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州人吃魚:“三白”為上

中國漁業協會漁文化分會 寧波漁文化促進會

太湖銀魚

太湖白蝦

蘇州人嗜魚成習,且講究時節,過則少人問津,民間一直流傳一首關於節令與魚的謠諺,其雲:正月塘鯉魚,二月鱖魚,三月甲魚,四月月鰣魚, 五月

太湖翹嘴白魚

白魚,六月鯿魚,七月鰻魚,八月鲃魚,九月鯽魚,十月草魚,十一月鰱魚,十二月青魚。

蘇州人講究按照四季所產魚最佳時節來吃,初春桃花盛開,塘鯉魚、鱖魚應候而出,最肥美,菜花開時甲魚,稱“菜花甲魚”,過此時節,炎夏的甲魚所謂“蚊子甲魚”,肉質松老,無人問津了。

蘇州民間立夏時要見“三新”,其中就有黃魚、海螄、鰣魚組成的“河三鮮”,小暑時則要吃黃鱔才大補,說是“小暑黃鱔賽人參”。

蘇州人初夏嗜吃黃魚,清沈朝初《憶江南》詞雲:“蘇州好,夏日食冰鮮,石首帶黃荷葉裹,鰣魚似雪柳條穿,到處接鮮船。”

黃魚名石首魚,腦有骨如小石,魚在海中乘五月間海潮而來,為吳中五月裡的時令菜肴,有時天熱黃魚已有臭味,有“忍臭吃石首”之諺,

舊時城中居民必買黃魚以薦先應節之需,諺雲:“桅子花開石首來,篋中絮被舞三台。”言嗜食此魚者,典當冬衣冬被買魚烹食。

唐·陸廣微《吳地記》載:“闔閭入海逐東夷,見海中金色逼海而來,所司撈其魚,食之甚美,三軍作戰勇敢,東夷降吳納款,王因魚味美,遂於美下著魚為鯗字。”

宋蘇州先賢范成大《田園雜興》雲:“海雨江風浪作堆,時新魚菜逐春回,荻芽抽筍河豚上,桅子花開石首來。”

吳俗食黃魚或煎或湯,亦有以蓴菜與黃魚同煮為羹者。說到蘇州人吃黃魚,尢侗詩雲:“杜陵頓頓食黃魚,今日蘇州話不虛。門客不須彈鋏歎,百錢足買十斤餘。”

那個時候黃魚的價格遠不如今天這樣貴的,但黃魚是海魚,要出海才能得到,如果國家實行海禁,則漁民出海不得,老饕們只能翹首以望戰事快平。

海禁早開了,紀事見汪琬《有客言黃魚事紀之》詩雲:三吳五月炎蒸初,楝樹著雨花扶疏。此時黃魚最稱美,風味絕勝長橋鱸。憶昔東南全盛餘,海舶銜尾張網罛。公然滿載返吳市,市中雜遝喧擔夫。柳條貫腮冰貯腹,數尾僅直千青蚨。豪門膳宰善烹治,劑以酰醬筆筍蔬。芳蘚頓覺溢幾案,主賓下箸爭歡呼。須臾飽食共摩腹,餘羹猶飫長須奴。自從洲島阻兵燹,鯨鯢竄逸稽天誅。詔書尺一禁杭海,漁師安敢帆揚蒲。蛤蜊海母尚難致,況望此魚供客需。黃金為鱗白玉質,中裡膏液尤推腴。老饕雖患食指動,畏觸禁令生佗虞。吳儂日夕歎且籲,有司束濕嚴錙鐵。何當小醜就拘執,舳艫往返如通衢。舶趠風中販鮮至,此魚復得登庖廚。吾儕口腹詎足挍,但願海晏波濤除。廟堂日竢羽書捷,戈船諸將今何如!(《堯峰文鈔》卷四十一)

蘇州民間夏則喜食鯗魚,所謂鯗魚即鰳魚,主產於我國沿海,如黃海、東海等,北方習慣稱之為“膾魚”、“白鱗魚”。

魚身一般長約40厘米左右,銀白色、體側扁,以食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主。

鰣魚,屬洄遊魚類,每年在海中育肥後,溯江而上,生育產子,最先進入蘇州境內江面,產卵前的鰣魚和產卵後的一樣,其肉質正是最為鮮美之時,故民間素有“來時鰣,去時鰳。”之說。

浙江人也善製魚鯗,但是鹽用的厲害,是一種凌厲的鹹,廣東福建一帶的製鯗是海裡撈起船上風乾的鰳魚,製作的味道也不一樣。

只有蘇州人糅合了蘇式烹魚和蘇式蜜餞的製作技藝,製成鯗魚成為膾炙人口的夏令美食,也唯有蘇州的蝦子鯗魚有如此委婉悠長的滋味,集中了香、鮮、鹹、甜、脆、酥的多層味道。

蘇州過去富貴之家夏季喝粥的佐菜之一就是蝦子鯗魚,鯗魚本就味鮮,再加上蝦子的加入,味道就更加鮮美了,在蘇州有名的糖食店采芝齋、葉受和都有售,蝦子鯗魚是著名的姑蘇特產之一。

農歷五、六月江南入梅時節,白魚正逢時,稍鹽醃,蔥薑少許即可,清蒸十分鐘左右便可上桌,入口肉質細嫩,肥美鮮潔。因其嘴微微上翹,蘇州民間稱之翹嘴白魚,又因白魚上市正是黃梅季節,農村正逢稻田插秧季節,分為頭蒔、二蒔、三蒔,共十五天,故白魚又稱“蒔裡白”。

吳地童謠有:“新打快船,柏木香,姐搖我去兜白相,看看太湖好風光,山歌唱得應天響。翹嘴白魚豁虎跳,閃閃銀魚拍手笑,白蝦勒了水草裡,嘰裡咕嚕窮商量。”(陸志明搜集。白相:吳語,遊玩之意。豁虎跳:吳語,跳上跳下之意)這首童謠唱的是太湖著名的“三白”——白魚、白蝦、銀魚。

銀魚,俗稱面條魚。屬於銀魚科,銀魚屬,是多種半透明魚類的統稱。太湖銀魚,歷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清代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它與梅鱭魚、白蝦並稱為“太湖三寶”,馳名中外,現在是我國主要的出口水產品。

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軟骨無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蘇州民間傳說銀魚是哭倒長城的孟薑女的眼淚變成的。自古有“春後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的詩句詠之。蘇州民間銀魚通常有銀魚炒雞蛋、銀魚炒韭菜、銀魚燒豆腐、銀魚炒雪裡蕻、蓴菜銀魚湯等菜肴。

太湖白蝦久負盛名,與銀魚、鱭魚並稱“太湖三寶”。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大抵江湖出者達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青蝦、白蝦以色名也。”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五六月間為產卵期,白蝦大都抱卵,漁民稱之為“蠶子蝦”。

這時上市的白蝦,老蘇州稱為“三蝦”,即蝦子飽滿、蝦腦充實、蝦肉鮮美,店家便有炒三蝦、三蝦面應市。

太湖邊剛起網的白蝦做的“醉蝦”最絕,蘸上調料,奇嫩異常,鮮美無比。蘇州人常做的是鹽水白蝦,蝦仁可做成蝦仁炒蛋、蝦仁羹湯、碧螺蝦仁等美食。

民間久有“死蝦泛紅”之說,但太湖白蝦卻不然,燒熟後渾身依然白色。通體透明、晶瑩如玉。到太湖邊品嚐農家菜,白蝦、白魚、銀魚成為必點的佳肴。

來源於360個人圖書館 蘇迷

公益性傳播,非商業用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