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央視“點名”的林夕也配稱詞聖?這是對杜甫和蘇軾的侮辱

歌如老酒,歷久彌香。如今在腦海久久回旋品味的,聽著會令人落淚的,還是那些經典的老歌。

《十年》、《匆匆那年》、《似是故人來》、《至少還有你》、《愛情轉移》等等,這些歌響起一個旋律,熟悉的歌詞就映入腦海,然後在心裡泛起一層層的漣漪,蕩向從前的記憶,泛起那些美好的,傷心的,惘然的故事。

這些歌曲,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歌詞都是林夕寫的。

林夕,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是專業填詞人,據他自己所說,至今已經寫過4000多首歌詞,華語樂壇近半金曲的歌詞,都出自他之手,大部分知名歌手,都有一兩首他寫的歌詞。因此很多人稱他為夕爺。

於歌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後,林夕開始參加文化類節目,並出版圖書,出了近20本書,儼然一副文人的樣子。許多介紹都將其稱為“詞聖”,他也坦然受之。

大家尊敬他寫歌詞的才華,可他卻認為自己是舉世獨醒的詩人,竟然開始顛倒黑白、不顧是非,如今被央視公開點名。可謂聲名狼藉。

說實在話,每次看到林夕被冠以“詞聖”二字,我都覺得刺眼。因為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朵並蒂奇葩,提及詞,總有人想到詩,提及“詞聖”,也不禁讓人想到“詩聖”。

中國古代的詩,有很強的音樂性,可以配上曲子歌唱,甚至早期很多詩脫胎於民歌。所以從西周時期就有采詩官,從民間的歌曲中選擇優秀的作品,或是歌詠勞動,或是歌詠愛情,正所謂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古代的統治階層,可以從選出來的歌中體察民情。

甚至很多詩名,就帶有“歌”字後綴,比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再如《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禮記》載:“詩,言其志;歌,詠其聲也。”雖然古代的詩,在某種意義上可看做歌詞,詩歌詩歌,雖然是音樂文學,但詩更偏向於文學意義,這一體裁在讀書人的心中十分重,甚至唐朝還以詩取仕。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絕大部分詩人心中,詩承載著民生、社稷、政治、教育、理想……至高的文學體裁。

最初的詞,也是音樂文學,但更偏重於音樂,反而比較像現在的流行歌曲,《舊唐書》說詞是“胡夷、裡巷之曲”,到了宋朝初年,詞的地位也並不高,被看做是伶人之詞,柳永大詞人,凡飲井水處,皆歌柳七詞,但他在歷史上傳記都沒留下一篇。

如果說,在當時有人把誰誰誰稱為“詞聖”,司馬光、王安石肯定要氣得跳腳。畢竟“聖”是一個極為崇高的詞,杜甫也是到了明朝時候才得有“詩聖”之名。詞在當時不過被視作消遣之物,之後經過蘇軾“以詩為詞”,地位才被拔高,之後填詞的人越來越多,題材風格變得多樣,不再是靡靡之音,豔俗之曲,漸漸有了宋詞的名氣。

相比宋詞,現在的歌詞,則差得更遠了,可以說基本淪為歌曲的附庸,而歌曲也幾乎徹底娛樂化。林夕歌詞雖然寫得很好,但相比那些千古流傳的詩詞,無論是文學性還是藝術性都遠遠不如的。

能夠被稱之為聖的,不僅是在某個領域做得好,更是因為他們有著崇高的品德和精神。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悲憫和博大,在他作品的字裡行間流轉,哪怕了經過千年,也依舊引領感動著世人。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的人生哲理,辛棄疾“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愛國情懷。

雖然杜甫被人們公認為“詩聖”。蘇軾被公認為“詞聖”,可如果二位在世,聽到有人稱他們一聲“詩聖”、“詞聖”,恐怕也會誠惶誠恐,愧不敢當,林夕一個流行歌詞的作詞人,一個思想都不端正的作詞人,何德何能,能夠稱之為“詞聖”?

如果真要如此稱呼,千萬別聯想至杜甫、蘇軾,簡直是侮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