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JAMA】MD Anderson醫生髮文回答:結直腸癌隨訪,頻率高低真的有別嗎?

播放GIF

5月22日,《JAMA》雜誌發布了一則論文消息,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醫生George J. Chang博士等發現,中期(I~III期)結直腸癌 (CRC) 患者治療後,高頻率隨訪監測相比低頻率隨訪監測,既沒有幫助提早發現腫瘤複發,也沒有改善患者總生存(OS)。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 CRC 是美國癌症死亡的第二個主要原因, 預計在2018年會影響大約14萬人。CRC治療後的隨訪監測的頻率問題,無論美國國內還是國際性的指南共識中,尚未達成一致。儘管許多指南仍然更傾向於推薦高頻密集隨訪, 但大多並未得到很好的落地實施,導致在臨床實踐中,存在隨訪監測過度或不足的問題。

結直腸癌等癌症隨訪問題,受到醫生和患者的廣泛關注,大家都比較關心癌症隨訪治療到不到位。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那麼,結直腸癌患者治療後,強化密集隨訪,是否真的能夠提早發現複發和有效降低死亡率?

本次《JAMA》雜誌報導的大規模的相關證據提示,早中期結直腸癌患者治療後的高頻隨訪監測,並沒有觀察到對腫瘤複發診斷和患者生存獲益的顯著影響。核心數據如下。

美國真實臨床實踐中,8,529名成人I-III期結直腸癌患者大數據分析中,初始治療的前3年內,高頻隨訪(平均影像檢查2.9次和CEA 檢測4.3次)對比低頻隨訪(平均影像檢查和CEA 檢測各1.6次):

  • 至複發診斷的中位時間,並無顯著差別:影像檢查高頻和低頻患者,分別為15.1 個月和16個月。CEA 檢測高頻和低頻患者,分別為 15.9個月和15.3個月。


  • 5年內的複發率無顯著差別,無論影像檢查高頻對比低頻患者,還是CEA檢查高頻對比低頻患者,均如此。


  • 長期總生存無顯著差別。影像檢查高頻對比低頻患者,5年OS率均為73.7%,7年OS率分別為65.6%和65.5%。

研究結果強烈證明,隨訪頻率與複發診斷時間和患者生存獲益之間,並無相關性。

這些發現與先前報導並不一致。先前曾有些報導認為,密集隨訪監測,與早期發現複發和改善總生存有關。然而,近幾年又報導了兩項隨機試驗,未能證明密集隨訪可改善生存,挑戰了傳統認知。這也是導致現有相關指南中一直沒有明確推薦最佳隨訪策略的重要原因。

▲無論影像檢查高頻對比低頻,還是CEA檢測高頻對比低頻,複發診斷時間和總生存獲益,均無顯著差別(圖片來源:JAMA)

"這些發現與歷史數據不同, 有可能改變現有的相關指南。」本研究的通訊作者Chang博士說:"不必要的隨訪檢測,不但增加了醫療成本負擔, 還會導致不必要的治療引發毒性, 增加患者的焦慮感,並可能增加假陽性率, 這將會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的研究數據表明, 在許多情況下,較低頻率的隨訪監測,對患者來說可能是更理想的選擇。」

本次研究通訊作者、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George J. Chang教授(圖片來源: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Chang博士的研究團隊強調,並不主張不進行任何隨訪監測, 而是推薦採取量身定製的、合理的個體化隨訪方案。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訪問原始論文頁面。

參考資料:

[1]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nsity of Posttreatment Surveillance Testing and Detection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2] Surveillance intensity not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detection of recurrence or improved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

About u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