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她P成網紅,是對這個才女的最大侮辱

一張百年前的照片,毫無預兆地登上了熱搜。

這張號稱是經過AI修複的林徽因舊照,一夜之間被千萬網友瘋轉。

感覺熟悉麽?

大眼睛、小翹鼻、尖下巴,上抖音微博豆瓣搜「清純國民風女神」,同款一抓一大把。

可拉倒吧!

林徽因的確是位佳麗,這點毋庸置疑。

是與陸小曼、周璿、阮玲玉齊名的民國美人。

但她絕對沒長那麽張網紅臉。

所謂的AI修複技術,不過是炒作罷了。

「中國第一才女」的頭銜之下,林徽因有著很高的歷史地位。

她青年時期留學美國,研習藝術與建築學。

歸國後與丈夫梁思成走遍大半個中國,探尋中國建築的發展史。

不但是當代中國建築學的奠基者之一,還撰寫了不少文學作品,甚至親自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與國徽的設計。

但相較於才華,大眾似乎對她的花邊新聞更感興趣。

「金嶽霖為她終生不娶」

「是誰害死了徐志摩」

「梁思成續弦另娶,還不是因為頭上那頂原諒帽」

因了這些為她傾心的男人們,林徽因在今天成為了流量媒體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野史文來源。

種種別有用心的標題與文字,都在歪曲其形象,暗諷她作風不檢點。

更有甚者直接將她形容為「近代知名綠茶婊」

不談她對文化對藝術的巨大貢獻,而整天把她和男人捆綁,拽著八卦大嚼舌根。

這無疑是種侮辱。

與其人雲亦雲,不如試著自己去走進這位洗盡鉛華的絕代佳人的世界——

《梁思成與林徽因》

這檔節目由央視新聞中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聯合製作。

央視出手,果然非同凡響。

《梁林》的豆瓣評分高達9.4,是近十年來評分最高的人物傳記紀錄作品。

節目組遍尋史料,只為全方位呈現這對世紀伉儷的傳奇經歷。

梁林夫婦的一生橫跨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相關資料面之廣、量之大、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為此,製作組長期往返於中美日三地之間搜尋取材。

不僅搜集了大量相關信件、文章、報告、詩集,還採訪了數十位相關人士。

甚至將梁林在上世紀初曾經探查過的塔樓、廟宇、洞窟都跑了個遍。

光是片尾字幕中的鳴謝部門,就多達數十個。

製作組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這部8集紀錄片的製作周期長達三年

得虧是央視出品,要是其他電視台,可能還沒拍一半資金就見底了。

雖然本片聚焦的是梁林夫婦,但故事卻要從他們的父親說起。

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知名的啟蒙思想家、政治活動家。

那篇經典的《少年中國說》正是出自他之手: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同樣是活躍於清末民初政治家。

相同的政見,讓梁啟超與林長民結為摯友,梁思成與林徽因也因此相識。

林徽因天資聰慧,從小深得父親寵愛。

林長民曾這樣評價自己與愛女間的關係:

「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做到友誼的了解。」

能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兒女建立友誼,如此開明思想的父母,在今天仍屬珍貴。

1920年,林長民出訪歐洲,十六歲的林徽因擔任父親的隨行翻譯。

正是在這段時間裡,林徽因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求學的徐志摩

邂逅林徽因之後,已婚的徐志摩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愛戀。

他直接向妻子提出離婚。

並為林徽因創作了諸多像《月夜聽琴》、《青年雜詠》、《清風吹斷春朝夢》等表現愛情和人生理想的詩歌。

只可惜,愛之神並沒有眷顧他的癡情。

1924年,林徽因與徐志摩曾共同為來華訪問的泰戈爾擔當翻譯。

泰戈爾敏銳地覺察到了兩位隨行人員之間微妙的關係,臨別之時,賦詩一首:

「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歎了聲:唉!」

描摹得實在太準。

1928年,林徽因穿上自己設計的民族服裝,與梁思成在海外完婚,算是徹底斷了徐志摩的念想。

多年以後,林徽因曾向自己的兒女回憶起這段單戀往事

「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不過在此之後,二人依舊是好友。

林徽因還將徐志摩的這番情誼,化作自己研習文學的動力。

在1931年徐志摩意外身亡後,她開始以「徽音」為筆名,發表詩歌、散文、小說等各類文學作品。

但文學畢竟只是閑情雅致,和丈夫梁思成一樣,她是為建築而生的。

1924年,梁林在父輩的安排下雙雙赴美留學。

早在旅歐考察之時,林徽因就愛上了建築學這個將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的專業。

她準備與梁思成一起,報考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學專業。

在得知建築系不招收女生後,她便報考美術系,再轉頭選修了所有的建築系課程。

鐵了心要學習建築學。

多年的西方生活,並沒有讓梁林二人崇洋媚外。

恰恰相反,在親眼目睹了西方建築界的繁榮興盛後,夫婦倆立志要創立屬於中國自己的建築學體系。

1928年夏,梁林學成歸國,幫助東北大學開設建築系課程。

隨後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中國古建築考察工作。

從1930年至1945年,夫婦二人跑遍國內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

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才獲得了全國乃至世界的認識,因而得以及時保護。

1937年夏,他們在山西五台山地區發現中國最古老的一座木結構建築——

建於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五天后,完成佛光寺基本結構測繪的兩人離開五台山,回到附近的城區。

這時他們才知道,就在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七七事變爆發了。

林徽因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

「當下我們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麽都不怕,什麽都頂有決心才好。」

這個剛烈的女子,倒真是身先士卒救國於危難之中。

抗戰期間,林徽因身患肺結核。

她頂著病痛的折磨,跟隨西南聯大輾轉於湖南、雲南、四川、重慶等地,與丈夫共同運營一些戰時學術組織

而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塵埃落定後,她仍沒有停止奔走,又迅速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來。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並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

可惜,上天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

1953年,由於不滿北京市政府拆除古建築的舉措,林徽因心急如焚,病情迅速惡化,臥床不起。

在那以後,她就很少參與建築事務。

或許也是意識到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了。

1955年4月1日6時20分,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享年51歲。

梁思成用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飾試刻的樣品,親自為亡妻設計了墓碑。

碑上刻著「建築師林徽因墓」

一代佳人,就此殞落。

當後人談到林徽因時,會談論些什麽?

我們豔羨她的愛情

但不是坊間的流言碎語,而是她與丈夫梁思成的相扶相持。

但相較於徐志摩的月章星句,林徽因其實偏愛梁思成那獨有的工科男告白方式

「今天參觀的佛宮寺塔,好到令人叫絕,我的第一個感觸,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

我們讚歎她的學識

她專精於設計、文學與藝術,並且無時無刻不在汲取知識以充實自我。

抗戰流亡期間,林徽因為了協助丈夫的漢墓複原工作,借閱了《漢書》《史記》等作品閱讀。

不曾想,一不小心研究過深,差點就學成了一位博學的女漢學家。

我們更敬佩她的胸懷

林徽因一家兩次險些喪命於日軍的轟炸中,其三弟林恆也於1941年在對日戰爭中陣亡。

但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前夕,時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的林徽因卻接受了美軍的邀請。

在即將執行的日本奈良轟炸圖上,標出了日本當地著名的文化古跡位置,以免其遭受破壞。

古跡本身是無罪的。

為了保護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她暫時放下民族仇恨,搶救下了一部分無價的世界文明。

在外人看來,林徽因是一名魅力十足的新時代女性。

摩登、漂亮而又樸素高雅。

當她在女子學院執教時,經常有同學開玩笑說:

「如果男校的學生們看見她,怕是連課都聽不成了。」

可在親人眼裡,她其實並不完美。

甚至有些脾氣暴躁。

但這才是真實的她,而非被外界神化或妖魔化的標簽與符號。

不起眼的生活點滴,與無可估量的文化貢獻,共同組成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

可在某些人眼裡,這些事跡依舊不如她的情史吸引人。

流量小編、網文作者、野史寫手,時常對林徽因的感情生活添油加醋,大書特書。

為她編造出風流糜爛之軼事,以達到自我意淫、博取關注之目的。

林徽因一句寫給兒子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被後人強行解讀為緬懷徐志摩。

哪怕其子梁從誡多次向媒體澄清此事,這句詩依舊被大眾誤讀了半個世紀。

還被徐志摩的傳記拿去做了標題。

該劇其中林徽因的扮演者是周迅。

林徽因的遭遇並不是個例。

如今,人們不會再品林徽因的文,賞陸小曼的畫,聽周璿的歌,觀阮玲玉的影片。

反倒是對林徐陸的三角戀、周璿的未婚先孕、阮玲玉的香消玉殞如數家珍。

並且以顏值為標準,將她們強行拚湊成名為「民國四美」的女子偶像團體

世俗的顏值審美與戲劇化的情感經歷,早已取代了偉大的藝術成就,成為她們留給後世的真正「寶藏」。

人人只想著能從她們滿城風雨的軼事中分一杯羹。

吊詭的是。

郭沫若、鬱達夫等真正德不配位的絕世渣男,卻可以依靠「文采」,抑或投機主義的政治傾向成功洗白

完美躲過世俗道德的口誅筆伐。

梁林的女兒梁再冰曾承認,1955年母親的去世,也算是人生之幸。

否則像她這樣永不屈服的烈女子,很難想象在即將到來的政治運動中會遭遇什麽。

是時代對女性太過苛求,還是它根本就配不上女性的萬丈光芒。

上世紀諸多進步女性淒慘的命運,都源於大時代手中那把顛倒是非的屠刀。

而她們不帶眷戀的離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正如林徽因詩中那番:

長條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腳步,泥般沉重,

死是盡處,不再辛苦。

一曲溪澗,日夜流水。

生是種奔逝,永在離別!

死隻一回,它是安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