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鞋子選的好,寶寶走路早,春天我們一起走~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溜娃的大好時節。閉關一整個冬天的孩子們,總算可以回歸自然盡情奔跑。寶爸寶媽們,也可以舒展身心,亦或收整行裝,藉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寶寶興奮地邁開胖乎乎的小短腿,向「新世界」開始探索。鞋子就變成了至關重要的物品。鞋子合不合腳,只有寶寶自己知道。但很多寶貝還描述不清鞋子是否舒適。所以娃能不能穿上一雙舒服的鞋子去運動,完全取決於媽媽的選擇。那麼寶寶鞋應該怎麼挑選呢?

一、從什麼時候,寶寶開始需要鞋子?

足部分布著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寶寶光著腳,外界刺激有利於腳部的發育。

12~15個月寶寶開始學走路,平衡能力較差。腳部直接接觸地面,5個指頭張開可以牢牢抓住地面,利於寶寶足部和行動的發育。同時,寶寶腳骨大多是正在鈣化的軟骨,骨組織的彈性大、易變形,腳表皮腳化層薄、肌肉水分多,容易受到損傷。

在地面光滑的室內,寶寶可以光腳練習走路;但外出時,寶寶最好穿上一雙合適的鞋子,以免腳丫受到傷害。

二、不同發育階段,選擇要點不同。

寶寶3歲之前,前掌的寬度與腳全長的比例比成年人大,腳內側較平直,皮下脂肪較厚,腳趾部位較寬,趾頭平齊。隨著寶寶的發育,足弓慢慢變高,5歲後才逐漸接近於成年人的腳型。

選擇適合寶寶的鞋子,需要結合寶寶的腳型和足部發育的特點。

剛開始學走路的寶寶

寶寶開始學走路,平衡能力差,活動量小。這時的鞋,鞋頭要寬圓,前頭有足夠空間安放小指頭。

鞋面用棉布料或軟牛羊皮。棉布料和天然皮革柔軟舒適,有良好的透氣吸濕性能,能給腳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避免腳病發生。

選擇軟底、較薄且回彈能力較強的鞋子,方便寶寶感知地面的狀況。鞋的重量要輕,鞋幫要高,最好能護住腳踝。

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

寶寶學會走路以後,活動量開始逐漸增大,獨走後,選鞋細節多:

1.對摺鞋底,鞋底前部三分之一處要能彎曲,不能是平板一塊,彎曲處也不能是足弓處。

解析:鞋底正確的彎壓應該是在前掌三分之一處,因為鞋底的曲撓線,要跟寶寶的腳的區撓線相吻合。

鞋底可以是硬底,鞋底厚度最好不要超過10毫米,能保護寶寶的足弓,緩解地面的震動對足部、脊柱以及腦部的壓力。

2.捏一下鞋子的後跟部位和前部包頭,如果沒有硬度,說明不合格。

解析:鞋子的後跟部位必須有足夠的硬度,保護兒童柔軟的踝關節,防止踝關節受力傾斜。鞋子的前部包頭也需要足夠的硬度,防止磕傷、踢傷腳趾。

3.對擰一下鞋子,如果鞋子太容易變形,說明不合格。

解析:鞋子必須有足夠穩定性,規範孩子的正確行走方式,太容易變形的鞋會讓小朋友在行走過程容易扭傷腳部,或養成不好的行走習慣。

4.把手伸到鞋子內部前掌部位按一按,太柔軟說明不合格。

解析:我們需要訓練小朋友的前掌、腳趾抓地能力,太軟的鞋墊會讓小朋友的腳部神經感應不到。

5.聞一下鞋子有沒有刺鼻異味,如果有,說明不合格。

解析:兒童鞋必須嚴格使用無毒、無害的環保材料製作。

除了以上5條基本標準,還要注意:

  • 不可穿硬皮底鞋,以膠底、布底、牛筋底等行走舒適的鞋為宜;

  • 給寶寶選鞋的時,選擇比寶寶的腳長大0.5~1厘米的鞋子為佳。(夏天一般不穿襪子,鞋長大概長於腳長0.5厘米;冬天襪子較厚,鞋長大於腳長1厘米。)寶寶穿上鞋子以後,以剛好能伸進成年人一個小拇指的空間為佳。

  • 要買鞋頭寬敞的,不要買狹小的;

  • 選擇包頭鞋,不要選露腳趾的。

春天終於來了,收拾收拾心情,走出家門帶著寶寶一起去踏青吧!

兒科醫生宮紅梅專業特長:


新生兒健康體檢 ,早產兒餵養與早期發展指導。0-14歲兒童健康體檢,生長髮育監測,幫助家長科學育兒,餵養諮詢。針對偏食、挑食兒童進行營養補充和餵養行為的指導。營養性疾病如佝僂病、貧血、鋅缺乏等疾病的預防和診治。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諮詢和指導,過敏性疾病的預防,診治和營養乾預,母乳餵養的諮詢指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