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夜之間,爆雷30多家,70個股跌停,多隻基金被波及

A股年報季來臨,上市公司卻雷聲滾滾,僅1月29日晚間,就有三十餘家上市公司下修業績或者預虧、預減。

30日兩市低開,爆雷股更是開盤暴跌,個股跌停數一度上升至70家,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是重要原因。

01一天三十多個雷“連環爆”

1月29日晚間,多家公司密集發布預告,年報或出現巨額虧損。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有包括高升控股、華錄百納、盛運環保、奧馬電器、中國人壽、ST中南、銀河電子、人福醫藥、神州長城、大洋電機、達華智能等三十餘家上市公司下修業績或者預虧、預減。

不少爆雷與公司商譽減值計提有關。其中,人福醫藥首當其衝,商譽減值約30億元。另外,大洋電機、驊威文化等個股的商譽減值計提金額甚至超過預虧金額;高升控股、銀河電子、延華智能等個股的商譽減值準備金額幾乎與預虧金額相當。

部分“爆雷”公司一覽

其中,有37家公司2018年度業績預虧下限超10億元,而去年預告2017年淨利虧損下限超10億的公司只有19家。一些特別值得關注的有:

大白馬中國人壽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度淨利潤比2017年減少161億元到225億元,即減少50%-70%,主要因公開市場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

華錄百納預計2018年虧損33.29億元-33.34億元,其中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虧損15.88億元左右。

高升控股預計2018年虧損15億-20億元。

盛運環保預計2018年度虧損25億-25.05億元,子公司計提商譽減值約2億元,關聯方提供資金計提減值準備15億元。

奧馬電器大幅下修業績預期,預計2018年度虧損12.4億-15.8億元,同比下降425.62%-513.62%;公司對部分商譽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

ST中南預計2018年虧損18億元至27億元,公司擬計提約15億-17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金。

銀河電子大幅下調業績預期,預計2018年度將虧損9.5億-12.5億元,預計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約為10-12億元。

人福醫藥預計2018年度將虧損22億-27億元,擬計提商譽減值損失以及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約30億元。

神州長城預計2018年虧損13億元-14.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3.8億元,因銀行等金融機構抽貸等原因造成公司流動性困難難,大量債務發生逾期,公司資產被凍結。

大洋電機下修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虧損21億元-23億元,此前預計盈利2.3億元-4.4億元,公司對上海電驅動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0-21.5億元、對北京佩特來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5-3億元。

達華智能下修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虧損13億元-17億元,此前預計虧損5.1億元-5.99億元,計提減值準備對公司2018年淨利潤影響較大。

嘉凱城預計2018年虧損16億,去年同期盈利近20億。報告期內,公司對部分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

天翔環境預計2018年虧損逾15.9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532萬元;公司因資金周轉困難,部分經營合約難以繼續履約,對應收账款、存貨、特許經營權等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

驊威文化下修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虧損11.2億元-13.5億元,此前預計盈利1.8億元-2.6億元,公司分別對夢幻星生園、第一波集體商譽減值準備6.8億元-7.8億元、5.2億元-5.8億元。

飛馬國際下修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虧損17.5億元-19.5億元,此前預計盈利1530萬元-1.38億元,修正原因包括經營業績出現下滑、商譽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以及應收部分境外子公司款項的資產減值損失、應收款項資產減值準備。

…………

值得一提的是,淨利預虧下限超10億的公司中,有12家公司去年前三季度淨利仍然為正值,進入四季度才突然“炸雷”巨虧,業績變臉。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市值僅17.7億的南寧糖業竟預虧13億,而老牌業績大白馬中國人壽因炒股失利淨利預期下降50%—70%。

02個股跌停數擴大至70家

受A股業績“爆雷”公司不斷影響,今日兩市低開,奧馬電器、天潤數娛、銀河電子、大洋電機、達華智能、飛馬國際等業績爆雷股掀起跌停潮。

午盤後,三大股指難改頹勢再次全線翻綠,盤面上,新零售、交運、燃料電池板塊領跌。新華都、中央商場跌停,上海九百跌超9%,中百集團、杭州解百、華聯股份、來伊份均跌超8%。

收盤統計顯示,跌停個股數量上升至70家,此前公告均顯示2018年業績“變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是重要原因。

面對A股市場的困境,監管層近日已經給出的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是通過降準等各種金融手段增大市場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二是積極推出了銀行理財基金及地方國資入市,化解個股爆倉風險。三是加大了減稅降費措施,提升上市公司盈利預期。四是不斷擴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吸引外資流入。五是不斷推出穩消費擴消費政策,提振經濟增長的市場預期。六是重新放開險資入市的腳步,不僅鼓勵險資機構增加持股的力度,並且還簡化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注冊程式。

03機構被商譽減值問題個股波及

昨夜預虧的這其中19家涉及商譽減值問題的個股中,不少是機構看好的重倉股,此次業績變臉或讓這些機構的投資業績受到波及。

比如,根據人福醫藥的去年三季報,其十大流通股東中,中央匯金、證金、社保組合、公募資管計劃、券商集合理財計劃以及知名私募高毅資產均在列。

包括外資也曾通過陸股通持有人福醫藥2300多萬股。中央匯金、證金各自持有超4000萬股,為其第二大、第三大股東。

附圖:截至三季度末人福醫藥的十大股東資訊

類似持股情況,在其他“爆雷”股中也有體現。

04多隻基金或少量持有暴雷個股

相對而言,基金的持有情況較為明朗,可追溯至去年年末。

5隻重倉持有人福醫藥的基金中,有4只為混合型基金,不過混合型基金持股市值佔基金淨值比均小於1%。博時弘盈定期開放混合基金持股數量最多,超過20萬股;泰康頤年和泰康頤享持股市值佔基金股票投資市值比超過10%。

附圖:四季報重倉持有人福醫藥的基金

目前看,除人福醫藥有批量基金涉及外,其他“爆雷”個股,基金的持有情況較為分散。

當然,由於中間間隔了一段時間,上述個股截至29日的實際持有人情況還有待更多資訊驗證。但目前已經披露“爆雷”的上司公司,不乏機構長期偏愛的重點個股,機構整體如何應對勢必成為一大考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