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頸部腫塊不痛不癢當心甲狀腺癌 警惕嗓子嘶啞不適

經常鍛煉有助身體健康 資料圖片

曾經因為惡性程度低、病程發展慢,甲狀腺癌在眾多腫瘤中幾乎沒有存在感。但近幾十年來甲狀腺癌的全球發病率持續上升。在大家身邊也常常會發現,一個大部門組織員工體檢時,也會有幾名員工被查出甲狀腺癌,而且大部分是女性。 「相比於全身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甲狀腺癌大多數預後良好,有一些類型的甲狀腺癌細胞生長緩慢,甚至長期不生長。但也存在許多病例一經發現就已發生了廣泛的頸淋巴結轉移,這些患者手術創傷大,預後不佳。由於甲狀腺癌並非勻速生長,且目前尚無準確預測腫瘤生長速度的方法,所以一旦發現可疑甲狀腺癌,還是應該積極乾預。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青島院區副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潘新良教授提醒。

頸部腫塊不痛不癢要當心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獨立內分泌腺體,具有攝取和存儲碘的功能,生成甲狀腺素和三碘甲狀腺原氨酸,這些激素對維持人的熱量產生(體溫)和代謝平衡,以及胎兒和嬰幼兒發育起著重要作用。甲狀腺是位於喉結下前方內分泌系統腺體,形狀像一隻蝴蝶,一般觸摸不到。甲狀腺癌是發生於甲狀腺的惡性腫瘤,也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早期不會有明顯的表現,患者常因無痛性頸部腫塊或結節而就診。但隨著甲狀腺的增大,可能會引起聲音改變、脖子和喉部疼痛、吞咽困難、頸部淋巴結腫大,還可能伴有面容潮紅、心動過速及頑固性腹瀉等表現。當腫瘤轉移時,可能出現一系列人體其他系統的癥狀,如頭痛、視力下降、咳嗽、咯血、胸痛、腹痛、黃疸、骨痛等。甲狀腺結節在臨床上只有約5%到15%是惡性,也就是甲狀腺癌,此外都是良性的。

現今甲狀腺癌的發病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其可能的危險因素或預警癥狀包括: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者放射性塵埃接觸史;有全身放射治療史;有甲狀腺癌的既往史或家族史;女性年齡不滿14歲或者超過70歲,頸部有不斷增大的腫塊;腫塊質地較硬等。

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手段

甲狀腺癌一旦確診,醫生會首先推薦手術切除。通過手術,不僅能清除原發病灶,還可以準確判斷癌症的組織類型和分期、淋巴結轉移情況等情況,對未來預後有積極的意義,規範的手術治療可以做到完整保留頸部重要神經、血管、腺體及組織器官,實現微創化、精準化。絕大多數甲狀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癒,患者術後可以獲得長期生存。此外,術後可輔助碘131及TSH抑製治療。由於甲狀腺是身體內對碘吸收率最高的器官,部分甲狀腺癌同樣具有碘的高攝取率。身體其他部位基本不利用和吸收碘,因此,碘131口服後能夠在局部濃聚,發射輻射射線,破壞殘留的微小腫瘤灶,治療遠處轉移灶,快速精準靶向殺滅甲狀腺內及轉移的癌細胞。碘131治療不同於放療和化療,其副作用和治療痛苦比起後兩者要小很多。對於部分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後要長期接受甲狀腺激素抑製TSH治療,目的是為了滿足機體對甲狀腺素的生理需求,同時減少腫瘤複發的風險。

頸部超聲應納入常規體檢

潘新良介紹,大多數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預後較好,生存期較長,而一旦發生遠處轉移,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越早進行治療,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後5年內,每年的3到6月應當進行一次血清TSH和Tg的檢測,必要時可定期行超音波或者CT(MRI)檢查,亦可行全身放射碘掃描追蹤。

甲狀腺癌患者生活中應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少食多餐,多做運動,戒煙酒,保持良好的心態等。對頸前出現的包塊應該予以重視,儘早前往醫院就診明確診斷。此外,將頸部超聲納入每年常規體檢中可以有效發現甲狀腺結節。

尚未懷孕的甲狀腺癌患者而言,建議先進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待病情控制後再考慮生育,以免對自身病情和胎兒造成不利影響。接受碘131同位素放射治療的甲狀腺癌患者則要經頭頸外科及婦產科醫生評估之後再選擇是否懷孕。需要注意的是,甲狀腺癌術後懷孕期間不可以停葯,備孕及懷孕3、6、9月均要查甲狀腺功能,並在臨床醫生的建議下按需調整藥量,以免影響胎兒健康。

嗓子嘶啞不適 小心是喉癌前兆

除了甲狀腺癌外,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內常見的癌症包括喉癌和下咽癌等。其中喉癌是指發生於喉腔內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50到65歲的人群,其中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喉癌早期可出現聲音嘶啞或「嗓子」不舒服的狀況,故多數易早期發現,是一組治癒率較高的癌症。喉是人的發音和呼吸器官,同時起吞咽保護作用。所以現在喉癌的治療都強調在根治腫瘤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讓患者術後可以發音。

喉癌發病的真正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吸煙是喉癌發病的最關鍵危險因素之一。每天吸煙次數多與煙齡長的人患喉癌的機會就大。喉癌與飲酒也有關,長期抽煙加上嗜飲白酒的患喉癌機會更多。喉癌早期癥狀主要是聲音嘶啞和咽部不適,如吞咽不適,咽部阻擋感,食後咽部異物感。稍後有的人會感覺到頸上份出現腫塊。後期癥狀有喉內出血,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喉頭明顯腫大等。

喉癌的有效治療至今仍為外科手術與放療。其中手術治療又分為雷射微創手術和傳統開放手術兩類。其中雷射微創手術適應於早期喉癌,腫瘤治癒效果與傳統手術類似。但雷射手術有嚴格的適應症,需要醫生進行仔細的篩選。

腫瘤的早晚期不同,差別會很大。如早期喉癌治癒率可達到90%,中期約50-60%,晚期只有30%左右。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需要強調的是治療的手段一定要正確,否則延誤了病情,其效果較差。「我見過不少喉癌患者不是立即接受手術或放療,而是服用長達數月的中藥,結果耽誤了有效和恰當的治療,失去了保留喉和根治的機會。 」潘新良說。

特別提醒

下咽癌患者常被誤診為慢性咽炎

下咽癌並不多見,約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3%到5%,但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患者多為中老年男性,長期的吸煙酗酒史為公認的致病因素。由於其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發生部位隱秘,易於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預後較差,5年生存率僅為30%左右。

早期病灶很小的下咽癌往往可能只有輕微的咽部不適或者異物感等「慢性咽炎」的表現。臨床上大多數下咽癌患者在前期都有過被當作慢性咽炎進行治療的經歷。下咽部位於喉部後方「環抱」喉體,下咽癌容易侵犯喉部,針對下咽癌的手術也會損傷甚至犧牲喉功能,一些患者不得不全喉切除術,變成了「半路啞巴」,其生活品質嚴重受損。因此,如何在根治腫瘤的同時保留喉功能成為下咽癌治療的重要研究內容。而早期發現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對於有長期吸煙、飲酒史或者有家族史的危險人群,具有「慢性咽炎」的癥狀,建議進行電子喉鏡檢查。 「實際上電子喉鏡檢查並不像胃鏡反應那麼大,臨床觀察下來一般配合比較好的患者五分鐘之內可以完成檢查,快的可能就兩三分鐘時間,並且電子喉鏡的直徑比胃鏡細好多,最細的直徑可能就5毫米左右,對咽部刺激小,可以做到無痛檢查。 」潘新良說。

潘新良特別提醒,惡性腫瘤的治療首要目標是保證患者的生存,而手術則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腫瘤控制和根治最有效的手段,喉癌、下咽癌患者全喉切除術後可通過食管發音訓練、人工喉、電子喉等辦法重拾「新聲」,實現語言交流。常有患者病急亂投醫,盲目偏信所謂「無創」、「無副作用」的療法,選擇了尚不成熟的非手術保守治療手段,往往事與願違,無法控制腫瘤進展,最終仍需依靠手術,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機,既沒有保留髮音,也面臨失去生命的危險。

本版撰稿 記者 黃飛 通訊員 林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