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不好,生殖系統會有4個信號,若佔上1個,提醒你,該調理了!

肝臟,不論男女,都是身體內重要的解毒器官,若肝功能出現異常,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癥狀。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據《葉氏醫案》中記載,「凡女科雜病,偏於肝者居半。」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肝失疏泄,氣滯血瘀就會引起「女科雜病」。

簡單說,就是生殖系統腫瘤、囊腫、盆腔炎症等。

中醫認為「肝腎同源」。據《黃帝內經》中記載,「腎生骨髓,髓生肝。」

男性來說,肝不好,易患攝護腺疾病


肝不好,生殖系統會有4個信號,佔上1個,在提醒你,該調理了!

信號一:少精弱精

「肝腎同源」是肝腎結構和功能有差異,但起源相同。

同時,肝經循行過生殖系統所在之處,肝不好,也會「連累」腎,出現少精、弱精的癥狀。

所以,調腎的同時,也必須養肝。只有「肝腎同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信號二:白帶發黃

中醫認為,肝經與胞宮相聯繫。

如果肝經內有濕熱,會「濕熱下注」到子宮、卵巢、輸卵管等處,由此導致這些附件發炎,其表現就是白帶發黃。

肝經內有濕熱,除了白帶發黃外,還有一些典型的不適癥狀,如肌膚乾燥、臉上皺紋增多,還容易水腫,身上總是發燙等。

信號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常見的癥狀表現為子宮出血、腹部腫塊、腰腹疼痛、白帶增多、小便頻急、大便不暢等。

中醫認為「氣滯則血瘀」,子宮肌瘤的原因是肝氣不疏導致的。

信號四:性 冷 淡

肝臟參與人體激素代謝。當肝功能受損時,可使男性體內的雄激素降低,而雌激素相對升高,甚至使男子女性化的表現,還會使男性對夫妻生活沒有渴望。

這種情況,常見這類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養肝就是養命,謹記「三忌」:

一忌:酗酒

酒精進入人體後,約90%由肝臟進行分解、代謝,而長期喝酒,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不能及時將其代謝掉,就會損傷肝臟。

「小酒怡情,大酒傷身」。就是這個道理。

二忌:長期熬夜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而熬夜,會使全身血液不能及時迴流到肝臟,不能進行解毒。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還會增加肝臟解毒負擔,誘發肝病。

三忌:動怒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而「肝主謀慮」,「謀慮太過」就會傷肝。

動怒、生氣等,情志失調會導致肝氣鬱結、肝失條達,鬱火化熱、灼傷陰血,或氣滯血瘀、脈絡瘀阻、致使顏面氣血不和、色素沉著而出現黃褐斑。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情緒,盡量不要生氣。


養肝就是養命,做好4件事:

一,多喝茶,排肝毒

喝茶養生,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而現代研究發現,藥茶對預防和治療人體多種疾病有很好處,利於身體健康。

金桂玉蘭茶:養肝、排肝毒

將金桂、玉蘭根、玫瑰花、蒲公英 四者搭配在一起,製成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飲用。

玉蘭根,是從歐洲引進的特種食材,後被我國藥典錄入,是一種葯食兩用的植物,歸肝經,有很好的保肝、護肝作用。

研究發現,其提取物對化學性或酒精性肝損傷保護明顯,能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從而加速細胞修復速度,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蒲公英,歸肝經,有促進肝臟排毒的作用,臨床上經常用蒲公英治療肝炎,有很好的效果。

研究發現,蒲公英提取物有拮抗內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解毒內毒素的毒性作用,從而保護肝臟,促進肝臟修復。

金桂、玫瑰花,性溫香味清新迷人,可中和寒性,調節茶方。

四者搭配在一起,養肝、排肝毒,茶性溫和,可長期飲用。


二,作息規律,保證肝臟正常解毒

中醫認為,凌晨11-3點之間是肝膽經當令時間,而「人臥則血歸於肝」 只有人處於熟睡或休息狀態時,人體內血液才能迴流肝臟,進行解毒。

作息規律,不熬夜,保證睡眠充足,有助於肝臟正常解毒。

因為良好的睡眠,能讓肝臟完成自我修復,利於肝臟解毒。

三,飲食清淡,多青菜

飲食清淡,多吃青菜,補充身體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

中醫認為「青色入肝經」,綠色食物能有益肝氣循環、代謝,還能消除疲勞、舒緩肝鬱,多吃些深色或綠色的食物能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控制好油鹽攝入,利於保護肝臟,還有助於預防血管疾病。

補充優質脂肪可預防血管疾病,還能促進脂質代謝,達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研究發現,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益於肝細胞的再生,並提高了肝細胞膜的抗病毒性,防護肝細胞免除病毒的損害。

每天5毫升蘇麻油或有機亞麻籽油,就能滿足身體營養需求。蘇麻油中α-亞麻酸含量可達67%左右,有機亞麻籽油中α-亞麻酸含量在55%以上,兩者含量都比較高。


四,常按穴位,養好肝

經常按摩穴位有助於養生保健,養好肝,常按這幾個穴位。

1,臉色發黃,按揉行間穴

行間穴,是肝經上一個穴位,位於足背側,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間的位置。

按揉行間穴有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的作用,比較適合肝鬱氣滯或肝火旺的人。

臉色發黃的女性,經常按摩這個穴位,有助於改善皮膚,疏通肝經、調暢氣血,改善肝功能。

做法:

用大拇指點按行間穴,輕輕按揉3分鐘左右,稍微用力,以感覺壓痛為度。

2,肝火旺,想發怒,按壓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兩根骨頭相交處。

按壓太沖穴時,有壓痛感,多數是情志不暢。若沒有疼痛感,經常按壓,有很好保護肝臟的作用。

做法:

按壓太沖穴錢,用正坐或仰臥姿勢,深呼吸幾次,擴擴胸,然後再坐下用拇指肚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致能感覺到動脈應手即壓至太沖穴。

緩緩用力,按住1分鐘後再緩緩收力放開,如此反覆指壓太沖穴3—5次即可。按摩時的用力應以適度微痛為宜,循序漸進。

3,肝氣不正、頸椎不好的人,按摩後溪穴

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位,可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奇經八脈交匯穴位裡很重要的一個穴位。

按摩後溪穴可疏通督脈,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

做法:

把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子或椅子邊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5分鐘左右,可以達到刺激後溪穴的目的。在滾動時,如感覺有輕微的酸痛感,說明你找到了穴位。

每天做3-5分鐘,有助於防治頸椎病、腰椎病。

按摩後溪穴對保護視力有不錯的療效。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