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風來襲,老中醫5招克制痛風「狂魔」,請轉告家裡人

播放GIF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痛風之痛,讓再英雄的人都變得脆弱。中醫學在很早就對痛風有一定的認識,並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在《黃帝內經》中叫「痹症」,在《金匱要略》中叫「歷節」,在《丹溪心法》中叫「痛風」,在《醫學正傳》中叫「痛痹」,在《景嶽全書》中叫「風痹」,在西醫裡,對痛風稱之為「高尿酸血症」。

但無論叫什麼,病因大致都是那麼幾個方面。在中醫看來,痛風的發作無外乎外邪侵襲、脾胃虛弱、飲食不節等原因。在臨床上,常常會分為濕熱痹阻、風寒濕痹、痰瘀阻滯、脾腎陽虛、肝腎陰虛五種證型。

1.濕熱痹阻型

濕熱痹阻,很顯然是濕熱交蒸,導致經脈痹阻所致。在臨床上,一般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病勢較急,局部灼熱,得涼則舒等主證,並伴發熱,口渴,心煩,小便短黃等癥狀。在舌脈上,常以舌質紅,苔黃或膩,脈象滑數或弦數為特徵。

那麼,以濕熱痹阻為病機的痛風該如何治療呢?在治病之前,得先確定治療原則。既然病機是濕熱痹阻,治療就應以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為原則。至於要用什麼方葯治療,我們通常會首選四妙白虎東加減(蒼朮、黃柏、知母、生石膏、金銀花、連翹、木瓜、地龍、薏苡仁、老鸛草、川牛膝、威靈仙等)。

2.風寒濕痹型

風寒濕痹型痛風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類型了,導致這種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正氣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入人體,導致阻滯經絡,痹阻不通,從而發生痛風。在臨床表現上,通常以關節腫痛,屈伸不利,或見局部皮下結節、痛風石為主證,或伴有關節喜溫,肢體重著,麻木不仁,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等癥狀。

在舌脈方面,常以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象弦緊或濡緩為主要特徵。以風寒濕痹為病機的痛風,應該怎麼治療呢?從原則上來看,應該採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之法。可以選用桂枝烏頭東加減(桂枝、白芍、生薑、黃芪、製川烏、麻黃、防己、當歸、川芎、羌活、蒼朮、防風等)。

3.痰瘀阻滯型

如果痛風患者出現關節腫痛,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局部硬節,或見痛風石為主證的,就要考慮是痰瘀阻滯證了,出現這種證型大多是由於久病體弱,痹阻經絡,氣血不通,痰瘀交結於關節而導致的。一般情況下,還會伴有關節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紅,體虛乏力,面色青暗等癥狀。

在舌脈方面,常以舌質絳紅有瘀點,苔白或黃,脈象沉滑或細澀為特徵。如果是以痰瘀阻滯為主要病機的痛風患者,在治療上應以化痰散結,活血通絡為原則。在選方用藥方面,可以採用二陳桃紅飲加減(陳皮、半夏、茯苓、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等)。

4.脾腎陽虛型

脾腎陽虛型痛風患者常常會出現關節腫痛持續,肢體及面部浮腫等主證,也會伴發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納呆嘔惡,腹脹便溏等癥狀。在舌脈上,多以舌質淡胖,苔薄白,脈象沉緩或沉細為主要特徵。為什麼痛風會出現脾腎陽虛證呢?大多是由素體陽虛,外邪侵入,遷延不愈,損傷脾腎所導致的,一般可採用健脾益腎,溫陽散寒的治療方法。臨床用藥時,可按照附子理中東加減(製附子、肉桂、白朮、黨參、茯苓、黃芪、杜仲、補骨脂、仙靈脾、肉蓯蓉、骨碎補、金毛狗脊等)調理。

5.肝腎陰虛型

對於痛風患者而言,屬於肝腎陰虛證的也是十分常見的。那麼什麼情況會導致肝腎陰虛呢?一般來說,久病傷津,陰液匱乏,不能滋養肝腎,邪居筋骨,就會發生肝腎陰虛的痛風。這種證型在臨床上常以關節疼痛,反覆發作,日久不愈,時輕時重,或關節變形,可見結節,屈伸不利等為主證。也可能會伴發腰膝酸軟,耳鳴口乾,肌膚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紅等癥狀。

在舌脈上,多以舌質乾紅,苔薄黃燥,脈弦細或細數為主要特徵。在治療上,可採用補肝益腎,祛風除濕的治療原則,選擇方葯時,可選用獨活寄生東加減(獨活、桑寄生、白芍、熟地、杜仲、牛膝、龜版、鱉甲、菟絲子、女貞子、伸筋草等)進行調理。

痛風的治療講究辨證施治,但也有一個總的原則,比如痛風在急性發作的時期,治療應以祛邪為主,可採用清熱利濕,祛風除濕等方法;如果痛風在慢性發作的時期,治療就應以扶正為主,可採用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等方法。

Hello,夥伴們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