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紫砂壺沒有那麼神秘,以我的經歷教你辨別紫砂,正確的喝茶養壺!

本篇文章來自#我是收藏控#話題徵稿活動,參與投稿,有機會獲得蘋果AirPods,還有限定勳章等你來拿哦!徵稿活動正在進行中,>點擊投稿<

一、前言

寫下這個題目,還是很忐忑的。畢竟自己喝茶不足兩年,真正的喜歡上紫砂,開始玩壺更是只有一年,尚且處於既不能分辨紫砂壺工藝水準又無法對泥料的好壞做出判斷的初級階段。閑來淘得了幾把爛壺,卻又因為工作和小女的出生,難得偷得浮生半日而品茶漸少,大部分束之高閣成了展示品,未養出紫砂的溫潤含蓄。而且跟挺多愛茶之人家裡幾十上百隻的茶壺來說,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

其實,未現柔和極潤的壺,不該在大眾面前獻醜,顯得自己慵懶。不過也無所謂了,紫砂壺的魅力不單在於養護熨茶,也在於其千姿百態,競顯高貴端莊之秀美。以此成篇,貽笑大方。

二、品茶品人生

喝茶,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不急不躁,靜心等待心中的那杯茶,簡簡單單,平平淡淡,怡然自得,讓自己回歸到那種小橋流水人家的自然與樸素。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裡時,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靜靜地坐著,泡一壺茶,看那裊裊熱氣、聞著縷縷茶香,全身的疲乏便煙消雲散了。

而且,茶又是個包容的。可以多年老友,對飲暢言,又可以獨自品飲,聞香悟道;可以淡下心境,慢斟細品,也可以忙中偷閑,沖泡從簡。所以說茶裡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駁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品茶即品人生是也。

漸漸的喝茶後,也便能品出茶的好了。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態平和了許多,不似之前那麼急躁。這是一個讓自己沉澱的過程,任世事紛雜,能安定自己的內心,於一杯恬靜淡雅間品味生活的喜怒哀樂愁。

提到茶,就不得不說紫砂了。古今中外好飲茶之人喜歡使用紫砂壺泡茶,因為紫砂特有的多孔性材質,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能使茶葉越發的醇鬱芳沁。而且,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滲入胚體,偶爾隻泡清水,也有一股輕輕的茶香。

當然,紫砂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養壺的過程。一把壺從接手那一刻開始便與你結緣了,無論是泡茶品茗或者摩挲觀賞,都要細心呵護。養壺即養性也。「養壺」之所以曰「養」,正是因其可「怡情養性」也。「壺看似沒有生命,其實經過人的泡養、精心呵護,它以溫潤有神來回報主人對它的呵護,這未嘗不是人與壺的一種情感互動,其樂無窮。」

三、紫砂壺裡乾坤多

紫砂壺造型美觀,風格多樣,單是器型就成百上千種,工藝、神韻更是各不相同。我還未入門,對泥料也是一知半解,自然也就達不到高端壺友那般,根據紫砂壺的形、神、氣、態來對應所泡的茶種。這裡僅以我的幾件茶壺來講述一下自己一年來的玩壺心境。或大或小,或高或矮,壺嘴或曲或直,蓋子是盎是平,皆有玩壺的樂趣,有趣才能滋情,滋情才能怡養心靈。

這是我的第一把壺。聽別人推薦說,段泥透氣率較好,茶湯順和平適,操作沖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適生手使用。但是泡了幾次之後,壺內壁有會由金黃色向棕褐色轉變的趨勢,而且顏色深淺不一,顯得髒兮兮的。估計跟自己的習慣有關係,有時飲茶後會不太注意及時將壺內茶葉倒掉,未將壺內沖洗乾淨。當時只是覺得這壺不適合拿來沖泡顏色深的發酵茶,於是趕緊重新入手了一把紫泥西施。

現在,這把段泥壺偶爾用來泡泡綠茶。雖少了玻璃杯那種觀看茶葉在杯中懸浮起沉的趣味,卻得到了香鬱、味醇的口感,體味到了綠茶清冽純粹之韻味。而且,此壺壺型偏矮,壺蓋不小,也最適合拿來沖泡味淡的綠茶。綠茶是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最為鮮嫩的茶類,沖泡有三個要點。其一是茶量,紫砂壺沖泡的時候,放差不多剛好覆蓋滿壺底部的量就可以了。其二是水溫,不宜過高,80-85℃最佳,水開後靜置幾分鐘即可。不至於影響綠茶本身的口感,茶裡的有益成分也能充分溶出,茶香清冽沁人,開水直衝會讓茶湯變苦變澀。其三是壺蓋,不要蓋上,會把茶湯悶壞,大口敞開,看到熱氣氤氳,茶香撲鼻,那真是一種心神放鬆,神遊太虛的感覺啊。

不過,可惜的是我喝綠茶甚少,因此時間最久卻未養出惹人的潤度。

我的第二把壺,用得最多。初用紫砂,自然喜不勝收。每次飲茶時,把茶湯澆在壺上,看著茶水在壺身流淌,滿滿乾去,被壺體吸收,百玩不厭,自得一種趣味。那時經常半夜泡茶,泡後並不品嚐,而是將茶湯留在壺內。第二天清早,再用茶渣將壺身潤擦一遍。希望儘快通過茶汁的長期浸泡滋養壺體,加上頻繁的澆洗滌揩,從而養出喜人的包漿。可一個月後不僅壺身未變的柔和絢麗,壺內還隱約有了一股氣味。這時候才反應過來,有點急功近利了。雖說茶渣已經拿去,不至於悶在壺裡產生酸餿,但是廣州氣候潮濕,那段時間又正值梅雨。說實話屋內牆壁都開始冒水了,久泡茶汁的嬌貴的紫砂壺焉有不受影響之理。

此壺為長輩所贈,不好直接棄之不用。於是諮詢了玩壺幾十年的同事,按照同事的做法,把壺洗乾淨晾乾,用乾生茶置於壺內,同時注意通風,連續一個月總算是去掉了異味。這把壺其實挺容易泡養,每次泡茶後仔細觀察,都能看出一點點的變化,或壺身日漸細膩,或顏色愈發柔和。時間一長效果明顯,古雅溫潤,端莊秀氣。可惜,此壺三個月前,小女學步時已被不慎摔壞,壽終正寢。所以,玩壺最重要的就是小心了,雖說我的壺不是名家名器,談不上價值連城,但是畢竟經過長期熏染互動,傾注了感情,破損之時還是懊悔捶胸的。可誰讓是愛女呢!「呀,寶寶,沒嚇到吧,手劃到沒?」趕緊把殘骸掃去,免得劃傷了!

我的第三把壺。器型為水準,整體古拙大氣,是我為數不多的無字無花的壺,卻不失靈韻。此壺容量較小,適合泡細碎、嫩度高、葉片小的茶葉。買這把壺主要是用來喝鐵觀音。聽聞朱泥與鐵觀音為絕配,因其兼有瓷器善存茶香、紫砂可透氣的性能,對鐵觀音的揚香很有作用。到手後,用了幾次,因味蕾笨拙,體會不到傳說中的,由入口的一瞬間,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茶中各式滋味之如「百花綻放、爭奇鬥豔」般的「齊放」滋味,並十分快速地呈現出「五彩繽紛、熱情爛漫」之驚人特色!只是覺得茶湯緊結柔滑,回甘強,十分特殊。

另外,由於朱泥壺保溫極佳,熱膨脹係數相對較大,泡茶時,溫壺的第一泡熱水不可直接開蓋沖入壺底,否則極易開裂。應合蓋沖水,先由溫水由蓋上方衝下,流至壺身上下四周,讓壺身暖身起溫,第二泡才以熱水以同一手法衝下,使壺身開始均勻發熱。

大多時候獨自品茗,溫壺後沖泡,不加蓋壺蓋,2-3分鐘後,再蓋上壺蓋傾出茶湯,因壺小香氣凝聚,隻感味佳香濃,不亦快哉。

此壺並未想像中那般驚艷,所以使用不是特別勤快,回報我的自然也是如新壺般質樸粗獷的色調。

茄段壺,以茄蒂為壺紐,生動有趣,與矮扁的造型相得益彰,氣度飽滿了不少。這把壺是我用的最多的,剛拿到手那段時間,每日一茗。用茶之前,將茶湯澆在壺身,泡完茶後,再用壺中茶渣在壺體周身潤擦一遍,並用熱水滌去殘湯以保持清潔,洗滌乾淨,將壺放在通風、乾燥、清潔、無異味的地方。而且,閑時也是不時捧在手裡摩挲品味,試圖跟它進行情感交流。現在來看,它也是回報我最深沉的,周身晶瑩剔透、珠圓玉潤。

因為胃不好,所以我喜歡喝普洱。這把壺容量不算太小,有利於葉片的充分舒展和內涵物質的析出。我試過用另一把較小的紫砂壺沖泡,苦澀味還是比較明顯的。泡普洱宜選擇腹大、身桶飽滿的壺型,這把壺壺身有些矮扁,有人說其實不利於退堆發酵的熟茶。在我用來卻覺得更能激發普洱的茶性,入口甜醇,而且香氣也不似其他那般濃烈,正合我意。

這個時候,應該是我喝茶最勤快,玩壺最上心的時候。也真正體味到了品茶之道,享受了養壺的樂趣。其實無論多少價值的紫砂,都有實用的價值。很多東西是不是保值是不是被市場認可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即便一些在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紫砂壺,只要你花心思來養護,用感情去溝通,自然能養出光潤亮澤的包漿,那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壺。

最後再介紹一把壺。晨風壺,壺身飽滿鼓腹,玲瓏敦厚。在紫砂壺上刻字繪畫是紫砂壺最重要的裝飾藝術,更是紫砂藝術和文人結合的產物。清代西泠八大家之一的陳曼生,開創在壺體上題詩作畫之先河。從此以後,歷代文人雅士大都鍾情於紫砂,在壺上留下了很多的壺茗佳句,藉以抒發他們的人生感懷。也正是由於文人的積極參與與在壺體上題詩作畫,才使紫砂壺具有了高雅的品味,帶著文化內涵登上了藝術的殿堂。壺身的刻繪裝飾,百子嬉戲,栩栩如生,童趣躍然。

更重要的是此壺採用玉砂料純手工製作,透氣性極佳,聽說用80倍放大鏡可以看見明顯的氣孔。此壺的妙處在於壺身澆水後壺身水分能很快乾透,往壺裡灌一壺熱水,在較冷的氣象,能很明顯的看到壺身熱氣騰騰的現象,宛若仙壺,著實令人著迷。拿到這個壺的時候,我客廳的茶几都已經被女兒的爬行墊代替了。一把極易養成的壺,卻一次未用,被我束之高閣了。與眾多的葫蘆、茶罐一起,倒也顯得清韻典雅,古樸莊重。

四、紫砂壺的鑒別以及養護心得

關於選壺

紫砂形態多樣,泥料各不相同,工藝也是千差萬別,形神俱佳自然能夠愉悅身心,不過一兩千的普通作品,也注入了作者的審美情趣,表達著紫砂壺的獨特品質。可以依據飲茶習慣、風俗,來考量壺體的容量,壺嘴的出水流暢,壺把的端拿省力舒適等等。只要是正宗的紫砂壺,就是一件實用工藝美術品。保持長久和諧的興緻,帶著感情,積極互動,自然能達到一種人養壺氣,壺養人性,彼此凈化,相互陶冶的境界。

當然,對於如何選到一把紫砂壺。我尚未入門,不敢班門弄斧。什麼紫砂泥要純正,色澤溫潤,火候適中需要眼裡,看熔點看晶光看砂色同樣是見多識廣後的積澱。這裡隻說幾點最簡單的方法。一是工藝水準,壺把、壺嘴、壺蓋鈕三點成一線;壺嘴出水應急、長、圓成水柱狀不散花;壺蓋要嚴穩不晃動。二是紫砂特性,真正的紫砂壺,一定是有透氣和吸水性,一般越強越好,在紫砂壺內倒些熱水暖一下壺,在外面澆淋開水,能看到壺表有掛水並且吸收現象。三是不要貪便宜,淘寶和朋友圈那些天花亂墜的廣告,

什麼30年始終如一,做壺如做人,什麼家中幾十年藏泥,堅持原礦紫砂,什麼宜興本地人,堅持純手工。大家看看價格一二百塊,月銷量成百上千,

怎麼可能是紫砂,怎麼可能是手工。


關於養壺

壺經養護彰顯美韻,其實只是以茶修身養心之外的一件附加趣味。不必太過執念,非要養出什麼珠圓玉潤的包漿,品出唇齒留香的韻味。像我最初那樣,急於求成,泡茶不喝,一心想得壺之包漿,背離了養壺的意義,倒顯得有些玩物雜誌了。喝茶、養壺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順其自然才是正道。

開壺不必像很多人那樣,又是用老豆腐又是用甘蔗的,這麼做很多時候是只是為了掩飾壺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從根本上又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如果紫砂壺沒有質量問題,只要擦拭乾凈,除去附著的灰塵,沸水沖一下就可以用了。

養壺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足夠的耐心。但這也正是樂趣之所在。養壺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壺的清潔,尤其不能讓紫砂壺接觸油汙,保證紫砂壺的結構通透;在沖泡的過程中,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後再往壺裡沖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常用茶巾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紫砂壺泡一段時間要有「休息」時間,一般要晾乾三五天,讓整個壺身徹底乾燥。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一壺一茶,一壺不泡二茶。因為紫砂壺會吸收茶湯的滋味,混合泡茶,泡的是龍井,卻喝出了毛尖的滋味,就有些浪費了茶的真味了。這個時候,反倒不如直接用玻璃杯沖泡來的味真香濃。

五、茶道

品茶品其淡泊寧靜,養壺養其古雅幽香。更重要的是,於品茶的同時,防空心靈,尋一處寂靜之所,養壺又是心與壺靈性的溝通。

泡茶有講究,從採摘到儲存,從容器到水溫,甚至燒水的材質,倒水的方式,茶量多少,蓋不蓋壺蓋等等,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茶的品性,這就需要一份閑情,一份愛好,一份慧聰。

養壺也是繁瑣的,需要小心防磕碰,需要細心去汙漬,需要靜心不浮躁,需要耐心持以恆,更需要開心樂逍遙。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