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那些令人矚目的撤稿事件

專註撤稿事件的Retraction Watch,構建了一個撤稿文獻資料庫(http://retractiondatabase.org/RetractionSearch.aspx?),目前已包含18,000多篇被撤稿的學術文獻,最早的數據可追溯到1756年。Retraction Watch網站日常更新大量關於撤稿事件的新聞,2018年發生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撤稿事件呢,一起來看下。

1、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名研究人員承認使用自己的血液代替了近100名患者的樣本。這位來自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前研究員Maria Cristina Miron Elqutub,使用這些樣本數據,申請了兩項資助,並發表了兩篇論文,目前至少有一篇已被撤回。 Elqutub也因學術不當行為受到美國研究誠信辦公室的製裁,如果她將來從事任何政府資助的研究,會受到三年的監督。

2、

Piero Anversa是心臟乾細胞領域世界領先人物之一。但2018年,他的前任職機構哈佛醫學院要求期刊撤回Anversa實驗室的31篇論文,據稱,這些論文涉嫌偽造和篡改實驗數據。

Anversa發現了心臟中含有可再生心肌的乾細胞,稱為c-kit細胞,從而開啟了心臟乾細胞療法這一領域。然而,當其他研究團隊重複這一實驗時,結果失敗了。事實上,早在2014年,Anversa的實驗在《自然》雜誌上就遭到同行的質疑。隨著Anversa所做工作慢慢被揭露,撤稿應該不會到此結束。

3、

2018年是CRISPR之年,最受人關注的是中國的「雙胞胎基因編輯」事件。此外,該領域一篇備受爭議的論文被撤稿,也值得關注,該論文發表在2017年,稱CRISPR可能導致細胞的間接損害。然而,事實證明,研究人員無法確定他們觀察到的DNA損傷是否由基因編輯造成,但一些作者對撤稿仍存在異議。

4、

既然談到本年度的撤稿事件,怎麼少得了疫苗接種和自閉症虛假關聯的論文。今年,Lab Medicine上的一篇已有16年歷史的論文被撤稿,該論文提出了疫苗接種與自閉症關聯的機制,其結論主要基於Andrew Wakefield 1988年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一篇文章,該文章首次引發了人們對兒童接種疫苗可能導致自閉症的擔憂,但2010年,Wakefield的這篇文章被Lancet撤稿,因為研究的很多地方被證實是錯誤的。2002年Lab Medicine發表的這篇文章已被引用多次,在今年終於被撤稿。

5、

今年10月份,清華大學 11 篇材料科學領域的論文因學術不端遭到撤稿。撤稿原因是重複使用、濫用圖片,欺騙性署名,不合理的自引以及其他學術不端行為。這些論文發表於 2014 到 2016 年。一些圖片在不同的論文裡反覆出現,描述完全不同的材料或樣本。此外,論文團隊還擅自給論文增加署名——而被署名者對論文發表一事完全不知情。

6、

Rupali Bhardwaj是印度的一位工程師,等待《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雜誌發表自己的文章已一年多,但最終雜誌還是拒稿了。但幾天后,她發現MTAP發布了她文章的抄襲版本。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此事了。目前該雜誌已撤回了三篇竊取數據的文章,參與者基本相同,有可能是在同行評審過程中竊取了別人文章的數據。

學術撤稿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說到撤稿,就不得不提學術圈「造假之王」——日本麻醉學家Yoshitaka Fujii,絕大多數研究成果都是偽造的,撤稿總數鋼彈驚人的183篇。

日本骨科學者Yoshihiro Sato,曾發表200多篇文章,其中包含33篇臨床試驗。2015年6月起,因Sato被指控在臨床試驗中有編造數據的嫌疑,引發各大雜誌社紛紛撤稿,一時震驚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截止2018年8月,Sato發表的33篇臨床試驗中已有20多篇被撤稿,而調查與撤稿仍在持續。

(詳情:30多篇臨床試驗,被撤稿20多篇!學術造假如何被一步步揭開)

撤稿數量的增長,也從側面反映了越來越多「偵探」的存在。例如微生物學家Elisabeth Bik等人,審閱了20000多篇文章,發現4%的文章存在圖片偽造問題。James Heathers和Nick Brown,更喜歡把自己描述為「數據暴徒」,設計了簡單工具來快速找到可疑的統計數據。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編輯圖片軟體的進步,使得造假比以往更容易,但也使得檢測更容易。

Anversa被撤稿31篇文章的案件,凸顯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使用虛假申報法來發現學術造假的美國科學家。虛假申報法允許舉報人舉報申請資助和論文報告中的虛假數據,可獲取豐厚的獎勵。2016年,哥倫比亞大學以950萬美元的價格解決了一個類似的案例。

雖然Retraction Watch資料庫中的18,000篇撤稿聽起來很多,但這個數量顯然只是文獻庫中應該消除論文總數的一小部分。因為在一些匿名調查中,大約2%的研究人員承認曾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學術凈化工作任重道遠!

內容來源:

Top Retractions of 2018. TheScientist. Dec 26, 2018

More science than you think is retracted. Even more should be. The Washington Post. Dec 26, 2018

更多閱讀

1.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是因為得了甲減?

2. 阿司匹林一級預防,NEJM和Lancet上多項試驗紛紛Say No

3. NEJM發布全球人群的卒中終生風險,中國人風險最高!

-ykh

關注醫咖會,輕鬆學習統計學~

),拉你進統計討論群和眾多熱愛研究的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學習。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