個超重點筆記,再為大家推薦不同場所需要的不同防曬品類,讓你在防曬界成為真正的高手。

01

高不高倍沒關係,重要的是量要夠

在我國,防曬品屬於「特殊用途化妝品」,它的日光防護力需要經過國家特別部門檢測批準後,才能上市銷售。通常規定,SPF15~25的算中高倍防曬,SPF30以上的則都屬於超高倍防曬。

不過防曬品有著「足量塗抹才能起到應有防護值」的特性,一款SPF30的防曬品如果隻塗抹一半量,起到的並非SPF15的防護力,而往往可能只有SPF8左右,一旦用量少於1/4,就基本失效了。

在人們防曬觀念普遍不是很強,還不懂得防曬需要足量使用的時候,高倍防護往往給人「只需用一點就能有用」的誤解,因此國內相關的皮膚專家並不主張過早在主流市場中引入「超高防護」的概念,而是希望通過反覆教育,先培養人們的防曬意識以及足量使用防曬品的習慣。

近兩年,隨著防曬基礎教育的逐漸普及,超高倍防曬品也被逐漸理解,除了「日光防護」成為每日護理的大勢所趨,「要美白先防曬」「抗老的重點是抵禦光老化」等保養觀念的深入,也使得高倍防曬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02

防曬可以,不用太神經質

與越來越多高指數防護品上市相呼應的是,各大廠商們對於紫外線所造成不良影響的種種宣傳。

如果說,從健康安全形度所說的「過度曝曬容易導致粉刺敏感等皮膚問題加劇,甚至誘發皮膚癌」以及從美容角度所說的「長期大量曝曬讓皮膚更容易生成色斑並且容易過早老化」,都是防曬科普中的必要內容。

那麼,「晚上的月光燈光也得防」,甚至是「每天都必須使用超高倍防護才安全」之類的說法,就不能不說是借著皮膚護理科普的名義在不負責任地「夾帶私貨」了。往往容易讓消費者感覺迷惑甚至陷入誤區,反而不利於保持皮膚健康。

技術潮流,不用跟緊也沒關係

「新技術」「新配方」總讓人感覺興奮不已,突破技術壁壘在產業領域同樣屬於激動人心的大事件。不過對於日常生活來說,高科技帶來的便捷舒適是好事,但「太高」的科技,就跟「實用」沒啥關係了。就好像你通過智能手機計程車會覺得很方便,如果手機先進到能幫你呼喚火箭衛星,你平時會用到這個功能嗎?

防曬品也一樣,對於正常人來說,並不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超高倍防曬品的防護。黃種人的皮膚天生具有一定的日光防護力,而且大部分人並沒有日光浴的習慣。

我們大可不必像酷愛日光浴又天生有著光免疫缺陷基因的白種人那樣,極度緊張於紫外線造成的皮膚癌變。從皮膚健康角度出發,一個每天長時間呆在室內的上班族,只需不超過SPF20的中度防護即可。

不過,黃種人的特殊黑色素分泌狀態,又決定了大部分容易長斑、膚色不勻,所以從皮膚美容角度出發,想要保持膚色白皙的人,也可以選擇SPF30的超高倍防曬品。

04

敏感皮膚也可以擁有高倍防曬

高倍防曬品更容易刺激皮膚嗎?理論上高倍防護確實對皮膚潛在的刺激性更大,這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防曬劑分物理和化學兩種,物理防曬劑就像在皮膚上鋪了一層防護膜,直接阻隔紫外線接觸皮膚,使用量越多,防曬力越強,但造成的厚重感也隨之更明顯;

化學防曬劑將紫外線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散發,轉化的熱能越多,對於特別敏感的人來說可能引發刺激反應或者造成毛囊周圍發炎,出現「悶痘」的情況。

在化妝品製作技術不佳的年代,防曬劑在曝曬後不穩定的情況也會產生一定不良影響,不過這個問題目前已經獲得較好的解決,只要選擇正規品牌的產品並且正確使用,就無需過多擔心。

然而,敏感皮膚又確實更需要多的日光防護,解決這種「兩難問題」就是配方界的至高技藝所在:安全性和高效性之間的絕佳平衡。如果敏感皮膚的人願意摒棄「防曬會刺激皮膚」的成見並且不那麼玻璃心,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高倍防曬並不困難。

05

就算塗完防曬,也不是萬事大吉

有了高值數防曬品,就可以肆意在陽光下曝曬了——這只是廣告片中的美好世界,現實生活中,去海邊時即便帶上SPF100的防曬品,都無法做到100%的完全防護。特別是對於將「防曬」視為「美白手段」而不只是「防止皮膚日光受損」的人來說,更不能只靠一支高倍防曬品來防止「完全曬不黑」了。

某些防曬產品的使用說明中會明確建議:避免在日光強烈的午後曝曬,平時盡量在遮蔭處活動,並且注意及時補塗;皮膚專家的主流建議則是將遮陽帽、遮陽鏡、遮陽傘等防護措施與防曬霜結合起來,形成更完整的「全效」防護。

這些舉措,其實都在盡量彌補防曬霜可能出現的防護漏洞,比如在強烈紫外光照射下防曬品分解速度更快、防曬品本身就無法100%隔離紫外線等問題。

06

運動、防水防曬沒有那麼輕鬆

標有「Water Resistance」或「Very Water Resistance」的防水型防曬品,受到大部分出遊人士的青睞,不過它們也並非外出塗抹一次就全天高枕無憂。

出汗、皮脂分泌,濕熱環境中皮膚PH值的變化,均影響防護品在皮膚表面的附著;而擦汗、吸油、噴霧等動作,也會擦落部分;若潛水游泳,即便防水型防曬,每次入水都大約有一半左右的損耗,因此「補塗」才是持久高效防護的保障。

每隔1~2個小時補塗的做法並不適合所有場合,如果皮膚出汗冒油很厲害,擦汗或吸油三四次後就該考慮補塗了。補塗方式非常簡單:只需用濕巾輕拭,擦去表面的灰塵、汗水和皮脂,即可補充。

07

崇尚美黑,也不意味著可以隨便曬

「白」並非理想膚色的唯一標準,越來越多人崇尚小麥或古銅色,抹一點橄欖油而無任何其他防護措施,就盡享日光浴的做法,在追求美黑的人群中並不少見。

但這樣就真能曬出理想的小麥色嗎?不一定。黃種人普遍屬於相對易曬黑而不易曬傷的皮膚類型,黑色素細胞在結構、分布上具有非常明顯的獨特性,出現斑點的幾率更高。

黑色素問題多出於天生,如果自己的皮膚上有很多斑點,或者父母均有明顯色斑問題,那就並不適合通過日曬的方式進行美黑,因為結果極可能是曬出斑點而膚色不勻。

另外,長時間曝露在陽光下的皮膚往往失水情況嚴重,顯得暗沉無光澤,對於偏黃膚色的人來說,這種暗沉更會給人「黑裡透黃」的不健康印象。

08

曬後修復,要對症下藥

有效的曬後修復的確能預防與緩解曬後不適,卻並不只是「敷面膜」或者「抹蘆薈」那麼簡單。

首先需確定自己曬後的皮膚狀況:

如果膚色變深但不泛紅,那說明黑色素已經生成並沉積於皮膚表面,並不是當日曝曬的結果,更可能由更早之前的日曬引起。此刻再想皮膚快速「白回來」已經來不及了,防曬和美白保養的意義在於防止讓膚色變得更黑。每天敷面膜的意義不大,白天嚴格防曬,晚上使用一款具美白效果的保濕霜即足夠。

如果皮膚微微泛紅、感覺緊繃,沒有明顯灼熱不適,則可能發生了輕度曬傷。這時的膚色不一定加深,但皮膚深層的黑色素已經生成並處於向表皮遷移的過程中,使用美白保養品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與預防膚色變深、斑點出現的作用,效果因人而異。使用感涼爽的保濕舒緩類產品可緩解輕度曬傷的不適感,想要進一步預防曬後皮膚出現的功能性紊亂如乾燥緊繃、皺紋粗糙等,則可選擇修復類的保養品。

如果皮膚有較明顯的發紅灼熱,並伴隨輕微觸痛感,說明已經被曬傷了。曬傷的反應與燒傷、燙傷類似,處理方式首先就是儘快冷卻鎮定皮膚,預防炎症擴散。冷敷、大量水沖、使用可降低皮膚溫度並大量補充水分的曬後修護啫喱、噴霧等,均有一定的幫助。曬紅的皮膚應避免再敷面膜,除了簡單的保濕,白天更要避免曝曬。

產品推薦:

室內防曬:普通輕薄防曬就好

雅漾清爽倍護便攜防曬乳

LANCASTER 蘭嘉絲汀悅陽青春無限好淡斑亮顏防曬液SPF30+

外出防曬:高倍數,多補塗

Chanel 香奈兒美白防護隔離乳液

BIOTHERM 碧歐泉驕陽活力高倍防曬霜

水中防曬:防水性防曬

Suncut 防曬啫喱 SPF50 PA++++

SHISEIDO資生堂新艷夏臻效水動力防護乳 UV Protector SPF50+ PA+++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