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風的辨證論治

?中風是由於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為基本病機,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根據腦髓神機受損程度的不同,有中經絡、中臟腑之分,有相應的臨床表現。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四季皆可發病,但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

辨證論治


(一)中經絡

1、風痰入絡證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生口眼喁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節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脈浮數。

證機概要:脈絡空虛,風痰乘虛人中,氣血閉阻。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減。

2.風陽上擾證
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然發生口眼喁斜,舌強語謇,或手足重滯,甚則半身不遂等症,舌質紅苔黃,脈弦。

證機概要:肝火偏旺,陽亢化風,橫竄絡脈。

治法: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3.陰虛風動證

平素頭暈耳鳴,腰酸,突然發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指困動,甚或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膩,脈弦細數。

證機慨要:肝腎陰虛,風陽內動,風痰瘀阻經絡。

治法: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代表方:鎮肝熄風東加減。

(二)中腑臟

1.閉證

(1)痰熱腑實證

素有頭痛眩暈,心煩易怒,突然發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料,舌強語謇或不語,神識欠清或昏糊,肢體強急,痰多而黏,伴腹脹,便秘,舌質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澀,

證機概要:痰熱阻滯,風痰上擾,腑氣不通。治法:通腑泄熱,熄風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氣東加減。

(2)痰火瘀閉證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 口噤不開,兩手握固,大小便閉,肢體強痙。面赤身熱,氣粗口臭,躁擾不寧,苔黃膩。

證機概要:肝陽暴張,陽亢風動,痰火壅盛,氣血上逆,神竅閉阻。

治法:熄風清火,豁痰開竅。

代表方:羚羊鉤藤東加減。

(3)痰濁瘀閉證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 口噤不開,兩手握固,大小便閉,肢體強痙 ,面白唇暗,靜臥不煩,四肢不溫,痰涎壅盛,苔山膩,脈沉

證機慨要:痰濁偏盛, 壅清竅,內蒙心神,神機閉塞:

治法:化痰熄風,宜鬱開竅:

代表方:滌痰東加減。

2.脫證(陰竭陽亡)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白遺,肢體軟癱,舌痿,脈細弱或脈微欲絕。

證機概要:正不勝邪,元氣衰微,陰陽欲絕。

治法:回陽救陰,益氣固脫。

代表方: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味。

(三)恢復期

1.風痰瘀阻證

口眼歪斜,舌強語謇或失語,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苔滑膩,舌暗紫,脈弦滑。

證機概要:風痰阻絡,氣血運行不利。

冶法:搜風化痰,行瘀通絡。

代表方:解語丹加減。

2.氣虛絡瘀證

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

證機概要:氣虛血瘀,脈阻絡痹。

治法:益氣養血,化瘀通絡。

代表方:補陽還五東加減。

3.肝腎虧虛證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變形,舌強不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舌紅脈細,或舌淡紅,脈沉細。

證機概要:肝腎虧虛,陰血不足,筋脈失養。

治法:滋養肝腎。

代表方:左歸丸合地黃飲子加減。

摘自《中醫內科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