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斯拉終將回歸

2018 年 11 月 14 日,特斯拉股價 365 美元;2019 年 5 月 30 日,特斯拉股價 185 美元,六個月時間,特斯拉股價跌幅 49.32%,貨真價實的「腰斬」。

特斯拉怎麽了?

需求地獄?

什麽人會買特斯拉?對特斯拉需求可持續性的質疑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5 月 22 日,Business Insider 發了一篇題為《特斯拉最大多頭在與華爾街的通話轉運站為看空》。

文章直指摩根士丹利特斯拉分析師 Adam Jonas,在文章的第一段,BI 是這麽寫的:

No one can say that Adam Jonas has not been a true believer in Tesla. For years, the analyst has been one of the company's biggest cheerleaders, an evangelist for its technology, and a supporter of Elon Musk's vision for the auto industry.

毋庸置疑,Adam Jonas 是特斯拉的忠實信徒。多年來,Jonas 一直是特斯拉最有影響力的鼓吹者之一,是特斯拉的技術傳道者,也是 Elon Musk 汽車願景的支持者。

Jonas 看空特斯拉,他在電話裡說了什麽呢?

Today, supply exceeds demand, they're burning cash, nobody cares about the Model Y, the company raised capital near lows, no strategic buy-in ...

今天,供應大於需求,特斯拉正在燒錢,沒人關注 Model Y,特斯拉在低點融資,但沒有戰略支持...

Jonas 的結論是,特斯拉 Q2 銷量大約 7 萬輛,而全年銷量預計在 25 萬輛。特斯拉不再是一個「高速增長」的模型,而是一個「信貸危機和重組的故事」

長期看好特斯拉的分析師認為特斯拉「供應大於需求」、『不再是一個「高速增長」的模型』,特斯拉市場需求的可持續性變得越來越引入注目。

如果你長期關注特斯拉,就會發現這個問題並不是近期才成為特斯拉的焦點。早在 2019 年 Q1 的財報會議上,包括 Elon 在內的特斯拉管理層就與分析師就特斯拉的需求分歧進行了多輪交鋒。

財報電話會議中多達九個問題都在質疑特斯拉 36 萬 - 40 萬輛的全年銷量指引過於樂觀,而 Elon 和特斯拉 CFO Zachary Kirkhorn 則反覆強調「特斯拉看到了對Model S/X/3 的強勁需求。

標配 Autopilot 的 Model 3 標準 Plus 車型是一款令人難以置信又引人注目的車型,很多人都在期待 Model S/X 的升級,今天升級的 Model S/X 是一個全新的遊戲改變者(game-changer)。

但必須承認,特斯拉沒有給出諸如新增訂單之類的具體數據進行佐證,這讓分析師和特斯拉的衝突進一步加劇。除了Adam Jonas,花旗銀行分析師 Itay Michaeli、Loup Ventures 聯合創始人 Gene Munster 都在質疑特斯拉需求不可持續,全世界都相信特斯拉已經陷入了需求地獄。

5 月 22 日,也就是包括 BI 在內的多家外媒廣泛報導 Jonas 對特斯拉質疑的同一天,Elon 下發全員郵件開始正面回應。

截至昨天,我們本季度新增訂單超過了 50,000 個。根據目前的趨勢,我們很有可能超過去年 Q4 創下的 90,700 輛季度銷量,成為特斯拉史上最高的交付/銷售季度!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Model 3 的可持續產能需要達到 1,000 輛/天,幾乎所有的 Model 3 生產子系統都連續多天產能超過了 1,000 單元/天(恭喜!)本周我們實現了平均 900 輛/天,所以我們距離 7,000 輛/周的目標僅剩 10% 的差距。

如果我們足夠拚命,我們終將達成目標。

感謝大家的努力工作。

在華爾街對特斯拉需求發出廣泛質疑的同時,Elon 披露已經拿到超 50,000 個訂單。時間節點上過於蹊蹺,華爾街對特斯拉的質疑仍在繼續,這一點在股價上再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5 月 29 日,Elon 的又一封全員郵件發出,主題仍然聚焦需求/銷量/交付。

雖然我們的需求很強勁,但我們還需要完成大批車輛的交付以達成一個成功的季度銷量。

從明天開始,我會每隔兩天跟美國、亞洲和歐洲的交付團隊進行越級通話,以理解如何加快我們的交付速度。

我們還需要降低車輛從特斯拉工廠交到用戶手中的總成本。在上個季度,許多加急費用和物流效率低下導致交付成本高於預期。這使得特斯拉更難收支平衡。

我上一封郵件說過,如果我們執行得好,Q2 將創下特斯拉史上最佳的汽車交付記錄,並取得偉大的勝利!

超級興奮與各位達成目標!

訂單、產能、交付,郵件已經寫到如此細節,是時候看看特斯拉需求的實際水準,看看 Q2 距離「特斯拉史上最高的交付/銷售季度」還有多遠了。

截至 2018 年 Q4 末,特斯拉還有 2907 輛汽車在交付途中,這 2,907 輛被計入到 Q1 的 63,000 輛總銷量中。而截至 2019 年 Q1 末,特斯拉有 10,600 輛汽車在交付途中,這 10,600 輛都是 Q1 的新訂單。

所以,Q1 的總訂單量為 63,000 + 10,600 - 2,907 = 70,693 輛。

70,693/90 = 785 輛,也就是說,特斯拉 Q1 新增訂單為 785 輛/天

2018 年 Q3末有 11824 輛在交付途中,Q4 特斯拉銷量 90,700 輛,有 2907 輛在交付途中。

按照同樣的算法,2018 年 Q4 新增訂單為 889 輛/天

那麽 2019 年 Q2 呢?根據 Elon 郵件,截至 5 月 21 日特斯拉新增超 50,000 個訂單(按 50,000 計)。那麽Q2 的新增訂單為 980 輛/天

所以,特斯拉正處於史上需求最強勁的一個季度,「需求不可持續」的質疑正在變得蒼白。

當然,「質疑」會推陳出新,源源不斷。最簡單的兩個問題:5 月 21 日才走到了季度中,如果隨後訂單出現銳減呢?即使 Q2 需求穩定,萬一 Q3 需求銳減呢?

上述這些質疑,自 2012 年 6 月 Model S 開始交付起一直伴隨著特斯拉成長。下面,我們來看看特斯拉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5 月 31 日,特斯拉官方發推,Model 3 同時進入澳大利亞、香港、日本、紐西蘭、愛爾蘭和澳門等所有右舵國家或地區新一波需求釋放

這裡還有個細節:Model 3 的內飾是對稱設計,移除方向盤後的左右內飾完全對稱。和駕駛員中心結構(driver orientation)的內飾主題相比,對稱內飾在左舵右舵車型的研發、生產方面成本會顯著降低,這裡的成本除了資金和團隊成本,也包括時間成本。

就在 18 個小時前,特斯拉再次發推:重要公告(除非你喜歡掏油錢):所有 Model S/X 的現車現已支持永久免費超充,6 月 30 日前結束。

事實上今年以來,特斯拉已經無數次調整銷售策略以刺激銷量。

3 月 1 日,特斯拉曾同時調整了 Model 3 中國區售價、Autopilot 定價及銷售與服務政策。在那之後,特斯拉又多次分區域調整各類銷售策略。

超充網絡、Autopilot、金融方案、高毛利率支撐的降價空間甚至——裁員,面對可預期的需求不振,特斯拉有太多路徑降低成本、刺激需求。堅持直營的特斯拉可以直接掌控全球線上線下的銷售組織,並且支持隨時調整以適應業績增長的需要。

在過去的幾年裡,類似的調整已經反覆上演。我們不得不承認:特斯拉銷售團隊擁有全行業最強的組織韌性。對於特斯拉來說,「需求不振」才是不可持續的。

Model S 真正的改款

前面提到了,「質疑」也會推陳出新,源源不斷。比如說,一家成立十幾年仍然無法盈利的公司,Ta 本身的可持續性是值得商榷的。

在 2018 年不再新設產線高歌猛進的前提下,特斯拉曾成功止損實現了持續盈利。但到了 2019 年,特斯拉再次恢復了虧損。如果說 Q1 事出有因,3 月 1 日高達 9.2 億美元的可轉債 + 1.88 億美元的「重組及庫存價格變動一次性費用」把特斯拉拖入了虧損泥潭。

那 Q2 仍將虧損已經完全失去了商業邏輯:根據財報披露,特斯拉不會再新設 Model 3 產線(依靠現有產線,Model 3 產能從去年 Q2 的不到 4000 輛/周提升至當前的近 7000 輛/周),Giga 1 產能 35 GWh/年的初始投資已於去年 Q4 投資完畢。

唯一的重大投資項目上海 Giga 3 工廠建設通過中國銀行 5 億美元的貸款支撐。

那麽錢都花到哪兒了?

5 月 29 日,CNBC 的一則報導將所有線索都串成了一條線。

CNBC 從幾位特斯拉離職/在職員工那裡得到消息,特斯拉正在對 Fremont 工廠,也就是目前製造 Model S/X/3 的唯一工廠進行大規模重組。

特斯拉正在設計和研發新 Model S ,核心更新包括 Model 3 式的極簡內飾設計、更長續航的電池組和 Model 3 同技術級別的動力總成。

5 月 19 日,Elon 在回復網友關於工廠參觀的評論中透露:工廠的部分設施正在升級。這是來自官方的「工廠進行大規模重組」的佐證。

特斯拉正在推動的 Model S/X 共線生產,為未來 Model Y 產線騰出的空間。為此特斯拉已經放緩了 Model S/X 的生產,工人只在白天輪班生產,而周末和夜間都停止了生產。

特斯拉的目標是:今年 9 月開始投產新 Model S。

這一點同樣有官方信息佐證。在特斯拉 Q1 的財報會議上,特斯拉 CFO Zachary Kirkhorn 已經預告了關於 Model S/X 的生產調整,乃至工廠的重組計劃:

Just on the production side of S and X. We did reduce production in Q1 as was noted. That was part of the retooling that we put in place to get the longer range vehicle out with the improved suspension. So just for the pervasive expectations, we will exit Q2 at a higher production rate than we did in Q1 on S and X and then return back to a more normal volume in Q3.

在 Model S/X的生產方面,我們第一季度確實做了減產。這是我們推出改進懸架 & 更長續航車型所做的重組製造工具的一部分。對於普遍的預期,我們在 Q2末的 Model S/X 的產能將高於 Q1,然後在第三季度恢復到更常規的產能。

工廠重組需要大量的新增投資,這解釋了特斯拉為什麽會連續兩個季度虧損。而 9 月開始投產上市也與 Q3 扭虧為盈的節點相吻合。注意前面提到 Q1 出現了1.88 億美元的「重組及庫存價格變動一次性費用」,這裡的「重組」同樣指向工廠重組。

所有細節都表明,新 Model S 的推出已經板上釘釘。下一個問題是,新 Model S 會有哪些特性?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更長續航的電池組。Model S 終於可以搭載 2170 電池火力全開了。CNBC 披露,新 Model S 的設計目標之一是 400 英裡的續航裡程,EPA 工況 400 英裡,意味著NEDC 工況超 800 km 已無懸念

這樣的超長續航裡程如何實現?

首先是 Model 3 同款的新一代高達 93% 能效的動力總成,新款永磁電機 + 碳化矽電子元件以及對軸承和車輪的改良優化,新 Model S 將搭載特斯拉最先進、能效最高的動力總成。

第二點簡單粗暴了,超大規格的 2170 電池組功不可沒。不過,電池組帶來的優勢並不止步於長續航。

根據 Model 3 80.5 kWh、250 kW 的參數換算,2170 電池的峰值充電倍率超過了 3C。我們假設新 Model S 電池組規格為 120 kWh,那麽新 Model S 的峰值超充充電功率可以推到 360 kW 以上,10 分鐘即可補充 60 kWh 的電量。

你可能會說,就那 20 萬元級別的做工,跑得再遠我也沒興趣。4 月 6 日,Electrek 也從匿名特斯拉員工那裡拿到了消息。在內飾部分,特斯拉的核心目標是「讓新內飾更適應自動駕駛時代」,此外改進內飾做工也是重中之重。

按照 Electrek 的報導,特斯拉從車主群體中收到了反饋,將對內飾做出一系列改進,以追趕豪華汽車市場的競對(BBA?),並在定位上和 Model 3 做區隔。

比如更好的材料、更柔軟舒適的座椅、改進的後排座椅舒適性和扶手箱空間布置、無線充電、改進的前排儲物格等等。

最後是 CNBC 和 Electrek 共同提到的引入 Model 3 式家族設計語言,包括經過簡化的方向盤互動邏輯和橫置中控屏。以及至關重要的「乾掉儀表盤」。

到現在我們總結一下新 Model S 的特性:全新電機/電控/電池、全新內飾。如此大幅度的更新,為什麽說是「真正的改款」而不是「全新換代」?

內部文件顯示,特斯拉將此次更新定義為第三代 Model S,通過此次更新,Model S/X 的生命周期將延長至 2021 年。

那 Model X 呢?別忘了,那是 Elon 口中「世界上最複雜、最難製造的汽車」,它的改款沒那麽簡單。

對於 CNBC 曝出的 Model S 改款的消息,特斯拉未予置評。而今年 2 月 6 日,Elon 對 Model S 改款的評論是:我們沒有為 Model S/X 換裝 2170 電池的計劃,也無法對重大產品迭代發表評論。畢竟,現款 Model S/X 還是要繼續銷售的。

所以,在同時推進 Semi Truck半掛卡車、皮卡和 Model Y 的間隙,Elon 正在推動特斯拉衝刺產能 - 銷量記錄的同時,推進 Model S 的改款。

2016 年 8 月,Model S P100D 正式上市;36 個月後,全面提升的 Model S 將至。全球智能電動汽車市場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三年前下線的 Model S P100D,遇到像樣的對手了嗎?

股價「腰斬」?特斯拉終將回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