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脾虛怎麼調理

脾為後天之本。小孩機體發育尚未完善,常出現脾虛的毛病,往往遷延難愈,嚴重者還會影響生長髮育。

「中醫把脾虛分為脾氣虛和脾陽虛,小孩常見的是脾氣虛。脾氣虛又可分為三類證候:脾不健運、脾氣下陷和脾不統血。其中,脾不健運主要是消化系統和水液代謝方面功能衰退導致的,臨床表現為少氣懶言、食欲不振、面色萎黃或小便不利,治療上應以益氣健脾為主。」河南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瑋介紹道,因為孩子脾胃稚嫩,脾虛一般會在孩子3個月~1歲時表現最為明顯,尤其在6個月後添加輔食,如果餵養不當,比如飲食過於精細、吃生冷或不規律,脾虛就會更加嚴重,出現厭食、腹脹、腹瀉、便秘等消化不良的情況。脾虛日久或不加乾預,還會引起其他臟器功能失調,誘發感冒、咳嗽、喉中痰鳴甚至哮喘。

寶寶脾虛,生活中應如何調理預防?李瑋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多按「五處」。1.摩腹。先搓熱手掌,然後放於患兒腹部輕輕旋轉摩擦,腹脹、便秘的寶寶順時針揉,腹瀉的寶寶逆時針揉。2.推拇指。推拇指的側面(指尖到掌根部),來回推50次左右,可清補脾胃。3.推食指。由指根到指尖,再由指尖到指根,來回推50次左右,可清補大腸。4.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隆起處,家長可用拇指向著掌根方向給小兒揉推。5.按足三裡。順時針按摩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四橫指處)20次左右。

第二,營養均衡。有的寶寶吃水果比較多,吃蔬菜卻很少,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同時,飲食過於精細、偏食、過食酸甜辛辣等也都會引起脾胃功能障礙,造成脾虛。建議家長多給孩子調配營養餐食,最好做到穀類、雜糧、蔬果、魚肉、豆製品皆全,變著花樣做,保證營養。此外,還要少食堅硬、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脾胃運化失常。

第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少家長常感嘆寶寶食量不多、消瘦,於是加大餵奶量和輔食量,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原則上,1歲內的孩子要按需餵養,不可過量。對於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平時要讓他們少吃零食,以免影響正餐食慾。晚餐後適當活動,可有效避免食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