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啟盛中醫辨證治療失眠臨床經驗_泰和國醫


唐啟盛中醫辨證治療失眠臨床經驗

作者:唐啟盛,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名老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北京市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北京市首屆中青年名中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重點專科抑鬱症協作組組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常委,腦病分會常委。出診時間:北京泰和國醫醫院每周四坐診

1 病本在心,神不安則不寐

不寐一證,古稱 「不得眠」「不得臥」「目不 瞑」,輕者 入 寐 困 難,寐 而 易 醒,或 醒 後 不 能 再 寐,或時寐時醒; 重者徹夜不能入寐。唐教授認 為,本病多由思慮過度、勞傷氣血、內擾神明而 生; 病位在心,累及五臟; 神明不安是本病的核 心。《景嶽全書》曰: 「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 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 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無邪 者多虛」,指明了不寐證的病機要點。

1. 1 神受邪擾而不安

情志所傷,肝失條達,氣鬱不舒,鬱而化火,

火性 上 炎,則 心 神 不 安。飲 食 不 節,腸 胃 受 傷, 宿食停滯,釀為痰熱,壅遏於中,痰熱上擾,胃 氣不和,心神受擾而不安。此二者,皆為心神受 擾、痰熱之邪擾動而不安之證。

1. 2 神明失養而不安

思慮勞 倦 太 過,思 慮 則 傷 心,勞 倦 則 傷 脾, 心脾兩傷,營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於心,則心 神不 安; 或 素 體 虛 弱,復 房 勞 過 度,腎 精 久 虧, 不能上交於心,水不濟火,則心神失養,此即張 景嶽 「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 其室」之證; 或心虛膽怯,決斷無權,遇事易驚, 心神不安,亦可導致不寐。唐教授指出,此三者 皆為心神失於榮養而不得安寧之證。

2 辨證施治,調神則寐自安

唐啟 盛 教 授 指 出,本 病 之 治 當 補 虛 而 瀉 實,

而其重在調神。神受邪擾者,祛邪而安神; 神失 榮養者,補虛以安神。

2. 1 調暢情志、開其心結

長期失眠患者,多由思慮過度、情志不遂所 致,精神壓力大,甚至合併焦慮抑鬱,治療極其 棘手。唐教授主張,首先予以疏導之法,樹立其 信心,堅 定 其 意 志,打 開 其 心 結,於 無 形 之 中,

款之曲之,使其釋懷,提高依從性,使其心情豁 然,情志調暢,為藥物治療奠定基礎。《內經》雲 「恬淡 虛 無,真 氣 從 之,精 神 內 守,病 安 從 來」,

「精神不進,志意不治,病乃不愈」,說明心理情 緒對於疾病治療和康復的重要性。唐教授善治心 病,常說心病尚需心藥醫,主張身心並治,重視 藥物治療前後的精神調攝和防護,重視心理疏導。 2. 2 邪實者,祛邪以安神

唐教授認為,臨床常見之邪實,無非氣、火、 痰、食,治以 疏 肝 解 鬱、清 心 瀉 火、健 脾 化 痰、 消食化積,必可奏效。凡情志不遂,或惱怒傷肝, 肝失 條 達,氣 鬱 化 火,上 擾 心 神 而 見 性 情 急 躁、 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

便秘結者,為肝鬱而化火,母病及子,而致心火 亢盛,故見不寐。此時需疏達其氣滯,清瀉其壯 火,唐教授喜用龍膽瀉肝湯或丹梔逍遙散加減治 之。若平素飲食不節,體態臃腫,脾胃不和,失 於健 運,胃 氣 不 降,食 谷 不 消,則 食 停 而 生 痰,

痰積 而 生 熱,痰 熱 上 擾,心 神 不 寧,而 見 胸 悶、噯氣泛惡、腹脹、心煩不寐、口苦口黏,頭重目 眩,夜寐不安,此即 《素問·逆調論》所雲 「不 得臥……是陽明之逆也 ……陽明者,胃脈也,胃 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

故不得臥也。」唐教授喜用溫膽東加減治之。氣滯 者,常加香附、鬱金; 痰積者,加天竺黃、橘紅; 火鬱者,加夏枯草、燈心草; 食停者,加焦三仙、 陳皮、砂仁。

2. 3 正虛者,補虛以安神

唐教授認為,長期失眠患者虛證居多,雖亦 有煩熱躁動等神明不安之象,似乎為實熱,然多 倦怠乏力、舌淡、脈細,實為虛熱之證,應治以 滋陰養血、益腎填精之法。若思慮過度,耗傷心 血,心腎不足,心血虧虛,則心神失養,為心脾 兩虛、心腎不交證候表現,即張景嶽所雲 「無邪 而不寐者,必營氣不足」之證, 「營主血,血虛則 無以養 心,心 虛 則 神 不 守 舍。」依 《金 匱 要 略》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多治以酸棗 仁東加減。方中酸棗仁養心安神; 茯苓健脾滲濕, 使脾運健而心神得安; 知母清心除煩、滋養陰液, 陰液充足則虛火得抑,又可泄相火、安君火,使 心神安而入眠; 川芎養血活血、疏通血脈,使心 血暢行無滯,心神出入無礙。對於素體陰虛,腎 精虧虛,水不濟火,心神失養者,症見心煩不寐、 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 熱,舌紅脈細,此為腎精不足,宜用養血安神之 法,唐教授多選黃連阿膠東加減,雖有熱而不宜 過於攻,仍以補養為君,使陰血得養而心神得潤, 志意安寧而眠復如常。其經驗尤在重用刺五加益 腎填精、安神益智。刺五加與人蔘同科,益腎填 精,有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之功,最能安神 定志,《名醫別錄》載其 「補中益精,堅筋骨,強 志意,久服輕身耐老。」唐教授用之治療多種神志 疾病,皆有顯效。若患者素體心膽虛怯,性格內 向,遇事善驚,膽怯心悸,是心膽之氣不足,心 氣虛,則神亦失於溫煦,故神浮而氣怯,治宜益 氣鎮驚、安神定志。唐教授多予安神定志丸加減, 以溫心陽、壯膽氣、鎮神氣為主。血虛甚者,合 用四物湯; 腎陰虛者,加用山萸肉、山藥、枸杞 子; 精血不足者,則加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 膠、龜板膠之類; 氣虛及陽者,常加巴戟天、仙 靈脾。

唐教授強調,臨床所見並非單一證候,對於複雜病證,應析清其內在病機,以多種安神法同 用,從多個角度、不同層面調 「神」,或祛邪,或 扶正,或祛邪扶正兼用。

2. 4 常用特色配伍對葯

2. 4. 1 刺五加-夜交藤,補精以安神: 刺五加,補 精安神; 夜交藤,養血安神。二葯合用,益腎精、 補心血、安心神。臨床上見腰膝酸軟、氣虛乏力、 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腎精虧虛、心血虧虛、心 神失養癥狀明顯者,應以補脾益腎、養心安神之 法,予二葯合用。常用劑量: 刺五加 60 g、夜交藤50 g。

2. 4. 2 甘松-綠萼梅,解 鬱 以 安 神: 甘 松 味 辛 行 氣,芳香醒脾,《本草綱目》稱其 「( 氣味) 芳香, 甚開脾鬱,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張錫純 認為其油有安神之效,廣泛應用於神志疾病的治 療; 綠 萼 梅 味 微 酸,功 於 疏 肝 解 鬱、和 中 化 痰, 《本草征要》有 「躁煩易怒多疑,酸以柔之可擇」 的記載。二葯合用,疏肝柔肝、解鬱安神。臨床 見胸脅 脹 痛、鬱 鬱 不 舒 等 肝 氣 鬱 結 者,以 甘 松 15 g、綠萼梅 15 g 合用。

2. 4. 3 夏枯草-燈心草,清熱以安神: 燈心草質輕 上浮,功於清降心火而除煩; 夏枯草為苦泄辛開 之品,性寒涼,主入肝經,長於清肝瀉火。二葯 合用,清心熱、瀉肝火,引熱下行,給邪以出路。 臨床上見心煩失眠、急躁易怒等心肝火旺癥狀明 顯者,以燈心草 6 g、夏枯草 20 g 合用。

2. 4. 4 膽南星-青礞石,化痰以安神: 膽南星味苦 性涼,入肝膽二經,功能燥濕化痰; 青礞石善滌 除頑 痰、膠 痰,對 頑 痰 引 起 的 神 志 異 常 有 奇 效。 二葯合用,化痰以安神,對於痰熱擾心之證尤為 適宜。臨床上見躁擾不寧、神志昏蒙、舌紅苔黃 膩、脈滑數等症者,應予化痰安神之法,以二葯 合用,常以青礞石 30 g、膽南星 15 g 合用。

2. 4. 5 生龍骨-生牡蠣-磁石-珍珠母,重鎮以安神: 此四葯皆為金石之品,質重而善降,有重鎮安神、 潛陽斂陰之功,唐教授認為,神屬陽,喜升不喜 降,病則常浮越,故必鎮而降之,方可使神明得 以潛藏,因此他常將四者合用,取其重鎮安神之 力。常用劑量: 生龍骨 15 g、生牡蠣 15 g、磁石 15 g、珍珠母 30 g。

3 病案舉例

患者,女,70 歲,2015 年 1 月 15 日初診。患 者入睡困難 6 年余。失眠反覆發作,口乾、口苦、伴頭暈,痰多胸悶,服艾司唑侖 1 片每晚睡 2 ~ 3 h,甚則整晚不能入睡,白天睏倦乏力。就診時 伴痰多胸悶,右側眉棱骨痛,納呆,大便乾,小 便調。舌紅,苔黃膩,脈弦細。高血壓病史 11 年,

測 BP160 /90 mmHg。西醫診斷: 睡眠障礙,高血 壓病; 中醫診斷: 不寐,眩暈; 辨證: 肝陽上亢、 痰熱內擾、心神不寧證; 治法: 平肝潛陽、化痰 清熱、清心安神。方葯組成: 柴胡 15 g,生梔子 10 g,白芍 20 g,刺五加 30 g,夜交藤 50 g,合歡 皮 15 g,膽南星 15 g,生甘草 10 g,知母 15 g,茵 陳 20 g,鉤藤 10 g,牛膝 15 g,珍珠母 30 g,生龍 齒 15 g,陳皮 15 g,天麻 20 g,川楝子 15 g,元胡 15 g,青礞石 30 g,焦三仙各 15 g。7 劑,水煎服。

2015 年 1 月 22 日二診: 服藥 後 睡 眠 明 顯 改 善,入睡 可,頭 暈、口 乾、口 苦 好 轉, 大便乾,

小便可,汗多,仍需服用艾司唑侖 1 片,但入睡可 達 6 h。血壓降至 146 /86 mmHg,頭暈緩解,胸悶 好轉。上 方 減 川 楝 子、鉤 藤、元 胡, 加 浮 小 麥30 g、防風 15 g、生黃芪 30 g、山芋肉 15 g、炒薏 苡仁 20 g、磁石 15 g。繼服 7 劑,水煎服。

2015 年 1 月 29 日三診: 睡眠明顯改善,偶有 反覆,晨起口苦減輕,納可,二便可。上方減牛 膝,改刺五加為 60 g。繼服 14 劑,水煎服。1 個 月後隨訪,患者已停服艾司唑侖,睡眠安穩,精 神好轉,血壓穩定,諸症未再反覆。

按: 患者反覆失眠 6 年余,從癥狀和舌脈看, 既有本虛,又有標實,痰、熱、鬱、虛諸種 病 機 夾雜。唐教授遵循祛邪與扶正並用的原則,綜合 清熱、化痰、理氣、重鎮、安神之法,使痰 熱 化 而氣機暢,心血足,神志清,故數載不寐之證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