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管堵塞?用這3個活血化淤方子,淤堵問題一通再通!

血管堵塞即臨床上所說的血小板抗凝作用失效,亦是中醫所說的血淤證。凡離經之血未能及時排出或消散,停留於某處,或血行不暢,壅滯於經脈,以及淤積於臟腑組織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失卻生理功能者,均屬瘀血。

根據瘀血阻滯部位的不同,臨床常見的血瘀症有心脈痹阻證,瘀阻腦絡證,胃腸血淤證,肝經血淤證,瘀阻胞宮證,下焦瘀血證,瘀滯脈絡證,瘀滯筋骨證等。


形成血淤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①外傷、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體內出血,離經之血未及時排出或消散,蓄積而成。

②因氣滯血行不暢,以致血脈瘀滯。

③寒凝血脈或因熱血液濃縮壅聚導致血脈瘀阻。

④氣虛、陽虛推動無力,血行緩慢,或血脈空虛,血型遲緩。

⑤因濕濁,痰濁,砂石等實邪阻塞脈絡,血運受阻。

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故有刺痛、固定、拒按等特點;夜間陽氣內藏,陰氣用事,血行較緩,瘀阻更甚,血液淤積不散,凝結成塊,皮膚上會出現瘀斑,肌膚甲錯,血色變黑、變紫,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下脈絡曲張等癥狀。

絡脈是氣血運行的通路,治療的根本目的在於保持絡脈通暢,防止血淤。活血化瘀葯能改善血液循環,抗凝血,防止血栓及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

我們有以下幾種活血化瘀葯:

①活血止痛藥:本藥物辛散善行,既入學分又入氣分,能活血行氣止痛,主治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痛證,如頭痛、心腹痛、痛經、產後腹痛、肢體痹痛、跌倒損傷之瘀痛等。如「柴胡疏肝散」:柴胡10g,丹參15g,白芍12g,製香附12g,枳殼9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20g,木香9g,五味子15g,白扁豆10g,山藥15g,甘草10g。

常用中藥飲片

②活血療傷葯:本類藥物味多辛、苦或鹹,主歸肝,腎經,功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止血生肌斂瘡,主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骨折筋損、金瘡出血等骨傷科疾患。如「七厘散」

血竭30g,麝香、冰片各0.36g,乳香、沒藥、 紅花各4.5克g,硃砂3.6克g,兒茶7.2g(孕婦禁用)

③活血調經葯:本藥物辛散苦泄,主歸肝經血分,具有活血散瘀、通經止痛之功,尤其善於通血脈而調經水。主治血行不暢、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行經腹痛,量少紫暗或伴血塊,經閉不行及產後瘀滯腹痛。如「桃核承氣湯」:桃仁10g,桂枝7g,大黃9g,芒硝15g,白芍15g,甘草3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