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並沒有將傳統健身房徹底改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者按:本文來自公眾號“青山資本”(ID:cyanhillvc),鈦媒體經授權轉載。

馬甲線、A4腰、I6腿、反手摸肚臍、巧克力腹肌……近幾年,眾多“健身效果衡量標準”成為備受追捧的網絡熱詞。在消費更新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追求更健康的體魄,更健美的形體。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服務消費更新勢頭明顯,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支出增長39.3%。隨著國民消費水準的提高以及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日漸壯大的健身群體和消費需求澎湃而至,傳統的健身房加速走向高端化、個性化和定製化,同時帶有更多互聯網因素的新物種也不斷出現。

健身熱潮在中國並非第一次出現,健身行業從海外傳播進入中國已有二三十年年,期間一些健身房在成本、資源等方面難以為繼,退出市場,同時新的資本和品牌也在不斷介入。

從健身熱到價格戰

在2000年北京申奧成功和2003年SARS疫情的帶動下,全國掀起了一波體育健身熱潮,國內多家大型連鎖品牌在這一時期創立,國際品牌也開始進駐中國,健身市場進入第一個快速發展期。這批健身房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基本完全依靠會員年卡費用,幾乎沒有提供有效的教練服務。

除此以外,運營者普遍面臨資金實力有限、管理水準局限落後、設備品質低下等問題,這些因素製約了俱樂部發展,使得健身房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濟效益。

典型的健身房分區

由於專業化程度和管理水準的製約,健身房的同質化情況較為嚴重,市場陷入惡性低價競爭,甚至出現不少收取會員費用預收款後便倒閉消失的短視和投機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2010年後,國內商業健身市場經歷了一場倒閉潮。2011 年上半年,北京地區兩大健身名牌青鳥健身5家門市停業3天,中體倍力陽光100 家店突然關張引發了業內連鎖反應。

這一階段的健身房盈利模式依然以年卡會員為主,私教課程開始創造收益但普遍佔比較低。而倒閉潮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市場極不成熟:健身人群增長不及健身房快,而健身房經營照搬歐美、本土化不佳、服務品質差,且互相差異小,容易形成惡性競爭的價格戰最後導致倒閉潮。

從顛覆年卡到改造健身房

近幾年來,健身熱潮再次興起,經營多年脫穎而出的老品牌穩定地拓展更多門市,也出現了快速發展的新模式線下健身房。此外,在傳統健身俱樂部缺失的健身啟蒙指引服務和健身內容方面,湧現了一批互聯網創業企業,從內容和整合資源與服務的角度切入市場,填補多年來市場供給與消費者需求的錯位。

2015年是小型迷你健身房爆發的一年,這一年光豬圈、樂刻運動、全城熱煉、小熊快跑、蜂狂運動等健身平台爭相湧現,其融資金額也一度突破億元大關。這些新型健身業態打著“顛覆年卡、沒有會籍顧問”的口號,試圖給用戶帶來的改變,但事實上這樣的改變遠卻沒有預想中的那麽順利。

圖片來源:知乎作者李森西

主打“按次收費”的『燃健身』在2016年轉型做俱樂部管理系統,從線上切入、線下與健身房合作的『小熊快跑』和『全城熱煉』則飽受體驗差、用戶滿意度,同時又要利用健身房的場地資源等問題深深的困擾。

如今,『全城熱煉』由於合作健身房的聯合抵製,應用已經下架,而小熊快跑也已經停止和外部健身房的合作,經營自己開設的健身房。

健身業態在融資上居於體育細分領域首位 來源:懶熊體育

同時,一批新的互聯網公司打出“改造健身房”的口號,不依賴傳統健身房的場地和教練,開設自己的場館、投入器械、招聘教練、自負盈虧。

核心是坪效和人效

雖然互聯網健身降低了參與健身的門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健身房業態的運營效率,並對傳統的健身房依靠預收款的收費模式造成了一定衝擊,但目前仍面臨變現難的問題。

首先,健身房的盈利模式並沒有本質的變化,還是以會員卡+私教課程收費為較為主要的收入來源。有數據顯示,青鳥體育目前有40%的收入來自私教,50%來自會籍卡。而互聯網健身品牌光豬圈對外公布的數據,收入構成和傳統健身房也是類似的,主要還是有會員卡和私教課兩種。其私教收入佔36%,會員收入佔64%。而另外一家主打按次收費、團課模式的品牌超級猩猩,為了提高留存,也推出了會員猩卡的制度,讓用戶可以通過儲值模式消費,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預付製。

其次、面臨同樣用戶存留和粘性問題。經濟學人援引的一份報告顯示,60%的健身會員卡用戶在第二個月就放棄了;全球健身行業貿易協會 IRHSA 數據稱,每年有最高 45% 比例的健身卡會員離開健身房。這意味著,傳統健身房要很快地引入新的會員,才能分攤後續折損設備的成本。

雖然互聯網健身房用單次付費或月卡模式降低了用戶的門檻負擔,但面臨同樣的問題:需要不停說服用戶繼續買課/辦卡。

在青山資本看來,新興的健身房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傳統健身房的縮小版,它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月卡模式帶來的低獲客成本以及通過減少面積和增加智能化健身設備來提高的坪效和人效。

隨著互聯網進程的持續推動和高覆蓋率,新興“小而美”的互聯網健身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便捷、智能和個性化的服務。技術手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運營的效率,但這種新興的健身房可能現在並未很流行,消費者在健身方面考慮更多還是佔點位置和時間成本。

說到底,健身房是3公里的生意,無論形式上怎麽變化,作為一種重線下體驗的服務的健身房,並沒有被互聯網徹底改造,新的模式是否能帶動並促進整個市場的進步和發展,還有待觀察。不過在新的創業潮流中,互聯網公司自己經營門市,也放慢了擴張速度、回到了地點和教練的競爭。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